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端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古环境特征及演化

2019-02-10申林刘招君胡菲李建国赵丁名万涛

世界地质 2019年4期
关键词:松辽盆地层序泥岩

申林,刘招君,胡菲,李建国,赵丁名,万涛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2.吉林省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 3.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

0 引言

松辽盆地是中国大型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典型的陆相沉积特征。松辽盆地处于119°40′~128°24′E,42°25′~49°23′N,整体呈北东向展布。通过近几十年的油气勘探,松辽盆地的研究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前人对松辽盆地的气候变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姚家组和嫩江组一、二段时期气候变冷,嫩江组三至五段、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时期气候波动较大[1-3]。

前人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古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青山口组、嫩江组[4],对于四方台组古环境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在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中发现了砂岩型铀矿,对于四方台组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岩石学特征[5]、沉积相特征[6]、物源特征[7]及层序沉积特征[8-9]等,缺乏对四方台组时期古环境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岩芯和测井资料,结合四方台组泥岩样品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揭示四方台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层序格架内不同时期的古气候特征、古水体氧化还原性及演化趋势,这对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松辽盆地横跨三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具有下断上坳特征的大型裂谷盆地。松辽盆地北部是指盆地的黑龙江省部分,面积为11.95×104km2[10]。松辽盆地自三叠纪以来经历了热隆张裂剥蚀阶段、裂陷阶段、坳陷阶段、萎缩阶段和差异运动阶段。四方台组时期处于构造反转阶段,松辽盆地整体抬升,湖盆萎缩,盆地发生掀斜反转[11-12]。研究区位于中央坳陷区的大庆长垣南端,面积约为500 km2(图1)。研究区内四方台组物源主要为来自张广才岭、吉黑东部及盆地东南部地区的中高级变质岩[13]。四方台组地层形成于松辽盆地萎缩时期,岩性以灰色、灰绿色和棕红色泥岩为主[14]。

图1 研究区区域位置Fig.1 Location of study area

2 取样和测试

本文样品取自7D-1井,从下至上依次钻遇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和第四系。7D-1井位于研究区中心区域,目的层四方台组发育完整。对四方台组泥岩进行系统取样,取样深度为161.1 m~264.06 m,岩石样品新鲜,共计33个样品。首先将泥岩样品研磨至200目。主量元素的测定应用飞利浦 PW2404射线荧光光谱仪完成(测试方法依据GB/T14506.28-93标准)。本次测试的主量元素主要为SiO2、Al2O3、FeO、Fe2O3、CaO、Na2O和K2O,测试样品采用国际标样和平行样进行结果检测,测定结果的误差<5%。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测定应用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R-ICP-MS)(Thermo Scientific X系列)完成(测试方法依据DZ / T 0223-2001标准)。微量元素测试了V、Ni、Cr和Sr等10种元素,稀土元素测试了Ce、Dy等14种元素。样品采用国际标样和平行样进行结果检测,误差<10%。以上测试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完成。

3 层序地层特征

本文主要通过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识别层序和体系域。

3.1 三级层序

层序是指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当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层序反映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的演变密不可分。层序界面在垂向上表现为沉积相(亚相)的转变,平面上表现为沉积相(亚相)的迁移[15]。笔者主要通过岩性组合和测井特征识别沉积相带转换面,它往往代表不整合面,是三级层序的重要识别标志。SQ1底界为四方台组底部的沉积相带转换面,表现为界面之下为湖泊相红棕色、红褐色泥岩或灰色泥岩,局部夹灰色粉砂岩,界面之上突变为辫状河相灰色或灰绿色厚层砂岩。在SQ1底界附近自然电位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坎值),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降低,电阻率曲线升高。SQ2底界为一河道侵蚀冲刷面,界面之下为灰色、灰绿色、红棕色泥岩夹粉砂岩的泛滥平原沉积,界面之上为灰色、灰绿色砂岩的河床沉积,界面处常见冲刷构造,自然电位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在界面处变化较大(图2)。

3.2 体系域

体系域相当于四级层序。一个完整的层序包括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和水退体系域(RST)[16]。不同体系域之间的岩石组合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及准层序组叠加方式差别较大。低水位体系域由单层厚度较大的砂岩或含砾砂岩组成,自然电位值较低,电阻率值较高,准层序组叠加方式以加积为主;水进体系域由粒度向上变细、岩层厚度向上变薄的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自然电位值逐渐增大,电阻率值逐渐减小,准层序组叠加方式以退积为主;高水位体系域由粒度较细的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局部夹薄层砂岩,自然电位值较高,电阻率值较低,准层序组叠加方式以加积为主;水退体系域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组成,自然电位曲线逐渐减小,电阻率曲线逐渐增大,准层序组叠加方式以进积为主(图2)。

4 古沉积环境

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辫状河具有二元结构,以侧向加积为主,其底部侧向加积所占比例多>50%,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多呈高幅箱型、齿化箱型(图2)。研究区辫状河相发育在层序1(SQ1)低水位体系域中,包括河床和泛滥平原两个亚相。河床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河床滞留沉积以粗砂岩、含砾中、粗砂岩为主(图3a),心滩以细砂岩为主,常见冲刷构造,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变形层理等。泛滥平原亚相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发育水平层理(图3b)。

曲流河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以垂向加积为主,垂向加积比例多>50%,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主要呈钟型,且幅值相对比辫状河小(图2)。曲流河相可以划分为河床和泛滥平原亚相,河床进一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河床滞留沉积以含砾细砂岩为主,边滩以细砂岩为主。泛滥平原亚相进一步分为河漫滩、河漫湖泊和决口扇微相。河漫滩沉积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发育波状层理(图3c)和变形层理等;河漫湖泊以大段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构造;决口扇沉积以细砂岩为主,可见变形层理(图3d)和槽状交错层理。

研究区内河道砂体与泛滥平原沉积交替出现,形成泥-砂-泥互层的结构。垂向上,SQ1低水位体系域为辫状河沉积,以河床为主,局部发育泛滥平原沉积;水进体系域开始过渡为曲流河沉积,以河漫滩为主,局部发育曲流河河床和河漫湖泊沉积;高水位体系域时期,以河漫湖泊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决口扇沉积;水退体系域时期以河漫滩沉积为主(图2)。SQ2的沉积演化与SQ1类似,部分地区不发育水退体系域沉积。平面上,SQ1低水位体系域时期,研究区内为辫状河沉积,河床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水进体系域时期过渡为曲流河沉积,河床两侧开始出现河漫湖泊沉积;高水位体系域时期河流曲度加大,开始出现决口扇沉积,河漫湖泊沉积较为发育;水退体系域时期零星发育决口扇沉积,河漫湖泊沉积发育。7D-1井位于研究区中心位置,发育有辫状河河床、河漫滩和河漫湖泊沉积等多种沉积微相,对于研究古环境演化具有典型性(图4)。

图2 松辽盆地北部167D27--2井—168D--2井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连井剖面图Fig.2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edimentary facies connecting-well profile between Well 167D27--2 and Well 168D--2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图3 河流相岩芯典型现象照片Fig.3 Photographs of typical fluvial facies cores

5 地球化学特征

主量元素测试了SiO2、Al2O3、Fe2O3、CaO、Na2O、K2O和FeO,其中SiO2和Al2O3含量最多,平均含量分别为63.01%和15.55%。同时含有少量的Fe2O3、K2O和Na2O,平均含量分别为5.00%、2.74%和2.02%(表1)。微量元素检测了V、Ni、Cr和Sr等10种元素,以上地壳页岩元素丰度(UCC)作为标准值,通过样品与标准值的比值获得富集指数,富集指数>1指示该元素富集,富集指数<1指示该元素亏损。分析结果表明,Cr元素富集,Sr元素亏损,Cu和U元素丰度分布离散(图5a)(表1)。稀土元素共检测出Ce、Dy、Er和Eu等14种元素,其中La、Ce、Pr、Nd、Sm、Eu为轻稀土元素,Gd、Tb、Dy、Ho、Er、Tm、Yb、Lu为重稀土元素。采用球粒陨石稀土元素含量作为标准对样品进行标准化。测试结果表明,四方台组泥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83.29~833.02)×10-6,平均值为611.20×10-6。轻稀土总量为(302.38~652.43)×10-6,平均值为485.44×10-6。重稀土总量为(80.9~180.59)×10-6,平均值为125.76×10-6。通过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值配分模式图可以看出,La-Eu段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曲线较陡;Gd-Lu段重稀土元素曲线较为平缓,Tm明显负异常(图5b)(表2)。

表1 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

图4 层序1沉积相平面图Fig.4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of Sequence 1

图5 微量元素上地壳标准化蛛网图(a)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b)Fig.5 Upper crust-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spidergrams(a) and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b)

6 古气候

前人研究表明,不同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温度、盐度和生物特征,在不同环境中元素的聚集规律也有所不同[17]。古气候在局部地区内通常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可以选取研究区内的一口钻井,通过对泥岩元素及其比值的研究分析沉积岩形成环境,重建研究区内的古气候条件。

6.1 主量元素

化学风化指数(CIA)可以较好地定量表示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强度:

CIA=Al2O3/[(Al2O3+CaO*+Na2O+K2O)]×100

(1)

式中:CaO*代表硅酸盐岩中的CaO含量[18]。

研究区的CIA风化指数值为67.25~74.47,平均为72.55(表3),可以定义本区化学风化作用为中等强度[19]。四方台组泥岩样品的CIA值呈波动变化(图6),还需借助其他地球化学参数对古气候变化进行更精细的解释。温暖湿润环境下,淋溶作用较强,易溶物质大量迁移导致Al富集,并以Al2O3的形式保留下来。SiO2的变化规律和Al2O3的变化规律相反,在干旱气候环境下最易富集。故SiO2/Al2O3值越高,反映沉积环境越干旱。当SiO2/Al2O3的值>4时,指示气候干燥[20]。SQ1时期SiO2/Al2O3比值较高,SQ2时期SiO2/Al2O3比值降低(表3、图6)。

6.2 微量元素

前人研究表明,Sr/Cu比值介于1.3~5.0之间时指示温湿气候,而>5.0指示干热气候[21]。SQ1时期Sr/Cu比值平均为11.41,SQ2时期Sr/Cu比值平均为10.82(表3),反映出松辽盆地四方台组时期处于干热气候,且SQ1时期干旱程度更高(图6)。Th含量在地壳中几乎不变,而U6+化合物可溶于水并随地下水迁移,以U4+化合物形式沉积下来[22]。因此,气候潮湿时铀易被氧化迁移,Th/U比值较低。在四方台组时期内,Th/U比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可能是研究区内砂岩型铀矿发育所致(图6)。在自然界中Rb相对稳定,Sr易淋滤散失。气候湿润时Sr淋滤散失导致Rb/Sr值升高[23]。SQ1时期Rb/Sr比值逐渐减小,SQ2时期Rb/Sr比值逐渐增大(图6)。

结合CIA、SiO2/Al2O3、Sr/Cu、Th/U和Rb/Sr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四方台组时期古气候干旱炎热,SQ1时期干旱程度高于SQ2时期。

表2 稀土元素含量

图6 四方台组古环境变化示意图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Sifangtai Formation

表3 7D--1井古气候地球化学特征

Table 3 Paleoclimat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ell 7D--1

层序CIASr/CuTh/URb/SrSiO2/Al2O3SQ172.60 11.41 4.61 0.54 4.08 SQ272.45 10.82 5.47 0.59 3.97

7 古水体性质

7.1 古水体氧化还原性

古水体氧化还原性可以通过泥岩颜色进行简单判别。一般认为,暗色泥岩(深灰色、灰黑色)代表沉积时为还原环境,红棕色、红褐色和紫褐色泥岩代表沉积时为氧化环境。SQ1的低水位体系域时期、水退体系域时期及SQ2发育大量的红棕色、红褐色泥岩,反映沉积时水体处于氧化环境,而SQ1的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时期发育灰色、灰绿色泥岩,反映沉积时水体还原性增强。利用泥岩颜色判别水体氧化还原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综合其他依据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泥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表明低V/Cr 、V/(V+Ni)、Ni/Co和U/Th比值指示富氧的水体环境[24]。V/Cr和V/(V+Ni)比值在SQ1和SQ2时期相差不大、Ni/Co比值SQ1明显较小(表4)(图6),反映出四方台组时期水体处于氧化还原过渡-氧化环境,SQ1水体氧化性更强。Ce异常也可以反映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氧化环境中表现为Ce负异常,还原环境下表现为Ce正异常[25]。SQ1时期δCe平均为0.92,SQ2时期平均为0.91(表4),显示出微弱的负异常,表明四方台组时期水体处于氧化还原过渡-氧化环境。

古水体氧化还原性、古气候和沉积环境之间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SQ1时期,气候干热,蒸发作用加剧,水体变浅,氧化性增强,河床沉积相对发育。SQ2时期气候干旱程度降低,蒸发作用相对减弱,水体变深,氧化性减弱,以细粒泛滥平原沉积为主。

表4 7D--1井氧化还原性特征

7.2 古水体盐度及深度

Sr/Ba值可以判别古水体盐度。通常认为Sr/Ba比值<0.5为淡水,0.5~0.8为半咸水,>0.8为咸水沉积[26]。四方台组泥岩样品的Sr/Ba比值平均为0.38,说明整个四方台组均为陆相淡水沉积。

一般来说,深水环境水动力较弱,沉积物以细粒的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水体较浅时,水动力增强,砂质沉积物含量增多。因此可以利用砂岩厚度与地层厚度之比判断沉积时的水体深度,砂地比值高代表水体浅,砂地比值低代表水体深。通过对研究区内35口井的砂地比统计发现:SQ1低水位体系域砂地比最高,平均为0.85,水进体系域砂地比减小,平均为0.63,高水位体系域砂地比最小,平均为0.49,水退体系域砂地比增大,为0.61。SQ2具有类似的特征。根据砂地比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低水位体系域砂地比最高,对应着水体最浅,高水位体系域砂地比最低,对应着水体最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水退体系域是一个基准面低→高→低的变化过程,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时期基准面较高,水体较深。

8 结论

(1)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可以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并识别出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沉积以及8种沉积微相。SQ1低水位体系域时期为辫状河相,水进体系域时期开始转变为曲流河相。

(2)结合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可知SQ1时期气候干热,水体氧化性逐渐增强;SQ2时期气候干旱程度降低,水体氧化性减弱。

(3)古气候、古水体氧化还原性和沉积相之间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气候干热时,蒸发作用加剧,水体变浅,水体氧化性增强,发育大量河床亚相沉积;气候干旱程度降低时,蒸发作用减缓,水体变深,水体氧化性减弱,以泛滥平原亚相为主。

猜你喜欢

松辽盆地层序泥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层序地层研究在豫北小南海石膏找矿的应用与效果
“V-C”层序地层学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白云凹陷SQ13.8层序细粒深水扇沉积模式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复杂地表单井、组合井优劣分析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东亚地区松辽盆地和美洲大陆北美西部海道的晚白垩纪气候变化记录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