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中的应用

2019-02-10严茹霖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0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感染神经内科

严茹霖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客体,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分别从日常用药、病房管理以及知识宣讲等方面着手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对于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护理之上进行优质护理。结果 对照组中,出现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皮肤感染的患者分别有5例、3例、3例、6例;實验组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感染,1例出现了尿路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更低,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计算,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72%、88%,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能大幅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关键词】优质护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02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入的患者都属于重症患者,与普通病房的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如若不幸发生感染,则必然会增加护理和治疗工作的开展难度[1]。此次研究中,笔者这段时间中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50例患者给予了优质护理,和同一时间中行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对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发生率,下文中将进行详细地报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均有50例患者。实验组中,女25例,男25例,年龄47~89岁,平均(67.8±6.2)岁,罹患代谢性脑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分别有10例、25例、15例;对照组中,女22例,男23例,年龄46~91岁,平均(65.6±5.6)岁,罹患代谢性脑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分别有11例、23例、17例。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以及两组一般资料内容的对比研究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通过确诊后,患者的病情危急,需转到重症监护室;不存在凝血功能与血液系统障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器质疾病者。

1.2 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有日常用药、病房管理、知识宣传推广等。对于观察组患者,既行常规护理,又行优质护理,详细而言应进行如下几方面护理:①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抬高患者的床头30°~40°,从而有效避免由于误吸呕吐物而堵塞呼吸道的问题;②环境干预:护理人员要时时刻刻地确保重症监护病房的空气流通性好,空气新鲜,湿度与温度应分别管控于60%~70%、22℃~24℃[2]。③口腔护理:坚持每日帮助患者清洁两次口腔,嘱托患者必须在进食之后漱口。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始终坚持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④皮肤干预:护理人员要每日用爽身粉或者滑石粉涂抹到患者身上,保护好形成压疮的可能性更高的部位;每日助患者按摩皮肤,加快血液循环,辅助患者清洗患者排便后的肛门附近皮肤;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与衣物;如果患者穿刺皮肤呈红肿状,要马上终止静脉输液,将硫酸镁抹到红肿位置;用温水帮助患者擦拭身体,确保皮肤干净。

1.3 评价方法

①针对两组患者各项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②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两组患者及其家属:依据健康教育、护理态度、环境卫生、护理技术进行满意度划分,总共可分成四种不同层次的满意度,即:一般(60~79分)、非常满意(不低于90分)、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80~89分)。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系统地剖析研究数据,分别运用x2检验、t检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最后得到;P<0.05,意味着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出现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皮肤感染的患者分别有5例、3例、3例、6例;实验组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感染,1例出现了尿路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更低,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72%、88%,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通常都具有瘫痪风险高、意识障碍、病情危急严重的特点,这也是医院内神经内科监护室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的重要原因[3]。然而,由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或多或少存在卧床时间较长、年龄偏大、意识较为模糊等情况,导致患者的防御功能和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患者或许要接受内窥镜、气管插管、手术以及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诊治,这必定会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弱化,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院内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痛,临床治疗效果变差,还会使患者的医疗支出增多,同时还存在提高病死率的可能。

国内有研究报道,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医院其他科室。中风治疗的最新进展指出卒中病人需要在专科病房接受治疗,如卒中单元或神经科重症监护室(NICU)。而卒中患者的整体预后绝大多数依赖于病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脓毒血症等,尤其是各种侵袭性操作相关的感染(VAP、CAUTI、CLABSI)。

本研究通过给予实验组系统化预防感染的优质护理措施,并与普通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出现感染的可能性要比对照组低得多,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2%、88%,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群体,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应受到医院的高度重视。一旦这些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将大大增加治疗的难度,提高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燕华,李吕力,罗永坚,等.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防措施[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698-699.

[2] 胡芳英.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32-534.

[3] 韩 杰.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2):145-147.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室感染神经内科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重症监护室的实习带教体会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DA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发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