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小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2019-02-10安继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安继辉

【摘要】目的 研究小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人,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突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承气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0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出现于术后15日内,患者会相应发生肠壁水肿和渗出的状况,使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处于失衡状态,肠道功能不能正常运行,腹腔内还有可能出现感染,极大程度延长了患者治疗周期,若是针对早期症不及时进行处理,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重症感染和肠瘘等危及生命安全的重症。19世纪末,已有研究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治疗上还是要及时处理,避免诱发其他病症[1]。本次就小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在病症临床治疗上提供参照,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现代医学标准,已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影响。研究在充分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针对患者身体情况做了相关排除,确保患者能够参与完成本次研究。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齡23~71岁,平均(52.73±19.57)岁。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人,对照组有男29例,女16例,年龄23~67岁,平均(49.85±17.69)岁;观察组有男27例,女18例,年龄25~71岁,平均(53.78±17.24)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以禁食、肠胃减压及营养维持作为治疗基础。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为患者补充营养,保障患者每日能量及维生素摄入。利用药物辅助治疗,做到抗炎、护胃,个别作息不正常的患者可适当为其执行辅助操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小承气汤进行治疗,药方如下:

大黄10 g、厚朴10 g、枳壳10 g、大腹皮10 g、党参15 g。

大黄最后入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各项配伍药物酌情增减。若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可在汤剂中加入陈皮、丁香温中止呕。若是脾胃虚弱患者,可附加山药、白术以健脾。药物直接入水煎服,每日两次,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

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情况和恢复时间,供参考分析。

1.3 疗效标准

治疗标准根据肠梗阻医学标准拟定。

痊愈:不适症状解除,肠道功能恢复正常,进食后症状不复发;

效果显著:不适症状缓解,肠道功能恢复,进食后仍伴有不适感;

有效果:不适症状改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不能正常进食;

无效果: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出现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代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1周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信息,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比较信息见表1。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其初次排便时间作为参考数据,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比较信息见表2。

3 讨 论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病症,肠道内出现物体通过障碍就可以称为肠梗阻,其急性病症多难诊断,致死率较高。肠梗阻依照病因分三大类,由于肠道内外不同机械因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道内肌肉功能失调引发的动力性肠梗阻;由于肠道血管形成血栓引起的血运性肠梗阻[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发于术后15日内,病人身体情况初步恢复,能够完成基本饮食。该病症在肠梗阻临床数据中占比高达20%,具备了肠梗阻动力性、机械性的特点,并且两种因素并存,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治疗,不能笼统的采取常规的治疗肠梗阻的方式[3]。

常规的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方式,因循了治疗肠梗阻的禁食、肠胃减压原则,针对患者肠道情况,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纠正患者肠道功能,使之恢复正常。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由内部条件引起,并非细菌感染,要禁止抗生素的应用[4]。中国传统中医病症研究中,并未对该病症做出分析,根据病理可以归为肠闭,因此可以在其治疗上应用治疗肠闭的常用药——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是中医药方中常见方剂,原始配伍药物为大黄、厚朴、枳实,大黄为泻下要药、厚朴下气除满、枳实破气消积,小承气汤多用于治疗大便不通、腹中胀痛,符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症,加入大腹皮、党参有温中益气之效,减少对患者损耗,促进患者气血恢复,有利于患者健康。有研究数据显示,小承气汤对肠道有很多补益作用,能够提高胃腑张力,改善胃部功能障碍,推动肠道功能运动,抑制体内细菌感染,攻效迅猛而不伤患者身体气机,疏通患者经络以达到治疗目的[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小承气汤加减治疗法应用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上有突出效果,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治疗周期短,对患者身体损伤小,患者接受度高。此外,小承气汤对患者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肠道条件,恢复患者身体技能,降低病症复发的几率,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综上所述,小承气汤加减法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上有显著效果,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 路,唐 武,来 伟,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5):2511-2513.

[2] 张 洪,梁汉欢,彭可雨,等.腹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1):1499-1500.

[3] 陈 革,李文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9):1160.

[4] 季 军,赵 奎,安 军,等.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3):3136-3136.

[5] 朱霄峰.加味小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8):601-60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