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北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调查思考

2019-02-11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水源流域垃圾

李 冰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中央1 号文件已连续强调,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步伐。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山西集生态脆弱和经济粗放增长于一体,必须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理念,2018年,我们对山西北部大同市和朔州市的几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理念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包括城郊生态清洁小流域、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等类型。城郊生态清洁小流域应以提高自然风光旅游价值为目标,可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相结合,措施总体布局宜侧重顺应自然景观。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应以改善小流域水质、减少出口泥沙为目标,措施布设宜侧重在水源涵养林、调蓄水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等方面。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坚持山、水、田、林、路、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统一规划,预防保护、生态自然修复与综合治理并重的基本原则。通过相关工程建设,保证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垃圾或其他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农田中化肥、农药及重金属残留物的含量符合相关规定。同时,推广有机农业,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相比,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有较大的区别与发展。在防治目标上,提出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将水源保护与面源污染防治,也作为主要的防治目标;在防治对象上,将山村的治理美化和环境改善也作为主要治理内容,即水土保持工作下山进村;在防治布局上,按“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布设防治措施;在防治措施上,增加了污水、垃圾的处置,各项措施与当地景观相协调,体现人水和谐,生态优先。

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调查发现的问题

2018年间,我们通过对已建成的大同市浑源县唐峪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大同市万泉河水源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以及朔州市桑干河水源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调查发现,尽管建设技术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率偏低

唐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区,植被以灌草为主,乔木林经过近几年来的大力发展,栽植面积不断扩大,但苗木规格参差不齐,加之后期管护不力,成活率与保存率不高,总体植被覆盖率偏低。

2.2 区域内未实施雨污分流

虽然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均实施了垃圾集中处理,建立了垃圾集中站,并配备了垃圾运输车,但个别小流域雨水与污水未实行分流,直接排入河道,对河流产生污染,没有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要求。

2.3 管理落后,宣传力度不够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成后,管理跟不上,重建设,轻管理。没有调动起当地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导致乱扔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影响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功效。

3 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3.1 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工程,推动政府主导,吸引社会投资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包括国土、林业、环保、交通、农业、城市建设等部门相关规划的协调。同时,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应由政府主导,引入PPP 等合作模式,打造一批典型的、具有旅游功能价值的高质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既可以减轻政府负担,又可以增加当地财政与农民收入,实现小流域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纳入典型示范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需要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小流域有一定的综合治理基础,生态自然修复区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50%以上;二是小流域的交通便利,满足所在市、县(乡)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三是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有很高的发展积极性;四是具备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3.2 建立先进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可由市、县水土保持机构管理;乡村周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可委托专门人员管理;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可由投资方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不论何种方式管理,都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当地的宣传,以提高流域内广大居民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认知,并积极参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发展旅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经济协调增长。同时,要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和奖惩机制,以保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稳定运行。

3.3 注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上游植被恢复

上游植被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基础,增加植被覆盖,可通过自然修复、人工辅助修复,坚持封禁有力,充分依靠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自然修复要坚持“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全封、半封或者轮封;人工辅助修复主要是针对遭到火灾、人为破坏或者采伐的残林进行人工补植造林或种草。

3.4 实施雨污分离,布设污水处理设施

雨水通过自然的净化,可直接排入河道。而生活污水,需要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保证水源地不受污染。人口较集中有条件的村庄,可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居民分散的,可单独设立沼气池、生态污水处理池等设施,通过生物吸收、截留、吸附、分解等功能,实现污水净化。

4 结语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在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对改善小流域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虽然山西省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但仍然需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建设一大批具有示范功能的高质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以推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水源流域垃圾
保护水源
压油沟小流域
垃圾去哪了
沙颍河流域管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南水源头清如许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倒垃圾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