灭火战术技术应用要重视正效应
2019-02-12刘慧英
■刘慧英 江 炎
当社会各项事业迅速步入效益型的健康发展轨道,讲究效益、追求效益,在实践中获取最大效益已成为评价某一地区、某一企业、某项决策和某项技术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实践证明,人们在与火灾的斗争中,也一直在追求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应。而每一次灭火战斗的过程都伴随着投入和产出的转换,本质上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和获取最大的综合效应。
灭火战术技术方案的形成是实现人的智慧体能与装备、技术、科学知识信息采集、传输、反馈等诸要素的最佳优化组合,相互作用、联动而产生最大合力,最强劲的灭火战斗力,而灭火战术技术具体运用的理想目标是要达到既快又省、安全地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取得最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长期以来,广大消防指战员与社会同仁志士为此进行了艰苦而不懈的探索,高度重视重特大火灾,尤其是扑救危险化学品、扑救大型船舶火灾战术技术方案的研究和运用,努力提高火灾扑救的成功率,追求火灾扑救的最佳综合效应,不仅在社会上乃至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许多灭火战例也表明,由于可燃物及机器、设备等火灾的特点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从火场指挥员的观念意识到一套灭火战术技术方案的形成和具体实践过程,往往容易忽视甚至很可能发生某些负效应方面的考虑,消防战斗员在实施灭火行动进程中也未能根据火场的真实情况,特别是突变的情况,及时调整战位和战法,结果不是用高射炮打蚊子、造成灭火成本过高,就是拿鸡蛋碰石头、造成灭火战斗人员自身的惨重伤亡,有的甚至引出灾外灾,使灭火行动造成的次生灾害经济损失大大超过了原本火灾直接经济损失,有的达数倍、数十倍,甚至更多。灭火行动中,优先的是要努力抢救人的生命和消除威胁人员生命安全的因素,灭火战斗员在具体灭火行动中也要努力保护好自身安全,如同和敌人打仗一样,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反之,只有彻底消灭了敌人,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同样道理,灭火战斗员只有保护好自身安全,才能有效地进行灭火战斗。可是,消防战士在扑灭火灾中曾一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面对长江上3 000吨级原油驳船的熊熊大火,消防战士们运用手台消防泵强行登船与烈火搏斗,油舱再次发生爆炸,8名战士壮烈牺牲,另有多人不同程度受伤;天津港危化品大爆炸事故,消防指战员义无反顾,往火场里冲击、坚守,数十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在弘扬消防英烈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总结和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再生,而失火烧掉的大多是可再生资源。需要强调的是,保存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保护自身的安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灭火战斗,绝不是贪生怕死,更不是临阵脱逃。有的在灭火战斗过程中,盲目蛮干、顾此失彼,一味想着灭火,结果造成了重大的次生灾害损失。在扑救装有700多吨出口花生米的“隆林”号货轮火灾过程中,由于忽略花生米的理化性质,盲目采用大量海水灌舱,使得花生米严重浸水污损,直接经济损失122万元;装载棉花的“惠通400—2”驳船在长江江面上失火,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指挥混乱,边救火边疏散棉包,有70多吨棉花包被直接抛入江水流失,价值50多万元,而着火棉包烧损的深度都不足1 cm,直接火烧损失仅数万元。有的对船舶火灾特点缺乏研究,对船舶结构、维稳及灭火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特别是使用水剂灭火形成自由液面的危害性不甚了解,望着船上的熊熊火海或滚滚浓烟,就像扑救陆地建筑火灾一样,猛烈地射水、灌水,结果造成灾船翻沉,不仅扩大了灾船的损失,更造成了堵塞航道,影响正常通航。有的不了解物质燃烧特点和水上消防艇功能,长时间、长距离调用水上消防灭火救援资源,造成原水上消防责任区的消防执勤保障长时间失控和灭火救援资源浪费。长江上曾多次发生此类情况,如一艘载有农药的几十吨级的小民船在长江南通水域43号浮附近失火,南京港公安局400吨级消防艇奉命赶往施救,消防艇全速航行17 h到达现场时,远离灾船数百米不能进近,而且灾船的火已奄奄一息,其实消防艇接警时,已告知指挥部有关消防艇的航速只有13 kn,吃水3.4 m等情况,而失火船只吃水只有50 cm,基本是靠岸航行,所在水域水深只有1 m多。扑救火灾时调用消防资源是必须的,也是消防法赋予消防指挥机构的一项权利,但是,具体的每一起火灾要考虑到实际需要和所调消防资源具备的功能,不能“杀鸡用牛刀”或“高射炮打蚊子”,造成消防资源的严重浪费。实践证明,方案的形成和应用于每一具体的火灾扑救,都要充分考虑其应该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可能发生的经济后果,而在扑救每一起火灾的战评过程中,也要重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认真总结、全面分析灭火战术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应用,临阵指挥的科学性、正确性、先进性、效果性等综合效应,努力追求理想与效能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灭火战术技术方案的具体形成及应用体现在每一场火灾施救的组织领导、指挥员的思想观念、决策水平、人财物的调集、关键灭火要素的配置、火场信息的传输等各个环节,渗透于火情侦察、战斗展开、战术技术调整的全过程。浅析近年来国内特别是水上一些重特大火灾的施救状况,造成灭火战术技术应用与经济效益失衡及严重偏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部门、单位和领导遇事习惯于无偿调用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在火灾施救过程中不计成本。如1997年6月4日下午,“大庆243”在长江南京栖霞锚地发生爆炸时,地方有关部门快速反应,在很短时间内调集公安干警、民兵消防等近千人在岸边的金陵石化厂待命,然而,这些人员只能是隔岸观火,束手无策,还给厂方带来了极大的餐饮供应负担。2)在火灾施救中,注重社会和政治影响,而不同程度地忽视经济效益和经济后果,有的面对杯水车薪和鸡蛋碰石头的艰难险境,也要采取以十换一、以百取一,甚至同归于尽的得不偿失之举,如拆船厂买来的报废船,价格本来就很低,拆下的钢材大多作为废材卖给钢厂重新冶炼或加工,才有使用价值,拆船过程中,由于切割动火点多,防火措施落实不到位,常常会发生火灾。特别是结构材料的油漆层和油污失火时,形成大面积多层次的立体燃烧场景。在扑救这样的火灾时,使用大量的低、中倍泡沫灭火剂,还有高倍泡沫灭火剂,火灭了,报废船只是受了表皮伤,而耗费的灭火泡沫则价值数万元,甚至更多。其实,在扑救这种报废船只失火时,直接用水扑救最经济,不必要耗费那么大的成本。3)现行的灭火组织结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灭火组织体系完全是社会公益性的,火灾施救的任务和责任也全都由国家和单位集体承担的,扑救火灾中的人、财、物等消耗也是国家的、单位集体的,而与组织和直接参与扑救火灾的单位及个人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对被调用的灭火资源以及志愿支持和参与灭火消耗的资源采取了补偿机制,结果造成了在扑救具体的火灾过程中就缺乏追求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因。4)消防站建设的布点少,特别是内河及近海水上消防救援力量,覆盖面小、失控面大,常常是有些船舶,特别是大型船舶、装载危化品船舶失火,往往是大火烧了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后,救援的消防艇才急急赶到,火急人更急,此时根本谈不上具体灭火战术技术方案的研究制定,一心想灭火,很难全面顾及其他。5)火场指挥秩序紊乱,平时演练明明白白,秩序井然,每遇一些重、特大火灾现场,情况就变了,变得不知所措,变得难以驾驭。各方领导和多种力量纷纷而至,高度聚集,这时候往往是谁职位高谁说了算,有的要层层汇报情况,有的是火场临时指挥部与中心火场数千米,甚至更远,结果是直接灭火指挥人员当机不能断而贻误战机。有的是不了解火场具体情况,不懂得船舶结构及其火灾特点,而争抢灭火指挥权和灭火战斗阵地,造成火场秩序混乱,战术失误,损失扩大。6)对灭火战绩的评估总结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经济性。许多战机的评估往往偏重于勇敢的精神、疲劳的程度,不管战术技术如何失策,投入与产出失衡多大,火灾损失如何惨重,照样是论好评功。7)对灭火战术技术方案的形成与应用失于政治效应、社会效应、环保效应与经济效应辩证统一的思维,因而在具体的火灾施救中往往忽略了战术技术应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果。8)火灾统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失真性,由于害怕责任担当等因素影响,有的报喜不报忧,损失报少不报多,灭火战况报功不报过,从而挫伤了灭火指战员自觉运用灭火战术技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积极性。9)火情侦察,特别是对船舶火灾的侦查,缺乏经济观念和立体思维,结果是盲目施策,顾此失彼,导致多方面损失扩大。10)消防基层基础建设,灭火战斗所需武器、装备、弹药(灭火剂)单一、落后,科技含量低等,也是直接影响灭火战术技术应用经济效果的重要因素。
消防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保障系统,要主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灭火救灾过程中尤要增强效率和效益意识,努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综合效益,要力求救得早、救得好、投入少、伤亡小、损失小,同时还要做到扑救每一起火灾后,有利于火场勘查调查,有利于灾后修复重建,有利于生产经营活动等工作的尽快恢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要达到此目标,必须重视和认真做好如下工作:1)转变观念,增强效率和效益意识。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真谛。一项新技术、一条新信息,就能救活一个企业和节约一笔巨资的事例屡见不鲜。消防高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也充分证明一种新型防火涂料的运用及火灾智能警报系统的设置,就能大大地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大大强化火灾的预控。一种新型灭火药剂、一台举高消防车投入战斗,不仅能够改变以往的人海战术,而且能大大提高灭火成功率,并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各级灭火指挥员首先要正确认识先进的灭火战术技术与提高灭火成功率,提高灭火与经济效益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把经济效益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检验战术技术方案及战术技术的应用。2)坚持实事求是和灭火战术技术与经济效益辩证统一的原则,结合每起火灾具体情况,力求战术技术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广义的经济效益,通常理解为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消耗和成果、费用和效用之间的对比关系,就扑救火灾而言,追求的经济效益是指灭火战术技术运用中人、财、物等要素的综合消耗量与灭火成果之间的比较。革命战争实践表明,对敌战争常有围而不打、敌进我退之策,其目的是保存实力、伺机反攻,最终和最有效地打垮和彻底消灭顽敌。同样道理,在扑救火灾的具体战斗中,当灭火力量严重不足或根本无法扑灭火灾时,可以而且也应该采取对大火围而不攻,或弃而不救,这符合灭火战术原则和经济效益理论,其目的是控制物质在一定空间内安全燃烧,既可防止其扩大蔓延,又能避免打消耗战、持久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财物等资源消耗,有时还可避免次生灾害,实际上也是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对此,决不能视为灭火指战员的不作为,甚至是贪生怕死。如液化气船因泄漏发生气体燃烧,在无法及时堵漏和安全倒气情况下,不要盲目施救,而采取设置警戒范围,在灾船周围喷射水雾,以增加空气的湿度,使液化气在燃烧口处于稳定燃烧状态,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液化气对大气的污染,如果盲目施救,反而会造成大量不燃的液化气和空气混合,形成大范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不但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随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3)坚持客观全面地评估灭火战绩。要制定科学的灭火战绩评估标准,完善火灾统计办法,明确火场指挥与战术技术运用的责任,从经济效益等多角度,客观、全面地综合评估战果。坚持按绩赏功、以过施罚,从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等结合上,引导消防指战员不仅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献身精神,同时也要增强责任意识、效率和效益意识。4)重视火情侦察,从经济等综合效应角度,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战术技术方案。影响火场情况变化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火场情况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实施方案过程中不能死搬教条、一成不变,要因势因利及时调整。缜密详尽的火情侦察,能够及时从动静两个方面正确判定和把握火场的客观情况和客观规律,是制定正确的灭火战术技术方案,以及适时调整的必要条件,是取得灭火战斗最大经济效益的首要工作程序。特别是大型船舶火灾,常常是集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物资仓库、公共娱乐场所等火灾特点于一体。因此,必须缜密侦查、权衡利弊,不被火场的某些假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避免施救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灭火资源的浪费。如1990年4月29日晚7时许,南京港一艘大型拖轮在锚地作业时,机舱突然失火,浓烟滚滚,船上人员一片惊慌,消防人员闻警赶至现场,经了解知情者得之,起火部位可能在机舱配电板处,起火时间不到30 min,船上配有30只手提灭火器,机舱配有应急消防泵。平时紧急情况下,上下机舱仅需五六分钟时间。如向消防艇求救,要延误3个多小时,很可能造成火灾蔓延扩大,后果不堪设想。据此,现场领导当机立断,迅速封闭机舱,指定6人组成了3个突击小组,每组2人,用湿毛巾代替防毒面具,携带手电筒和小型灭火器深入舱底,相互配合边探火情边灭火,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轮番攻击,终将配电板处的大火彻底扑灭,火灾直接损失仅9 000多元。与此相反,此前也有一艘拖轮机舱起火,光见浓烟不见明火,慌乱之中,船员盲目向机舱内射水,用手提灭火器向机舱内喷射,有的直接将灭火器扔进机舱,一个多小时后,火自行熄灭,烟雾渐散。经下舱检查,原来是电瓶充电间的一组24 V电池起火,而机舱内竟有36支手提灭火器,机场配电板也严重浸水毁损。5)加强消防队伍的综合素质训练,提高灭火装备器材及灭火药剂的科技含量,保证火场信息的准确、快捷、畅通。特别是组织指挥扑救船舶火灾,不仅要掌握一般物质燃烧的特性,而且要了解船舶的结构、舱室的布局、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价值,以及国际海协有关船用灭火器的规定,还要了解当时当地的水文气象,掌握调集消防艇自身的灭火救援功能、吃水、航速及续航能力等基本条件,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价值上亿元的“扬子江乐园”高级豪华游轮,从上海船厂检修后返回长江三峡,准备接待一批500多名美国客人的大型国际旅游团,途经长江南京水域时,因设备故障发生燃油从油柜外溢至主机增压器上引起大火。附近的南京港公安局消防艇仅十多分钟就赶至现场,根据船方对燃烧经过情况的介绍,凭借平时对该类型船舶基本结构的了解和相应灭火方案演练的经验,指挥员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分割包围,虎穴强攻,尽力减少客房和机舱电器水渍损失的灭火战术和技术方案,在机舱上层采取喷射密集水雾,隔离和减弱机舱大火对客房的热辐射,而对机舱底部的燃烧区域,则采用快速大剂量的高倍数泡沫灌注封闭灭火,4个多小时后将大火彻底扑灭,客房区完整无损,机舱内的电气设备未遭水渍损失,保证了其迅速返航修复,及时完成接待任务,维护了船公司的国际声誉。6)加强社会消防站,特别是水上消防站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布点。从火灾,特别是船舶火灾及化学危险品等特种火灾的发生规律出发,使消防站的布点尽量缩小其责任区的消防保护半径,从动静结合、大小结合、常规和特殊功能结合,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应付复杂和特大火灾需要,努力扩大消防站点之间的交叉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各类灭火资源优势,大大减少建站的成本。大型港口港湾水域也可配置便携式的移动消防站,消防高速摩托艇。在消防站的设备、技术、手段,人员技能的综合素质提升灭火诸要素的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努力提高灭火作战的科技含量及战术技术的整体水平。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消防专家库、灭火救援资源库等,建立区域性消防作战指挥平台,平时定期进行资源整合、训练和演练,战时可按需及时调动资源。要建设区域性特别是消防重点区域高清晰的视频监控,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消防安全状况的动态跟踪。大力开发和应用消防机器人,进行复杂性、功能性、高危性火场的先行探火灭火。7)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消防保障组织结构体系。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扑救火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部分,灭火救灾事业要求得长足的发展,也应该围绕市场适应市场,有些也要直接进入市场。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许多消防产品非常稀缺,也相当落后,而今,各类消防器材、消防材料、消防建筑厂家、公司星罗棋布,各类消防产品丰富多彩,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这些都是源于市场经济的催生,归功于市场的竞争。因此,在大力发展以国家为主力的社会公益消防事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志愿消防、专业消防予以补充,以强化社会化的消防救援基层基础工作。还可以尝试建立和发展一定规模经营性的消防救援公司或者灭火救灾公司,这种公司不仅是国家社会公益性消防力量的重要补充,还能促进国家消防事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和特殊灭火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