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懂弄通做实《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
2019-02-11杨建国邓林霞廖敏吴瑕玉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西华大学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杨建国 邓林霞 廖敏 吴瑕玉/.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西华大学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2019年9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推动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生产迈入“机器换人”新时代必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角度,深刻分析新时期出台《实施意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2018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高屋建瓴地作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重大判断,明确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定位,释放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大信号,极大地激励和增强了全国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信心与决心。
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优化农机发展机制,加大农机化发展投入,农机装备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量质并举的发展态势。近年,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成绩显著,体现在实现“五新”:一是农机装备能力实现新提升。全省农机总动力达4658万kW,农机原值达358.40亿元。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13.4万台、联合收割机达3.6万台、插秧机达9574台、粮食烘干机增长到2785台。二是农机作业水平实现新跨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9.00%。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发展迅速,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12%、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3.61%,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7.31%。三是农机推广服务实现新拓展。全省有农机户223万户,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81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1531个,农机推广服务实现由单一经营向多形式、多层次、多主体、多中心经营方向转变。四是农机化基础设施实现新发展。大力推进以宜机化为核心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5.33万hm2。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智能农机监测终端起步发展。全省保有提灌站4.1万座、124万kW,常年保栽水稻面积100万hm2以上,建设完成太阳能提灌站300余座。五是农机化安全生产实现新突破。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计创建全国农机安全生产示范县23个,省级示范县26个,省级示范乡镇440个。在农机总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全省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上牌率、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逐年提高,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未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
进入新时期,农业农村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等内外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速度和质量与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三不足、三不平衡”问题。一是装备种类供给不足,产业间发展不平衡;二是“宜机化”能力供给不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三是科技供给不足,装备结构不平衡。加快实现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扶持政策。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四川省政府要求,2019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厅等部门,牵头起草了《实施意见》,通过开展座谈论证、实地调研、征求意见等方式,结合四川实际,并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9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实施意见》。文件的出台对于全社会认清农机发展新形势,厘清农机发展新思路,增强农机发展新动能,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对实施四川乡村振兴,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准确把握《实施意见》的精神内容
《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川农机化发展的痛点、难点,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农机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可以用数字概括为“12316”。
把握“一个总基调”,即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实施意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着力点,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把握“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基调,突出问题导向谋篇布局,通过对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突出问题精准把脉和重点引导、扶持,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凝聚社会共识。
“两个阶段性目标”。《实施意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分别提出了2020年和2025年2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省农机化水平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在国内同类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到2020年的目标:全省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十大“川字号”产业耕种收等环节机械化短板加快补齐,农机作业“宜机化”条件加快改善,农机推广和社会化服务领域加快拓展,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超过4800万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00%,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突破。到2025年的目标: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农机装备产品和技术供给基本满足,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00%以上,其中,丘陵山区达55.00%以上。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45.00%,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50.00%和60.00%。现代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水平持续提高。
聚焦“三个创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推进“两融、两适”(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着力推动科技、机制、政策“三个创新”,形成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一是科技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破解机具、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加快农机产品研发升级,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10+3”产业体系缺门断档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在重点新产品研发补贴、首台(套)认定及市场化应用补助、重点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计划中,加大对农机装备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利用省级工业发展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实施智能农机装备创新赶超工程。提升省级农机实验室试验鉴定能力。二是机制创新。要通过机制创新来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打破部门分割、产学研推用脱节等藩篱,促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各方面同需求侧协同协调。建立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的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支持农机科研院所、高校、农机企业和农机合作社等强化合作,联合建设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农机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同攻克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卡脖子”问题。加快构建农机装备制造、科研、销售、应用、维修、培训全产业链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创新现代农机服务模式。三是政策创新。要通过政策创新,加强各个部门的政策联创联设,支持引导突破重点难点,形成合力。将农机装备制造纳入《“四川制造”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鼓励开展农机化发展综合奖补、新产品补贴试点,鼓励地方政府开展累加补贴。鼓励先进农机装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对国外引进的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和装备,同等享受国内购机补贴政策。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按规定免收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其运输车辆通行费。
落实“16条政策措施”。针对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装备产业的突出短板,《实施意见》聚焦产、学、研、推、用、保6个环节,提出推进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16条政策措施。产(装备生产):共同组建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联盟,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农机行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督促农机装备行业大力开展诚信自律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吸引具有国际国内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入驻四川,打造“四川造”农机品牌。学(人才培养):注重农机人才培养,支持省内高校加强农业工程学科、专业建设,扩大农业工程类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规模,开展农业工程领域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农业工程类专业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支持农机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操作维修技能培训等,遴选和培养一批“农机标兵”“农机工匠”。研(科技创新):支持涉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科研基地、试验场(站),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机艺融合模式研究;支持研制、引进一批适用的智能化农机装备和技术,推动信息感知、互联网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应用于农机装备;建设“互联网+农机作业”信息化平台,推广农机远程运维管理服务;将智能农机装备列入省级重点科研专项支持计划。推(推广示范):率先在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行动;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创建行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试点工程;编制农业“10+3”产业体系农机技术与装备支持推广目录;优先支持涉及农机农艺融合的地方标准立项;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健全县乡农机推广机构;推广使用“三合一”平台,优化补贴政策便民利民措施。用(作业条件):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全程托管服务;推进农机安全监管“放管服”改革,按规定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实施新产品、首台(套)等适用性农机产品专项鉴定;将“宜机化”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重要内容,制修订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支持丘陵地区开展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开展提灌设施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示范建设,合理布局农机作业服务配套设施。保(保障措施):用好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政策和县级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支持农机化发展;按国家规定落实农机融资租赁服务、农业机械耕作服务增值税优惠,企业从事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开展农机装备抵押贷款、融资租赁和信贷担保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市县选择重点农机品种,支持开展农机保险;制定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激励办法,按规定表彰农业机械化先进县。
3 扎实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确保“九项”任务落地。
一是宣贯落地,加快营造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实施意见》,组织专家学者对文件进行解读,准确把握文件精神;组织召开第七届农博会现代农机装备助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发布协同创新倡议、进行项目现场签约、成立创新中心揭牌等;各市州要将《实施意见》纳入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增强农机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的思想动力和行动自觉。
二是措施落地,加快出台一套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完善政策配套措施,省级层面要制定《四川省现代农业装备转型升级推进方案(2019-2022年)》、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市县级层面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措施;要推动“放管服”改革,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农机公共服务;要推动农机服务机制、服务业态创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注重协调发展,引进推广一批适宜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要注重典型示范引导,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典型做法,打造先进典型样板,充分发挥农民和基层的创造性;要结合农业农村全局重大工作谋划,推进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跨越。
三是机制落地,加快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抓紧建立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的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农机化发展相关重大问题。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等政府目标考核中的农业机械化内容,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经费保障,强化工作推动。各市(州)政府要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按规定表彰农业机械化先进县。
四是项目落地,加快实施一批农机化发展项目。一是创新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综合奖补、新产品补贴、报废更新补贴试点等制度创新工作,扩大延伸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范围,提高资金适应效应;二是抓紧实施2019年智能农机装备提升示范、薄弱环节自主创新研发、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机电提灌站建设等项目,引进推广先进农机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水平;三是积极做好2020年项目申报,争取加大农机化发展投入,组织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
《实施意见》的出台,对于加快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等主要讲话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发挥重要支撑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