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
2019-02-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4)
一、引言
21世纪初,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暴露起因于安然事件的暴露,使人们开始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在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SOX法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披露进行了规范化。从最初自愿阶段到后来强制披露阶段,也体现了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视程度加强。SOX法案公布之后,我国也对相关制度进行了完善化的拟定。2006年上交所和深交所也适应时代的趋势,公布了各自的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于2010年五部委公然公布,这标志着交易市场中各板块市场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成立。内部控制缺陷作为权衡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决定性的因素,对审计费用也具备长远性的影响,是以,内部控制缺陷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今后年度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以内部控制质量的好坏,与由此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的联系作为突破口,探究以后年度审计收费会因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好坏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内部控制缺陷将导致未来几年审计成本的增加,并会促使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在平和时期为危机做好准备,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内部严重控制缺陷,从而减少不合规行为的发生。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国内研究方法通常均为通过从理论到实证的方式,筛选手工收集的数据或者是通过数据库整理的数据,选用模型或者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以此验证假设是否合理,进而得出结论。
刘建民和杜慧燕(2016)指出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定价有统计意义上的明显影响,呈负相关关系。而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外部环境也有很大的作用,它使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的反向关系更为显著,故其认为公司必须加大对内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降低审计费用[1]。
张萍和张涛涛(2015)认为市场化进程影响内部控制质量,从而对审计费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同时刘月(2016)在对高管权力一起研究时,指出高管权力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当内部控制质量较好时,可以抑制高管权力对审计费用造成的负面影响[3]。余晓燕(2017)认为,当内部控制质量存在问题时,说明上市公司无法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进行保证,所以会产生更高的审计费用[4]。陈娇娇(2016)指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管理层背景特征和审计费用有着不同程度的正面作用[5]。
国外相比于国内更早地对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进行研究,因此,有很多可供查阅的学术资料,这对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在SOX法案颁布之前,国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没有得出普遍认可的结论。而在法案颁布之后,对该问题的结果学者们基本认同了一种结论,即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存在相关关系。
在SOX法案之前Simusic最先开始对审计定价领域的研究,建立了审计定价模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的检验,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其构建的审计定价模型也被其他学者作为研究审计费用的基础模型,并且不同国家的学者根据本国的上市公司不同情况对该审计定价模型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来进行研究,SOX颁布之后,关于审计费用仍然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Matthew J.Keane(2012)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时审计费用较低,即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负相关关系[6]。
从对文献进行整理后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审计费用的高低,故本文提出假设:假定内部控制质量与发生缺陷次年的审计费用正相关,即第t-1年的内部控制缺陷将致使t年具有较高的审计费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研究部分的数据主要取自巨潮资讯网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以及数据库。本文样本数据为2014至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选取了其中100家上市公司,本文根据研究目的对相关数据作出如下筛选:(1)不包括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因为相比于其他公司,监管环境和会计处理方式存在特殊性。因此,该类公司会对研宄结果产生干扰。(2)不包括内部控制缺陷数据缺失或无法判断的上市公司。(3)不包括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公司。(4)不包括没有披露审计费用的公司。
(二)变量选取与实证模型
因变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审计费用随着内部控制质量变化的影响,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审计费用的相关讨论。本文的因变量是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ln)表示。
自变量:本文选取内部控制缺陷作为自变量,当内部控制缺陷在公司内控运行中发生时,均赋为“1”值,如果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赋为“0”值。
控制变量:在客户和审计师特征这两种层次中选择其中的变量以作为所需要的控制变量,因为这两种特征之下的因素都对审计费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1 变量的具体含义
本文参考Smiunic及Josephetal的模型并以国内外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了模型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模型如下所示:
ln(audit-fee)=β0+β1ICW+β2ln(asset)+β3REC+β4(BIG4)+β5LEV+β6ROE+ε
模型中,β0是截距项,β1-6是回归参数,ε是回归残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控制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表3 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根据100家上市公司600个相关数据描述性统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是FEE审计费用指标,STDEV为0.633,说明样本数据中审计费用的波动不是很大,MAX是17.524,MIN是12.043,说明上市公司间的审计费用是有差别的。其次是REC业务复杂程度指标,用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衡量,标准差为0.180,说明存货与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波动不大,但MAX与MIN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说明上市公司在业务复杂程度方面存在差别。再次是LEV资产负债率指标,STDEV为0.228,说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波动不大,但MAX与MIN有较大差距,说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存在差异。最后是ROE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说明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水平较高。
针对100家上市公司,对于ICW内部控制缺陷指标,如果内控良好,不存在缺陷取值0,内控存在问题,有缺陷的取值1,根据上述描述性统计得出,存在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有22家,占22%,不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有78家,占78%,这说明内部控制质量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大多数公司都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并且市场上企业的整体内部控制质量较好。
表4 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
无论是平均值,最小值还是最大值,和不存在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相比,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而且就审计费用的波动性来讲,内部控制质量有缺陷的上市公司也高于不存在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表明存在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则应该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这与所作出的假设保持一致。
(二)相关性检验分析
表5 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检验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通过上述相关性检验表,我们可以看出:在1%水平上呈现显著相关的变量有3个,即内部控制缺陷、资产负债率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第一个变量关系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说明上市公司如果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审计费用上升。资产负债率表现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时,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可能遭受和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其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资产负债率越大,企业需要支付的审计费用越多。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当选择声誉较好的“八大”会计师事务所时,审计收费的标准也会提高,即审计费用越多。不显著相关的有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三)回归分析
表6 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回归分析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模型中的R2和调整后的R2都在0.7以上,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模型的结果具有可行性。从内部控制缺陷这个本文研究的关键变量可以看出,显著水平显著,说明当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会增加审计收费,这与所做的假设一致。其次,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业务复杂指标标准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表明当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时,需要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BIG8变量也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审计市场上,上市公司更趋向于委托声名在外的事务所。
五、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的研究样本是2014至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探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好,公司运行则相对安全,若存在内控缺陷,将致使上市公司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且公司也将因此而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以后年度的审计费用依然会增高,如果内部控制的质量没有得到改善,审计费用仍然会受到影响。
针对研究结论,本文得到几点启示:一是上市公司应该对企业组织机构合理安排,并注意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尽量减少公司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特别是重大缺陷。二是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批露,完善内部控制自我监督,积极整改内部控制缺陷。三是提高政府监管力度,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四是加强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的指导与监督,如果事务所可以对被审单位有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的指导,那么被审单位就会在审计费用上花费的较少,也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