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软盘相机:索尼MVC-FD88
2019-02-11沈铭
沈铭
从1950年代开始,索尼以其视频、音频产品而闻名世界。世纪之末的数字化变革又给索尼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技术转折和新的增长点。早在1981年,索尼为测试静态视频相机(非数字技术的模拟信号时代,相对于连续画画的视频摄像而言,使用静态视频技术的产品简称静态相机,由于技术上使用了取帧手段,也可以称其为帧频相机)的实用性,开发了一款使用磁性软盘存储影像的全物理方式的照相设备,取名玛维卡(Mavica,见图02)。玛维卡是Magnetic Video Camera(磁性视频相机)三个英文词的第一个音节组成,据说该产品截取隔行扫描的帧频信号加以保存,但基于传统视频技术,其分辨率仅相当于570×490(27 9万)像素。
当年,这架相机的实物并没有到过中国。其后期产品玛维卡MVC-5000则出现在1 989年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一个国际摄影器材展会上(见图03)。MVC-5000比早期产品有很大提高。首先,它采用了单反相机的结构,可更换镜头,并由两块CCD截获影像信息,一块传递亮度信号,另一块传递色度信号;其次,它将帧频扫描线提高到了500线,而标准电视帧频为360线,这就为相机提供了70万像素级别的图像。当然,这架相机需要专用设备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见图04)。
1981 年,索尼为测试静态视频相机的实用性,开发了一款使用磁性软盘存储影像的全物理方式的照相设备,取名玛维卡(Mavica)
CCD元件的批量化生产是索尼公司视频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图像传感器都是基于电子管结构。CCD的最大好处是体积大大缩小,并呈现扁平状态,这就使得这种图像元件可以很轻松地装进照相机中,正是由于这一特点,CCD开启了相机变革的新时代,以至于出现后来的卡片机和现在用在手机及其它影像设备上的图像组件等。
最初的CCD元件虽然成像靶的面积很小,可是由于受到其它电子元件和软驱尺寸的影响,索尼早期玛维卡数码相机的体积看上去都比较大。1997年,索尼公司开发出面向普及市场的玛维卡软盘数码相机MVC-FD5(见图05)和MVC-FD7(图06)。前者采用定焦镜头,后者采用10倍变焦镜头。没有了传统的感光材料,相机的镜头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安置在机身的任何部位,这两款MVC-FD级的相机将镜头组件设计在相机的左上角,但不影响左手持握,这一风格一直沿用到MVC-FD88上(见图01)。事实上,玛维卡MVC-FD系列的软盘相机出过很多型号(见表1),后期产品的最高像素达到200万级,对3 5英寸2HD软盘而言,也是其有效容量所能承受的最大存储极限。
带有2 块CCD 的玛维卡(Mavica)MVC-5000
用于处理MVC-5000 相机图像的专用设备
笔者记得,当年为了方便扫描照片,1999年自攒了一台电脑,小软(3.5英寸软盘驱动器)、大软(5英寸软盘驱动器)和光驱一应俱全。那一年,使用3 5英寸软盘的索尼玛维卡MVC-FD88也刚好问世,像素达到130万,这在当时的普及产品中无疑是高指标象征。玛维卡的软盘存储介质显然特别适合电脑读取,那时期小软驱在电脑上还是标准配备(见图07)。3 5英寸2HD软盘标称1.44兆存储容量,用来存储和传递文件非常方便,而80K左右文件量的图像在當时电脑屏幕上观看已经具备良好辨识度。
索尼玛维卡MVC-FD5 相机
不过,那时胶片相机如日中天,摄影界关于数码相机的前景还处在争议期,很多人并不看好数码相机的发展,甚至有人在香港《摄影世界》杂志上撰文认为数码相机没有前途。而笔者则坚信数码技术必将替代传统技术,并撰文《论摄影技术支柱的变革》发表在《摄影世界》1997年第7期上。
索尼玛维卡MVC-FD7 相机
1999 年流行的软盘驱动器
玛维卡MVC-FD88问世至今已有20年,作为数码相机发展初期的产品,采用的是1/3.6英寸CCD传感器,比现在智能手机传感器面积还小。加之采用了8倍光学变焦镜头,因此像质表现的确不很理想,其感光度也仅有ASA 100 -挡,低照度情况下信噪比很大。为了体验这款老爷数码机的使用情况,笔者首先恢复了一台装有小软驱的586台式电脑,然后拿着MVC-FD88相机和一堆经过完全格式化的3 5英寸软盘,在户外分别以丽日、丽日阴影处以及阴雨天气为条件拍照,并通过台式电脑的软驱来读取影像,发现所摄照片效果基本可以满足屏幕观看(见图08)。模拟插值到1600x1200像素时,屏幕观看效果没有明显下降。虽说理论上可以支持5英寸及以下照片的输出,但感觉照片存在一定灰度,拿同是8倍光学变焦的索尼DSC-W830卡片机拍摄效果比对一下,差别还是很明显的(见图09)。笔者以为,这可能和索尼当时为了解决影像记录中的高光溢出现象在算法上所做的一种补救措施有关。当时索尼用灰度来补偿溢出,遮掩高光过度。毕竟那时期的传感器制造水平和整体数码技术都还处在初始阶段。
玛维卡MVC-FD88的变焦镜头光学变焦范围4.75-38mm,说明书标称等效于135相机的41-328mm,但和多台100%取景范围的单反相机对比后发现,其广角端的实际视野范围大致在45毫米焦距,也就是相当于135相机的标准镜头。毕竟1/3.6英寸的传感器面积过小,做广角不容易,这就导致该机广角端不太够用(见图lO)。好在8倍长焦端的等效焦距超过300毫米,加之2.8口径恒定光圈和2倍数字变焦(总计16倍),其长焦使用范围相对宽泛,很容易将被摄主体拉近拍摄。
玛维卡MVC-FD88丽日阴影下拍摄效果 同是8倍光学变焦的索尼卡片机W830和FD88拍摄效果对比,卡片机W830拍摄效果(左)明显好于玛维卡MVC-FD88 拍摄效果(右)
MVC-FD88在外观上沿袭了MVC-FD81的风格,体积大小也大致相当,长度和宽度接近PC电脑中3 5英寸标准软驱,重量则比FD81轻了70克,仅为530克。1999年笔者还在使用135和120胶卷相机,如果那时体验FD88肯定会不习惯的,因为笔者手里相机大部分为金属结构,而FD88拿在手里的感觉就像是拿了个塑料玩具。
FD88最大分辨率下每张照片的文件量超过300KB,有时达到400KB以上,导致一张软盘仅能存放3~4张照片。因此,用FD88拍照时需要频繁更換软盘,就像散页片相机频繁更换感光材料那样,而且拍完的软盘还要马上写保护,用来区别未使用的软盘,操作感极强。如此一来,FD88相机的像质虽然远不及现在手机,使用起来却颇具乐趣。
玛维卡MVC-FD88 广角端拍摄的影像大致相当45 毫米焦距视角
MVC-FD88 取景屏上方有个采光窗口
FD88 使用NP-F330/F550 摄像机电池
由于软盘采用磁性材料,无论新旧盘坏损率相对较高,笔者第一次实拍前用电脑快速格式化了若干张旧软盘,还有几张新盘,之后就有两张软盘因出现坏道无法读取图像,但FD88在拍照写入时并未出现磁盘坏损的提示信息。因此,拍摄准备工作中要先对每张软盘做全面格式化处理,有坏道的软盘会在全面格式化时被发现,这样,软盘在二次使用时就可以采取完全删除、快速格式化或在相机上做格式化,以减少出现因软盘潜在坏道造成的照片损失。
MVC-FD88还有一个设计,也是玛维卡很多型号都有的,就是取景屏上方有个采光窗口(见图11),在关闭背照光源后,可以借助日光或其它强光光线来替代背照光源,通过透射方式照亮取景屏,同样可以取景。不过这种借光取景的亮度显然不足,如果不是电池电量不足,很少有人使用这种取景方式。毕竟,FD88使用NP—F330/F550摄像机电池(见国1 2),续航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总体而言,玛维卡MVC-FD88软盘相机是索尼公司上世纪末出品的面向普及市场的一款数码产品,重点突出软盘应用,以此方便文件交流。由于单张照片文件达到400KB左右,因此索尼公司为其设计了4倍写入速率的软盘驱动器,拍摄完成后能很快将图像编码信息存入软盘。虽远不及闪存的存储速度,不过回用这款相机时,其有节奏的“哒哒”写入声仿佛能把人带回到上个世纪数码相机发展初期,还有电脑进入家庭的回忆,而时代印记也永远留在了这台相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