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的难点和对策

2019-02-10李盛开

当代工人·精品C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工匠精神

李盛开

摘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简称“双室”)创建活动紧贴企业发展实际,发挥劳模工匠作用,引领职工岗位创新,以小创新解决了很多大问题。由于“双室”创建工作开展时间不长,没有明确和统一的管理、运行标准,造成“双室”管理和运行的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把推进“雙室”建设与加强党的领导、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相融合;把发挥“双室”效能与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发展目标相融合;把激发“双室”创新与培养“大国工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相融合,提升“双室”品牌建设,以“双室”建设的软硬件条件、发展规模、人才构成、创新成果,尤其是引领创新作用发挥等因素为依据,制定 “星级”评价标准,实现科学动态管理。

关键词:劳模创新工作室  职工创新工作室  工匠精神  产业工人

2017年,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激励广大劳模和工匠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职工群众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了落实全总的工作要求,全国各地相应地开展各种活动,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简称“双室”)创建活动紧贴企业发展实际,发挥劳模工匠作用,引领职工岗位创新,以小创新解决了很多大问题,效果立竿见影。通过“双室”创建,职工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技能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方面得到持续改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作室发挥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双室”创建正不断成为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企业集聚人才、孵化人才的重要平台。尽管我们在“双室”创建工作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不足,看到发展中的困难,并加以解决,去争取更大进步。

一、“双室”规范管理问题

由于“双室”创建工作开展时间不长,没有明确和统一的管理、运行标准,造成“双室”管理和运行的诸多问题。一是,“双室”的定性问题,“双室”是行政单位还是群众组织;二是,“双室”的管理问题,“双室”的领创人权限是什么?三是,“双室”与人力资源的专家工作室等的管理与协调问题,一般企业和单位都是一个组织两块牌子,人、财、物等如何管理;四是,“双室”工作的性质,是专职还是业余等的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

“双室”准入标准的建立。需要进一步细化创建标准、明确硬件要求、规范功能定位、完善规章制度,通过前期把关,提升起步质量。“双室”管理要规范。强化靠前服务意识,通过制定“双室”创建标准等,明确工作室创建的目的意义、功能定位、基本要件、成员组成、经费使用、运作模式等相关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工作室典型案例,提供制度模板,使创建工作“标准清晰可见、操作具体可学”,同时进一步完善“双室”创建工作相关文件,确保创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双室”运行有待加强。需要建立动态管理模式,为下一步的分类指导、整体推进、资源整合、科学对接做准备。部分工作室的立项攻关、活动开展没能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效衔接,部分单位的人资部门和基层工会还没形成良好的协作,导致工作室资源不足、盲目自转、缺乏后劲。加强“双室”基础数据管理。建好“双室档案库”和“领衔专家库”,摸清工作室发展底数,理清发展脉络,掌握领军人技能特点,分类归档,科学分析,总体评估,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激发“双室”引领创新的价值潜能。引入“互联网+”思维,依托“基础数据库”,搭建工作室交流互动平台,推动工作室之间的企业对接、行业对接、区域对接、强弱对接,打破创新攻关的壁垒,拓展工作室的成长空间。

二、“双室”建设发展的认识不平衡

“双室”创建根植企业生产实际、助推职工改进改善和创新活动,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基础,影响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由于“双室”创建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企业行政对“双室”建设助推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着工会一肩挑、一头热的情况,导致工作室在场地配置、人员支配、物资支持、活动开展等各方面出现掣肘问题,影响了领军人的积极性,阻碍了工作室的作用发挥。

强化“融合”理念,凝聚社会共识。把推进“双室”建设与加强党的领导、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相融合;把发挥“双室”效能与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发展目标相融合;把激发“双室”创新与培养“大国工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加大“双室”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动共建共创;主动沟通协调,凝聚企业共识。工会要主动加强工作对接,通过“‘双室创建告知书”“创新攻关立项书”“育才培养承诺书”“成果转化推广活动”等方式,争取企业行政的重视和支持,促进“双室”建设纳入企业创新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整体工作同步推进,确保“双室”的可持续发展;完善考核机制,凝聚工会共识。要按照全总工作室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市总“双室”创建与升级的整体计划,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并作为各级工会工作创新的加分项和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的得分项,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三、“双室”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双室”创建工作的品牌效应还不明显。社会各方对工作室的知晓度、关注度不够,没有形成多方合力的效果,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渠道还不顺畅;工会组织对“双室”创建的推进意识需要加强。要坚持“工会培育、企业扶持、社会共促”的发展思路,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双室”建设整体合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双室”首先需要有为,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敢于挑战,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承担企业攻关课题,让行政认识“双室”的作用。制定“领军人”成长助力方案。搭建更高层级的学习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优秀“领军人”外出学习参观,开阔视野,提升思维。举办劳模工匠沙龙、劳模工匠讲堂等,发挥“领军人”示范引领作用,满足不同层级技术骨干的成长需求。加大对优秀“领军人”的奖励力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给予物质奖励,并在各类评先评优活动中优先推荐。发挥“双室”专家作用。成立类似“智库”,开通专家远程问诊、电话问诊、实地问诊服务通道,针对单个工作室的发展实际,由智库专家和工作室领军人相对接,一对一指导“双室”建设,破解发展困惑,提出优化建议,定位发展目标。搭建成果转化助力平台。依托“职工双创孵化基地”和“职工技协”,尝试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为创新工作室提供专利申请、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创新支持等服务。建设“工作室创新联盟”,提供“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一体化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与职工创新效益共享,立足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引领开展联合技术创新、项目攻关,助推经济振兴发展。

四、“双室”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双室”建设目前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建设水平参差不齊。有的工作室场地资源充沛、制度机制完备、作用发挥良好。有的仅挂了劳模工匠的头衔,条件不完备,作用不明显,存在着重创建轻管理、重形式轻内涵等问题;有的工作室已经成为技术骨干联合创新的航母,承揽重要项目,发挥聚才育才作用。有的仍停留在班组攻关的较低层面,工作室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孤军作战的现象依然存在,没能发挥出集群作战的效果。

建立“双室”建设科学评价体系。立足工作室发展实际,以“双室”建设的软硬件条件、发展规模、人才构成、创新成果,尤其是引领创新作用发挥等因素为依据,制定 “星级”评价标准,实现科学动态管理。成立由相关部门、智库专家等组成的联合督导组,定期分批对“双室”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和星级评定,提出整改建议书,以督促建,以考促优。建立“双室”审计制度。为了“双室”的健康发展,在活动开展的初期,就要建立相应的内控审计制度,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整体合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需要从顶层设计的层面进一步健全机制、明确责任、畅通渠道、加强协调,最终形成以工作室建设为载体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和职工技能提升整体推进体系。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随着工作室建设的不断深化,在扩大规模、改善条件、培养人才、实验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方方面面的助推扶持,目前后续保障还不充分。作用效能需要进一步激发。工作室发展的关键是领军人,但围绕领军人作用激发和能力提升的手段还不多;工作室的活力是促进生产,但在成果转化、成果共享方面的举措还不够;工作室的目标是引领创新,但在创新激励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加大“双室”工作扶持力度。设立“双室创建”助推金和“双室升级”奖励金,对新创建的工作室进行扶持,对建设升级的工作室依据“星级”评价体系,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确保优势资源向优秀工作室倾斜,激发大家创先争优的热情。同时,努力争取上级工会、企业行政和社会各方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助推工作室持续发展。丰富职工创新激励载体。举办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开展创新项目推介推广活动,加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绝招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优秀技术能手”的表彰力度。

尽管我们在“双室”工作中,有困难,有不足,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是前进中的困难,这是追求完美中的不足。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以上举措,捋顺和规范“双室”管理,努力拓展“双室”创建覆盖面,把“双室”打造成为“匠心传承的新平台”“生产破题的攻关站”“技术创新的孵化器”“育才建功的练兵场”,“双室”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工匠精神
劳模创新工作室——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的“加油站”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大邑县: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