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2-11唐彪顾萍李敏蔡祝花马光粉黄光宇
唐彪 顾萍 李敏 蔡祝花 马光粉 黄光宇
(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 兴义562400)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胸腔镜下手术根治术配合放化疗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1-2],但患者术后常常出现强烈疼痛[3]。静息复合全身麻醉是目前肺癌根治术过程中常用的麻醉方式,虽能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但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4-6]。本次研究通过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支气管全身麻醉在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SAⅡ~Ⅲ级,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共39例,行静吸复合全身支气管麻醉,年龄(48.91±6.27)岁,男性19例,女性20例,Ⅰ期14例,Ⅱ期12例,Ⅲ期8例,Ⅳ期5例,观察组共39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支气管麻醉,年龄(49.23±5.91)岁,男性21 例,女性18 例,Ⅰ期13例,Ⅱ期12例,Ⅲ期9例,Ⅳ期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无麻醉药物禁忌症;(2)无慢性疼痛史;(3)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静息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身支气管麻醉,建立静脉通道、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地左辛5mg、利多卡因0.5mg/kg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1mg/kg、丙泊酚2~2.5mgkg、地塞米松10mg;双腔气管插管定位后行机械通气,频率12~15次/min,潮气量8mL/kg(双肺)、单肺通气潮气量5~6mL/kg,呼吸比2∶1;行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置管、麻醉维持:持续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间断推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氧浓度(60%~80%)、ETCO2 维持在35~45mmHg、BIS在40%~60%。(2)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支气管麻醉: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B超引导下),叮嘱患者取侧卧位,选择手术侧T4、5、6、7所在脊柱中线1.5~2cm 椎旁间隙为穿刺点,使用超声诊断仪(Philips cx5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采用7.5Hz线阵探头,超薄内镜隔离消毒薄膜包裹,在待选穿刺点附近扫查,探头与脊柱垂直,获得椎旁间隙图像后,使用26G 穿刺针针,于超声探头一侧进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针至椎旁间隙,回吸注射器至无气体、血液、脑脊液,注入20mL 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在行全麻支气管麻醉诱导,诱导及维持用药同对照组。(3)静脉自控镇痛: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均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舒芬太尼200μg+曲马多500 mg+格拉司琼3 mg 总计150 mL,负荷量3mL,单次自控量2mL,背景输注3ml/h,时间15min。(4)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变化、心率、平均动脉压、启动镇痛泵次数和输注总量。VAS 评分:视觉模拟法,由调查员在纸上画1条10cm 长的线段,自左至右依次为无痛至剧痛,分值为0~10分,叮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主观在线段上作一标记,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2.3 两组患者启动镇痛泵次数和输注总量比较 两组患者启动镇痛泵次数和输注总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启动镇痛泵次数和输注总量比较
3 讨 论
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于前列,且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7]。不仅肺癌会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行肺癌根治术时,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多种因素也会加剧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程度,增加肺癌转移和复发的风险[8]。有研究指出,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区域麻醉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降低对患者机体功能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9-11],因此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支气管全身麻醉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的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减轻患者的的疼痛,缓解患者的应激状态。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镇痛药物,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刺激血管新生,有出现肿瘤转移的风险[12-13],本次研究的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启动镇痛泵次数和输注总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胸椎旁神经阻滞进行麻醉阻滞范围小,会增加罗哌卡因的疼痛阻滞效果,当术后手术刺激对机体产生伤害时,罗哌卡因由于镇痛效果时间长,因此能够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药次数和用量,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支气管全身麻醉一方面镇痛效果良好,患者应激反应降低,另一方面能够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使机体正性免疫转录因子的表达增加,负性免疫转录因子的表达下降,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14-15]。
综上所述,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支气管全麻应用于肺癌胸腔镜手术中能够减少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应激状态,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