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农机维修行业情况调研
2019-02-11李志锋周邦宇
李志锋 周邦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农民购机积极性高涨,许多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机维修服务是农业机械高效运行的保障,农机维修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的技术状况和资源节约,也关系到维修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加强东明县农机维修能力建设是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的一大重要工作任务,并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一、东明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
东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在向农业强县迈进的过程中,农业机械机化程度的进程将逐年加快。目前全县农机装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接近81万千瓦,维修行业作为农机装备的保障性行业也随之发展。为了摸清行业状况,促进县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我们对辖区内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全面走访调查。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机维修机构114个,从业人员456人,持有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300名,持证上岗率65%。维修点设备主要有起重设备、清洗设备、轮胎动平衡拆装机、喷油泵试验台;常用维修保养设备主要有车床、钻床、砂轮机、电焊机、火焊、电钻、汽泵、切割机、钳工工作台、扒胎机等;电器修理设备包括充电机等。
二、东明县农机维修行业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
虽然维修企业的规模有大有小,基础条件有强有弱,经营服务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维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但服务内容较多,基本涵盖了大中型拖拉机的动力修理、底盘修理、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保养、其他农业机械修理、轮胎电气焊等方面维修服务。
(二)农机维修点分布区域性差别较大
在东部、南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陆圈、东明集、马头镇,农田作业机械维修业务量较大。在北部菜园集、武胜桥镇是我县的炼油厂、玉皇化工所在地,由于工业化建设扩张较快,农业生产用地逐年减少,农机维修业务随之缩减。从农机维修点分布看,与农机保有量分布基本一致。从维修业务的季节性看,全年春秋两季业务量较大,占到50%;夏季业务量次之,占到30%;冬季业务量较小,占到20%。从维修业务看,基本能够达到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镇,大修不出县。
(三)农机维修点技术规范逐步提高
全县主要的基层维修服务在镇村,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工作,在营业淡季承担加工一些零活,也有部分企业兼营制造简易农机具如畜力播种机、小型花生收获机等。近年来随着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马力拖拉机及大型作业机械如玉米联合收获普及率逐年提高,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加,这部分机械保修期内全部由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网络承担,保修期过后基本原则上也是由厂家提供有偿服务,随着本县维修能力的提高,这部分业务也逐步被一些农机维修点承揽。
(四)农机维修行业经济效益较低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农机维修网点,我们发现年营业收入不足5万元的维修点占整个行业总量的60%,大多数网点的经济效益较差,从而制约着该行业发展。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个行业缺乏活力,升级优化缓慢
经营状况比较好的维修点大多集中在县城周边,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县城周边的如城关、渔沃两个街道办事处的实有耕地不断减少,农机保有量逐年降低,农机维修业务量也在逐步下降,其业务范围主要来自运输业等非农产业,企业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承担农机维修主要任务的维修企业主要是在镇村的三级综合维修企业及专业维修企业,其技术力量较为薄弱,而其承担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拖拉机及不断升级的整地类、播种类、收获类机械,对维修企业要求较高,而农机维修行业不论从数量到资金投入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较上年没有明显变化,这种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与农机化发展不协调状况如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将会严重影响本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二)维修企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惠农政策的增多,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逐年增加,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普遍提高,高新农机产品保有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维修企业技术力量、服务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产品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不利于新农机建设。
(三)对农机维修企业管理能力不强
东明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中心维修管理站负责,目前专职管理人员只有6人,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点的日常管理。同时,与管理配套的办公设施不到位,物力、财力等的欠缺也牵制着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开展。作为农机维修网点的行政主管部门,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也无法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存在无证经营、使用过期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现象、超范围经营现象。
四、建议及对策
(一)出台扶持农机维修行业发展优惠政策
应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与种粮补贴、购机补贴以及对农机合作社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农机维修企业没有经济上的扶持,因此要重点扶持一批农机维修企业,以合理的网络覆盖为出发点,以各种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各级维修企业为重点,进行必要的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使其为所在地区农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明确管理责任
确定农机质量监管部门在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相关部门行使职能应配合服务于农机主管部门的产业发展政策。农机质量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企业办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要深入现场,依据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严格审验,全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实现持证上岗,明确要求企业建立建全维修记录档案,实现农机维修企业健康发展。
(三)建立扶持高新技术农机产品维修网点的产业政策
比如针对播种机的高端用户及玉米联合收获机在用量较大的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一批高新产品维修企业,可以采取两个模式,一个是要求生产企业在其产品销售地建立自己的三包维修企业,主要承担三包维修服务;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金并以政府补贴为辅的方式创建高新农机产品维修企业,主要分担三包期以外维修服务。
(四)加大示范网点建设
对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农机户反映良好的维修企业,进行适当奖励,结合每年评选“星级维修网点”进一步鼓励他们增强责任感和服务热情,可以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
(五)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
不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利用农闲季节,采取理论授课和指导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同时,严格实行技术考核制度,促进维修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