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发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方法及评价

2019-02-11张丹参

神经药理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豚鼠动物模型生理盐水

张丹参 张 楠

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050018,中国

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可逆性气道阻塞,黏液分泌增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的特征[1]。在哮喘气道中,炎症细胞包括肥大细胞,树突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被激活[2]。大多数哮喘患者都是特应性疾病,

气道炎症过敏,从气管延伸到外周气道[3-4]。过敏性炎症由辅助2(T helper cell 2,Th2)淋巴细胞驱动,分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5 和IL-13,被称为2 型(T2)哮喘,而一些哮喘患者则没有这种炎症模式,这被称为非T2 哮喘[1,5]。理想的哮喘动物模型至少应具备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两大特征,因而合适的哮喘动物模型对哮喘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本文通过对哮喘动物模型中动物种类、体质量、建模方法等做了相对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对相关模型的评价,为今后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方便,为研究哮喘发病机制及其治疗途径、治疗药物提供新思路。

1 动物的选择

建立哮喘动物模型,是利用所选品系的物种更好地模仿哮喘的过程与特征,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哮喘模型目前还未发现,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尽量做到与人类哮喘相似[6-7]。绵羊及灵长类虽可模拟人类对药物的反应,但价格昂贵,可能发生微生物的亚临床感染,不予选择。目前制作哮喘模型多选用豚鼠、大鼠、小鼠,他们具有易于操作和相对成本低的优点。

1.1 小鼠

小鼠是支气管哮喘研究最常用的动物模型[1,8],小鼠的基因组背景纯净,品系丰富,可复制出哮喘经典的气道高反应、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增多等症状[9]。小鼠模型的缺点是缺乏慢性病敏感后对过敏原的反应,造模需要多次致敏和激发,不同于人类哮喘的肺部分布。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大多数模型更适合于研究急性炎症,它们不能代表慢性炎症,大多数用于研究这种疾病的动物模型都是基于Th2 驱动的疾病表型,而50%的哮喘患者患有此类疾病特应性气道疾病没有Th2 介导的免疫反应或反应非常复杂的特征[10]。

1.2 大鼠[11]

大鼠也是常见的用于过敏性气道模型的动物,来源广,易繁殖和饲养,它们与小鼠一样相对便宜,生物学试剂种类多且易获得,对抗原的反应性较为一致。麻醉条件下大鼠体积大,稳定性高,这有利于测量实验所需的各项指标。

1.3 豚鼠

豚鼠易被致敏,是最早选用的哮喘动物模型[12]。在评估抗哮喘药物时,豚鼠是用做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的首选,因为气道解剖和对炎症介质的反应与人类相似。此外,该模型的强大之处在于抗原攻击时的直接过敏性支气管收缩。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测量晚期哮喘反应并且在体外和体内观察到气道高反应性[13-14]。使用的主要缺点是豚鼠缺乏特异性探针和试剂研究过敏结果,豚鼠的妊娠时间较长,需要60~75 天,另外反复接触过敏原易产生耐受性。

1.4 兔子

当肺是过敏的靶器官时,兔子就像人类一样,它也产生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E,IgE)作为原发性过敏性抗体[15]。Ali 等[16]通过卵清蛋白诱导新西兰白兔过敏,兔子存在喘息、打喷嚏、胸闷、呼吸短促、总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症状,证实致敏作用。但是兔子较鼠难以得到,而且成本较高。

1.5 犬

杂交犬在人类哮喘中表现出非特异性支气管高反应性[17]。但有研究表示犬不能代表真正的哮喘动物模型,而是提供一系列的气道反应[18]。另外犬的气道较大(几乎没有支气管收缩)[19],特异性试剂不完备,不易获得,实验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

1.6 猫

猫可以自发地发展为特异性哮喘,目前可用的过敏性猫科动物模型在肺功能、支气管反应性、气道炎症和肺形态(重塑)方面具有很好的特征[20]。狗和猫的过敏性肺病可以更准确地模拟人类状况,但可用于表征机制的工具较少[21]。

1.7 其它

缺乏侧支气道(即猪和牛)的其他物种对气道阻塞的功能性后果最敏感,因此适合研究任何阻塞性肺病。体质量与人类(猪,绵羊,小牛)相当的动物提供了使用在自主呼吸期间适用于儿童或成人的相同原理和技术来评估肺功能的可能性(产生直接可比范围内的肺功能数据)。尽管已知的缺点是昂贵且耗时,免疫学或分子工具的可用性有限,但是大型动物模型提供了进行长期功能研究的巨大潜力,允许同时进行功能性,炎症性和形态学变化的观察与测定[21]。

2 诱发哮喘动物模型的方法

过敏性哮喘的模型制备有主动致敏和被动致敏两种方法,前者是给动物投抗原物质以致敏,再给予相同物质以诱发哮喘;后者是从致敏的豚鼠体内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并将其注入未致敏的豚鼠体内使其致敏,然后再给予用于致敏的抗原物质以诱发哮喘发作。作为抗原最常用的是卵白蛋白、血小板激活因子、蛔虫、天花粉、内毒素、结晶细菌性α-淀粉酶等。

2.1 卵白蛋白激发动物模型

卵白蛋白(ovalbumin,OVA)来源于蛋清,不会在人体内引起气道炎症,价格便宜,有很强的免疫原性[22],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过敏原。

2.1.1 OVA 激发豚鼠哮喘动物模型

方法概述:将过敏原卵白蛋白腹腔或多点皮下注射[23],其可溶性抗原成分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豚鼠再次接触到此抗原时,由IgE 介导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细胞脱颗粒,释放出活性化学物质如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作用于支气管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哮喘。OVA 常与佐剂氢氧化铝联合使用,氢氧化铝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原特异性Th2 免疫应答[24-25]。

方法评价:卵白蛋白激发豚鼠哮喘发作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22],其操作简单且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另外,本模型不需要镇静剂,但通常需要加入佐剂。

豚鼠是最好的显示气道反应性的特征动物,其哮喘发作表现与人的哮喘表现相似,可出现气喘,咳嗽,烦躁,口唇和四肢紫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呼吸加深。病理检查可发现毛细血管扩张,嗜酸性粒细胞侵润,腺体分泌活动亢进,同时伴有支气管黏膜下水肿。本模型主要用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观察。

使用雄性豚鼠,体质量200~300 g,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1 mL 使豚鼠处于致敏状态,2周后以1%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雾化吸入至豚鼠出现哮喘症状,每次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每天1 次,连续5 天[26]。亦可选用200~300 g 的豚鼠,雌雄各半,常规饲养5~7 天无异常后,予10%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200 mg·kg-1腹腔注射,于第15 天,予5%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雾化吸入诱导哮喘发作[27]。Hutson 等[28],首先给予豚鼠雾化吸入1% OVA 生理盐水溶液,每周两次,每次3 分钟,三周后,2% OVA 生理盐水溶液雾化吸入5 min 激发。激发后五分钟即发生速发性哮喘反应,激发后17 h 和74 h 发生两次迟发性哮喘反应。另外Rakesh 等[29]将100 μg 卵清蛋白和100 mg 氢氧化铝溶于1 mL 生理盐水,在涡旋混合器上剧烈搅拌90分钟,然后腹膜内注射0.5 mL,皮下注射0.5 mL,在淋巴结附近的5 个不同部位之间平均分配,即颈椎,腋窝,腰椎,颈部和腹股沟,研究证实该方案可致敏。

2.1.2 OVA 激发小鼠哮喘模型

方法概述:腹腔注射一定量的OVA、氢氧化铝混合液,并用OVA PBS 溶液雾化激发哮喘。

方法评价:本模型主要用于哮喘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有效性的研究。行为表现:OVA 致敏哮喘小鼠经雾化激发后明显出现烦躁不安、活动减少、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哮喘发作表现。肺组织病理染色形态学改变:OVA 致敏激发哮喘小鼠肺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壁增厚、破坏明显,气管痉挛,管腔变狭窄,杯状细胞增生,黏液腺分泌增加,黏液栓形成,弹力纤维增生[30]。小鼠哮喘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了12.6倍,嗜碱性粒细胞数增加了3.5 倍,淋巴细胞数增加了3.1 倍。

使用6 周龄雌性小鼠,保持在(21±2)℃和(50±5)%相对湿度的受控环境中,具有12 h 暗/亮循环。将50 μg OVA 溶于1 mg 100 μL 的氢氧化铝凝胶佐剂中,充分搅拌,第1,7,14 天腹腔注射入小鼠体内致敏。最后一天用浓度为1 mg·mL-1的OVA PBS 溶液超声雾化器雾化,对照组用PBS 溶液攻击[31]。亦可选用4周的C57BL/6J 小鼠,雌性,腹腔注射OVA 的PBS溶液(50 μg OVA 溶于含有4 毫克明矾的PBS 溶液中)0.5 mL,间隔七天,连续致敏两次,两周后用1%OVA(wt/vol) PBS 溶液雾化30 min,每日两次,连续三天[32]。

2.1.3 OVA 激发大鼠哮喘动物模型

方法概述:腹腔注射含有OVA,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和氢氧化铝的生理盐水,或OVA,氢氧化铝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用一定浓度的OVA 雾化致敏。

方法评价:本模型适用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研究,有速发和迟发双相反应[33]。动物可出现打喷嚏,瘙痒和鼻漏,呼吸急促,严重者呼吸减慢或节律不齐,轻度紫绀,四肢瘫软,行动迟滞或俯伏不动[34];反应迟钝,站立不稳、腹肌痉挛、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烦躁不安[35];连续激发后大鼠体质量减轻,毛色失去光泽[36]。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鼻甲的浆液性腺管中的黏膜炎症,血管扩张[37],细小支气管壁及其伴行血管周围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平滑肌增厚,管腔狭窄闭锁,部分肺泡壁融合形成肺气肿[36]。此种SD 大鼠模型的病理改变符合支气管哮喘的病情变化,适合做基础与临床研究[35]。

选用雄性SD 大鼠,4~6 周龄,体质量120~180 g,腹腔注射抗原液1 mL(含卵白蛋白100 mg,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5×109个和氢氧化铝干粉100 mg)致敏。2 周后用超声雾化器向自制雾化箱内喷雾1%卵白蛋白20 min,直至动物出现哮喘反应[37]。另外Mustafa 等[38],选用200~250 g,20~22 周雌性大鼠,隔天腹腔注射1 mL 卵白蛋白生理盐水(1 mg 卵白蛋白+10 mg 氢氧化铝溶于1 mL 生理盐水中),连续14 天致敏,并且保证在相同时间给药。

2.2 血小板活性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激发豚鼠哮喘模型

方法概述:血小板活性因子激发豚鼠哮喘发作不需要致敏过程,直接利用其特性而引发气道的高反应性。

方法评价:PAF 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炎症介质,具有许多影响哮喘病理变化的效应,如PAF 引起豚鼠支气管收缩,微血管渗漏,黏液分泌过多,支气管反应性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募集在豚鼠的气道中[39-40]。另外PAF 通过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趋化、脱颗粒、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蛋白X(eosinophil protein x,EPX)、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碱性蛋白等细胞毒性物质引起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和脱落。同时,激活的嗜酸性粒细胞本身又合成并释放PAF,使这一过程加剧,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41]。本模型主要用于哮喘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选用300~500 g 成年雄性豚鼠,在激发实验时,用含0.25%小牛血清白蛋白的生理盐水,将PAF 稀释成500 μg·mL-1,按1 500 μg·kg-1体质量的剂量雾化吸入,可引起豚鼠哮喘发作。此外,选用Hartley 豚鼠,雄性,200 g,按100 μg·kg-1的剂量雾化吸入PAF 生理盐水,每周2 次,连续三周,可引起豚鼠哮喘[42]。

2.3 猪蛔虫抗原致犬过敏性哮喘模型

方法概述:①猪蛔虫抗原制备:将收集到的猪蛔虫用生理盐水清洗数次后,将其制成匀浆,测量其容积,以其二倍量乙醚脱脂,离心1 500 r·min-1,15 min。弃去上层脂质,下层即为猪蛔虫抗原;②用猪蛔虫抗原对犬做皮肤过敏实验:选用10~16 kg 的犬,先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5 mL,然后立即在犬腹壁皮内注射0.5%猪蛔虫抗原0.1 mL,30 min 后观察反应结果,如皮丘形成蓝斑,直径为1~2 cm 即皮肤过敏试验阳性;③用过敏试验阳性的犬做激发实验[43]。

方法评价:用犬制作此模型具有特异性,而且此模型较上述动物哮喘模型便于观察呼吸动力学变化,本模型适用于哮喘病理生理和药物治疗研究,但应注意麻醉深度对哮喘激发的影响。

将犬以2.5%硫喷妥钠10 mg·kg-1静脉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后,生理记录仪描记录呼吸曲线,超声雾化吸入0.5%猪蛔虫抗原蛋白2~5 min 后,当犬出现呼吸频数或呼吸困难、哮鸣音,测定呼吸总阻力上升值为激发前基础值的2 倍以上时,确定为过敏性哮喘[44]。

注意事项:多数犬(约占70%~80%)有犬蛔虫感染,体内产生高浓度抗体IGE,而这些抗体与猪蛔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产生速发型变态反应。因而,模型制作时,首先要挑选有犬蛔虫感染的犬,即皮肤过敏实验阳性的犬才能保证模型复制成功。

2.4 屋尘螨诱发动物支气管哮喘

方法概述:①屋尘螨的制备。纯化培养的屋尘螨用乙醚脱脂,然后将30 mL 磷酸盐缓冲溶液加入1 g屋尘螨中,在冰浴中摇匀后加入70 mL 磷酸盐缓冲溶液,搅拌或旋转2 天,将混合物4℃离心30 min,除去上清液并在蒸馏水中透析48 小时,然后将其冻干,储存在-20℃备用。②诱发动物哮喘。首先用氢氧化铝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使其活跃致敏,然后用屋尘螨气雾剂吸入致敏。

方法评价:本模型适合用于哮喘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有效性的研究。屋尘螨攻击后,炎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另外发现该模型中豚鼠吸入屋尘螨后立即引起支气管收缩,6 h 达到最大值,第二波支气管收缩在攻击12 h 后开始,约24 h 达到最大值。

选取350~550 g 雄性豚鼠,在第0 和第7 天腹腔内注射0.8 mL 5%的氢氧化铝生理盐水溶液,并在第21天进行屋尘螨气雾剂吸入攻击,将豚鼠置于10 L 的盒子中,屋尘螨浓度为1 mg·mL-1,8 L·min-1吹10 min[45]。

2.5 药物性支气管哮喘

2.5.1 豚鼠

方法概述:许多药物以气雾法给予豚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窒息,从而导致抽搐而跌倒。目前最常用的引喘药物是组胺和乙酰胆碱。

方法评价:这种动物模型可用于观察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测定引喘潜伏期,动物是否因呼吸困难、窒息而跌倒。一般观察6 min,不跌倒者,引喘潜伏期以360 s 计算。

吴等[46]选用体质量180~220 g 的健康豚鼠幼鼠,分别置于玻璃钟罩内,超声波雾化器以400 mmHg 的压力喷人 2% 氯化乙酞胆碱和0.1% 磷酸组胺等量混合液5 s,喷雾停止后观察豚鼠的引喘潜伏期。亦可选用300~500 g 豚鼠暴露于0.1%w/v 的组胺二盐酸盐气溶胶或暴露于0.5%w/v 的乙酰胆碱溴化物气溶胶[47-48]。

注意事项:①引喘潜伏期是从喷雾开始到哮喘发作、前肢缩抬、点头或腹式呼吸、呼吸极度困难,直至抽搐跌倒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20 s,超过者则认为不敏感,不予选用[49];②每只豚鼠每天只能测定一次潜伏期,同一天内多次测定,会影响实验结果;③抗组胺药无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用于这种动物模型,也能得到平喘效果。因此,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应排除这种假阳性现象[46]。

2.5.2 大鼠

选用雌性SD 大鼠,6~8 周龄,体质量(180±15) g,放于自制的密闭玻璃箱内,超声雾化0.5%磷酸组胺盐生理盐水溶液刺激大鼠,观察大鼠吸入组胺后的呼吸变化情况,选择吸入组胺后20 s 内出现呼吸急促、前肢缩抬、点头或腹式呼吸等哮喘症状的大鼠作为实验用鼠[49]。

2.6 条件免疫反应哮喘[50-52]

方法概述:豚鼠体质量190~230 g,平均22.5 月龄。采用经典的声光刺激为条件刺激,以5%卵白蛋白抗原激发豚鼠引发支气管哮喘为非条件刺激结合强化训练6 周。于第6 周开始仅予以条件刺激,用0.9%生理盐水代替5%卵白蛋白做为非条件刺激,诱发豚鼠的支气管哮喘发作。

方法评价:激发阳性标准:豚鼠呼吸急促、咳嗽、躁动、口唇、双眼、耳紫绀,大小便失禁,双肺闻及哮鸣音,呼吸曲线显示频率增加,幅度降低,出现叹气样深呼吸,呼吸波大于3 次/分钟,肺总阻力基础值升高>100%;病理观察可见,双肺呈白色,体积增大,边缘变钝[52]。支气管黏膜水肿,并见有中性粒细胞出现,管壁及支气管周围组织和肺泡由嗜酸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管腔内有嗜酸细胞,黏液栓及支气管变窄等。

①致敏方法:10%卵白蛋白与生理盐水混合20 mL,注入豚鼠,致敏1 周重复一次;②抗原激发:于豚鼠第2 次致敏2 周后进行抗原激发。将豚鼠描记完基础呼吸曲线后,置入条件免疫反应哮喘喷雾箱内,首先予以闪烁红灯信号(波长为7 000 埃)和间歇警笛刺激(频率为4 000 Hz,间歇频率为90 次·min-1,声音强度40 分贝)5 min,接着不停止信号刺激,予以抗原(5%卵白蛋白)激发5 min,气量基本达到饱和,于激发后5 min 分别描记呼吸曲线,肺部听诊。然后仍放在呼吸描记箱内,不予以灯光和警笛刺激,直接予以5%卵白蛋白抗原激发5 min,再描记呼吸曲线,肺部听诊[50]。

注意事项:①豚鼠进饲养室后最初5 天为环境适应期,并每日被触摸3 min 以适应实验人员的操作,正式实验时予以隔离;②在实验的前1 d,尽量避免受试动物接触条件刺激[51];③条件刺激:给予灯光和警笛刺激,同时予以抗原激发;④正常豚鼠的呼吸频率为66~120 次/分钟,平均92.5 次/分钟。

2.7 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哮喘(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2.7.1 RSV 激发小鼠哮喘动物模型

方法概述:用紫外线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敏和刺激小鼠,制备小鼠哮喘动物模型,与卵白蛋白致敏进行比较。

方法评价:有报道称RSV 可以在整个生命中引起反复感染,通常伴有相关的中度感冒症状[53]。紫外线灭活的RSV 致敏组与卵白蛋白致敏组相比,激发小鼠的哮喘症状明显,气道中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与临床上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病理改变十分相似,而且激发后48 h 的气道炎症表现最为明显。因此,用紫外线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敏和刺激小鼠制备小鼠哮喘动物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小鼠哮喘动物模型,且激发后48 h 的小鼠模型较为理想[54]。但也有报道[55],单纯RSV 感染仅为严重的肺泡炎症改变,如果卵白蛋白致敏条件下RSV 感染可加重气道炎症。

取4~6 周 龄 雌 性BALB/C 小 鼠(14±2) g,紫 外线灭活的RSV 致敏组小鼠第1 天腹腔注射0.1 mL 生理 盐水(含6.25×105PFU 紫外 线 灭活的RSV 和 氢氧化铝20 μg),第8 天重复注射,第21 天腹腔麻醉后取0.1 mL 生理盐水(含6.25×105PFU 紫外线灭活的RSV),对小鼠鼻腔内缓慢滴入以激发小鼠哮喘。卵白蛋白致敏组小鼠腹腔内注射0.1 mL 生理盐水(含卵白蛋白10 μg,氢氧化铝20 μg)两次,间隔1 周,末次致敏后14 天开始以5%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每天20 min,连续6 天[54]。

2.7.2 RSV 激发豚鼠哮喘动物模型

方法概述: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RSV)刺激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制备豚鼠哮喘动物模型,与单独卵白蛋白致敏进行比较。

方法评价:这些卵白蛋白和RSV 组与单独的RSV和单独的卵白蛋白组合相比存在组织学变化,包括气道上皮坏死,单核和粒细胞浸润,气道壁水肿,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增生和杯状细胞化生。先前存在的过敏状态增加了豚鼠非特异性气道对乙酰胆碱激发和气道炎症的反应性,加剧了豚鼠急性RSV 细支气管炎期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

取8 周龄豚鼠,体质量(484±37) g,通过气雾剂给予1%卵白蛋白和4%热灭活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疫苗使豚鼠致敏,致敏后7 天,动物暴露于0.5%卵白蛋白气溶胶中,每周两次,连续4~5 周。每次暴露前1 小时,腹腔注射苯海拉明(8 g)避免过敏反应。用氟烷麻醉豚鼠,鼻腔滴注0.1 mL 人RSV 培养基接种(含4 000 PFU 的RSV)[56]。

2.7.3 RSV 激发大鼠哮喘动物模型

方法概述:用含RSV 的培养基刺激大鼠,制备大鼠哮喘动物模型,与不含RSV 的培养基滴注鼻孔进行比较。

方法评价:与对照组相比,RSV 组出现了几种异常行为,毛蓬松,呼吸加快,不愿进食等。另外肺组织呈现弥漫性充血,水肿和质地松散,而且出现了高度严重的肺间质炎症。

①RSV 的培养。约10 μL 的RSV 加入2 mL RPMI-1640 培养基补充2%胎牛血清然后引入HeLa 细胞,2~3 天后观察到细胞病变。当细胞病变效果达到90%~100%,将25 cm2的塑料瓶剧烈摇动,并冷冻,解冻重复三次。通过离心(1 000 r·min-1,5 分钟)获得RSV 悬浮液,然后调整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至5×104TCID50/0.1 mL;②致敏。选取雌性SD 大鼠,体质量(60~80) g,第一天和第十四天给大鼠腹腔内注射1 mL 敏化液(含1% OVA 和100 mg 氢氧化铝),第15 天大鼠吸入1%OVA 气雾剂(2 升/分钟)连续3 周,在第28,31,34 天,大鼠鼻腔内缓慢滴加100 μL 生理盐水(含1×106PFU 的RSV)刺激大鼠哮喘[57]。

总之,动物模型是人类哮喘发病机制,作用靶点,药物有效性研究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发现的可作为哮喘模型的动物种类很多,哮喘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然而哮喘模型的建立受到遗传背景、致敏原、剂量与时间等多因素的制约,且不能自发的发生哮喘。因此,要综合考虑哮喘模型建立的方法、种类、用途及实际条件等选择最优的方案。另外目前很多构建动物模型的方法仍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需进一步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哮喘及其潜在细胞、分子机制的关系,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58]。随着人类支气管哮喘病因、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探索出一种更适合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动物模型。

猜你喜欢

豚鼠动物模型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自制生理盐水
肺豚鼠耳炎诺卡菌病1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做瑜伽的小豚鼠
早期应用低温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妇科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