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为临床医学发展插上翅膀
2019-02-11刘菁李银平
刘菁 李银平
作者单位:300050 天津,《实用检验医师杂志》编辑部
自1590 年荷兰人Leeuwenhoek 发明了显微镜后[1],直到1660 年意大利人Malpighi 才开始应用最原始的显微镜观察到红细胞[2],显微镜的使用开辟了医学检验领域中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先河[1]。
1903 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州立医院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临床实验室[3],成为临床检验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4]。到了20 世纪初,临床实验室已经能够开始进行一些临床化学实验以及外周血涂片的观察[5]。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带动了临床实验室检测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各种医学检验仪器开始出现并逐步换代更新,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各种自动化的检测仪器以及实验诊断试剂不断推出,实验室发展迅猛并逐渐分化成小的专科,如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化学、临床血液学等。同时各种生物检测技术也大量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诊断,新的检验技术层出不穷。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开始在临床实验室开展,改变了疾病临床诊断的模式,开创了分子医学的革命时代[6]。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承担着防病治病的责任[7],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由细菌检验医师来决定[8]。而在我国,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不是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采用经验性治疗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变,相信最终也会转变为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来制定精准的抗感染方案。
近年来,床旁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研究成为了国内外检验医学研究的热点[9],它具有快捷、简便、即时提供数据的特点,将大大提高检测速度。2010 年,日本人将POCT 应用于患者的血糖监测中,其快捷方便的特点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接受[10]。另外,POCT 的快速检测也为抢救赢得时间,使诊断更加准确直观,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可能随时改变医生的诊断,尤其是对急诊和危重患者的抢救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判断有利[11],最终使患者获益。
我国的检验医学的发展也与世界同步。1924 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教授在生物化学系开始讲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内容,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初步确立了部分我国人群血液化学成分的参考范围[1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检验技术的引进和实验方法的进步,国内检验医学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开展,使这一进程加速。现在,医院临床血液、生化、微生物检验等都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各种检验方法标准化及质量控制的确立使临床检验医学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独立学科[13]。
早在1927 年,我国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就建立了医学检验专业,被誉为中国医学检验的“摇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又相继建立了检验医学系,开始培养高级检验医学人才。重庆医科大学等院校开设了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1979 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成立;1982 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成立,随后国内各省市建立了各级临床检验中心;1997 年卫生部全国标准技术委员会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成立;2002 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2003 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成立;2014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15 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14]。学会的建设对推动我国检验医学与国际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各学会都办有相应的学术期刊,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学科方向展示我国检验医学工作者的科研水平,架起了一座与国际检验医学界交流的桥梁。“检验医师”一词在2003 年10 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上首次提出,标志着我国检验医师队伍的管理向国际化、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自此,检验医师肩负起了医生的责任,把检验数据转化成有效的医疗信息,不再混同于一个普通技术员[15]。
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是决定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基础[16],因此,实验室质量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各个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以及在不同实验室之间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实验室标准化应运而生[17]。1949 年美国临床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首先开始研究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问题,1950年Levey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使用质控图的实验室室内质控的文章,开始了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控,该方法至今仍被各临床实验室所使用[18]。目前各个国家大多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其一系列标准。在我国,原国家卫生部医政司颁布了《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并于1995 年制订了《质量手册编制指南》;1997 年原国家卫生部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推进了临床检验与临床化学标准化的进程。2006 年2 月原国家卫生部又颁布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和维护规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要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按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T 20470-2006)执行。”[19]
相信未来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临床化等方面,尤其是能快速准确地给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判断提供数据、带来便捷,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实验室之间指标可比,使所有患者得到均质化的检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