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麻醉护理发展趋势的思考

2019-02-11

上海护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麻醉学麻醉科护理学

阮 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上海 201999)

麻醉学是一门免除个体疼痛感受的学问,它不仅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有利条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为患者术后康复奠定了基础。现代麻醉学和护理学共同起源于19世纪中叶。1846年10月16日,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牙医Dr.William T.Morton于麻省总医院成功为1例患者施行了乙醚吸入麻醉。这一事件被公认为现代麻醉学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诞生。1853年,氯仿麻醉成功应用于产科。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战地救护伤员,使伤员病死率由50.0%下降到2.2%,被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南丁格尔因此被视为现代护理学的创始者。1860年,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麻醉学和护理学的同时代发展,促使外科医师将部分麻醉协助工作交给了护士。因此,麻醉学发展早期,许多临床麻醉工作是由护士参与完成的[1]。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医护人员的认知不断迭代,促进了相关学科不断交叉,麻醉学和护理学在麻醉服务以及患者安全保障中的角色功能不断拓展。本文拟从麻醉服务领域阐述对麻醉护理发展的思考。

1 国外麻醉护理发展现状

由护士为患者提供麻醉服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麻醉护理最早出现于美国[2]。1989年,国际麻醉护理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Nurse Anesthetists,IFNA)正式宣告成立,旨在促进全球麻醉护理的交流,建立麻醉护理实践及教育的国际性标准,提升麻醉护士的专业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麻醉护理服务[3]。参考IFNA的资料,蒋莉莉等[4]对美国、法国、英国、奥地利、韩国等国在麻醉服务提供者、麻醉护士在麻醉服务中的参与程度、麻醉护理教育的完善程度和麻醉护士临床自主性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相关国家均有国家层面的麻醉护理教育机构或项目,参与或申请教育的对象为本科毕业的注册护士,并具有临床工作经历和至少1年的急诊相关工作经历;经认证的注册麻醉护士不断充实临床,满足麻醉服务的需求,他们在提供麻醉服务时有不同程度的自主性。目前,美国麻醉护士的教育是研究生水平的硕士及博士学位教育,预计到2025年,经认证的注册麻醉护士的教育水平将提升至博士水平[5]。

2 国内麻醉护理发展现状

2.1 麻醉科独立对麻醉护理发展的影响 1989年原卫生部(89)第12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麻醉科被列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医院一级临床科室,结束了麻醉科作为医院医技辅助科室角色的时代。随着麻醉科作为独立科室的发展,早期一部分由中专学历护士转型的“护士麻醉士”在历史舞台上慢慢隐退,他们有的继续深造成为了麻醉医师,有的转到其他护理领域从事护理工作,也有的留在麻醉领域从事麻醉相关的辅助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麻醉相关辅助工作的人员不断减少。但同时,各医院手术量不断递增,麻醉服务内涵不断拓展,麻醉服务工作量不断提升。知网学术热点趋势显示,2000年后,对麻醉护理的相关研究和讨论成为麻醉领域的一个热点。麻醉医学专家呼吁有必要改变“医、护、工”一条龙的落后局面,麻醉科应配备专业的麻醉护士;同时,部分麻醉医学专家也担忧麻醉护士的出现是否会使工作模式回到“护士麻醉士”的旧时代。因此,麻醉专家在舆论界呼吁不走老路,要走现代化的中国麻醉护士发展之路[6];并认为护理单元是构成一个完整麻醉科的重要一环。

2.2 专科护理发展推动了麻醉护理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少医疗机构中,患者麻醉期间的部分麻醉护理工作由手术室护士来完成。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及麻醉领域的拓展,麻醉服务已经从手术室拓展到手术室以外的领域;同时,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室护理也形成不同的亚专科护理方向,并不断持续发展。原国家卫计委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7]中已经将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建立包括手术室在内的6类护理专业培训基地作为护理事业发展的阶段性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应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时隔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再一次提出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的要求,提出应选择部分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8]。可见,发展专科护理已成为顺应临床需求的学科发展趋势。自1993年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和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在国内开设了第1个3年制麻醉与护理专业(中专)后,部分医院麻醉科出现少量护士。2004年,徐州医学院组织了麻醉护理专业方向的学术论证会,并于同年率先开展了麻醉护理本科教育。2009年,卫生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的郭燕红处长在太原举办的麻醉护理讨论会上提出,一定要把麻醉护理工作纳入到麻醉学科的整体发展工作中,可采取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推广的方式[9]。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获批IFNA麻醉护理培训基地,成为中国第一个IFNA培训基地。2017年,南京明基医院也通过了IFNA的麻醉护理培训基地认证。2017年12月12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10],为麻醉护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

2.3 相关研究的开展带动了麻醉护理的发展 知网学术热点显示,2010年全国麻醉护理相关研究数量已达到2000年的7倍。蒋莉莉等[11]于2010年运用Delphi法进行了麻醉领域护理工作范畴的研究,针对麻醉界争论并担忧的“麻醉护士”是否会替代麻醉医师的问题,用学术的视野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包含4个维度、54个条目的麻醉专科护士工作范围;并通过调查26所上海市三级医院麻醉护理的开展情况[12],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麻醉护理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胡嘉乐等[13]聚焦麻醉护理核心工作内涵,研究了麻醉护士的核心能力。吴隽彦等[14]在麻醉护理核心能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IFNA相关内容,开发了麻醉护理核心课程。相关研究从麻醉护士的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定位,到与之匹配的核心能力确立,再到核心课程开发,完成了一系列专科发展的基础工作,也为麻醉专科护士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3 对我国麻醉护理发展的思考

麻醉护理如何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健康发展,并形成专科护理发展的良好生态,是需要护理人不断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3.1 以教育促进临床护士麻醉护理能力提升 ①加强职后护理教育。麻醉服务领域是一个高风险地带,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沉着操作、严谨沟通等。目前,无论是大专还是本科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对麻醉护理领域的相关知识接触甚少,毕业后如直接进入麻醉科工作,会增加相关护理风险。因此,医院有必要针对通用知识和专科能力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建立岗位胜任力标准,确立经护理岗位培训合格后使用人才的机制,以满足当下临床对麻醉护理人员的急迫需求,降低临床护理风险。②发挥行业学会或协会等机构的培训职能。卫生行政机关或护理学(协)会等机构,可通过设立麻醉护理培训项目及培训基地,使麻醉科护理人员能较为系统地学习麻醉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麻醉护理管理和跨学科沟通技能,以解决临床麻醉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短缺的困境。③开展高层次专业护理教育。麻醉护理学是麻醉学与护理学交叉而形成的新型学科,需要对相关知识系统把握才能有效运用。国外申请攻读麻醉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的前提条件是:完成护理学本科教育,并经过1~2年的临床实践,再经过至少1年的急诊护理技能或重症护理技能训练。有研究[15]认为,系统地学习麻醉护理相关知识需要1年的时间;而在临床实践中,因为参加培训的护士多为非脱产,故实际需要更长的时间。美国麻醉护士的专业教育年限为24~36个月不等,法国麻醉护士培训项目时间跨度为2年,且本科毕业后再学习的时长与专业硕士时长相仿。只有当社会形成良好的麻醉护理教育生态系统,护理人员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临床麻醉护理工作及科研才能有序进行,麻醉护理人员的资格认证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3.2 以先进管理理念优化麻醉护理管理 临床中应结合实际建立麻醉护理管理系统。根据系统理论,麻醉护理管理系统与其他护理管理系统都是护理管理的子系统。护理管理系统又是医院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受医院管理体系的制约。在医院管理中,医疗系统中的院、科两级管理是医院职、权、利有效管理的方法之一。受医院要素划分制约,医院护理管理系统有两种模式:①院科两级管理。即护理人员主要由科室管理。护理最高管理机构则可体现其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建立科室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标准、完善护理流程、制订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督导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等,形成科室自主运营的管理体制。②护理部垂直管理。即将护理系统独立于科室外。与科室自主运营模式相比,护理最高管理机构的其他职能依然存在,而将护理人力成本纳入医院大运营的管理体制。从科室微观管理体系而言,麻醉护理与麻醉医疗是两个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的学科,当麻醉学科发展迅猛,就会更期待麻醉护理学科的发展;相反,如麻醉学科发展迟缓,其理念上接受麻醉护理可能还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各专业学科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转型与如何融合、发展同等重要。这就需要相关学科带头人有强大的使命感,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带领学科团队共同成长。

3.3 以科学思维指导临床麻醉护理实践 麻醉护理作为一个新型学科,除要求相关人员学习麻醉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外,在实践中运用科学思维审视麻醉护理内涵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邓金莹等[16]对近4年国外麻醉护理研究文献的共词聚类分析显示,国外麻醉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麻醉护理教育、术后疼痛的治疗护理与管理、术后麻醉并发症的控制和护理以及患者安全等。从麻醉护理学科发展伊始,我国麻醉护理已经过10年的探索,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推动了共识的形成。如何发挥护理学和麻醉学的学科交叉特点,在借鉴国外麻醉护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和提升国内麻醉护理实践,更好地运用循证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发展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结构的麻醉护理队伍、使护士重新走进麻醉服务领域,是国内麻醉护理人需要思考和努力的。同时,建立不同层次的麻醉护理学术团体或分支机构也是运用科学思维指导临床麻醉护理实践的有力保障。相关团体或机构可以作为临床麻醉护士思考、总结、再学习和研究的催化平台,促使麻醉护理的持续发展。

4 小结

麻醉护理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专科护理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在麻醉服务过程中,不断向先进的医学学习,向护理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学习;跨出护理边界,参与医疗、心理、社会交流;跨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在国际麻醉护理联盟组织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让中国的护理对世界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麻醉学麻醉科护理学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杂志》稿约
麻醉科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模式探索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