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在围绝经期阴道流血诊断中的价值
2019-02-10潘尚红
潘尚红
(甘肃省永靖县妇保院,甘肃 临夏 731600)
围绝经期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发病高峰期,该阶段发生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率较高,大多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阴道流血的情况。若未及时得到诊断和及早治疗,将引起疾病进展性恶化或发生扩散,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可见,高效安全的诊断方法十分关键,此次研究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阴道流血患者对其采用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查,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阴道流血患者180例作为观察对象,数字随机分组成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8.76±7.31)岁,绝经年限2~12年,平均绝经年限(7.65±3.59)年,实验组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47.35±6.95)岁,绝经年限3~11年,平均绝经年限(7.46±3.12)年。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予以对比,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全部患者都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不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或是肿瘤者;无精神障碍,可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对此次研究所用诊断方法无禁忌者。
排除标准:合并存在其他肿瘤;合并存在其他有明确原因的阴道流血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诊断性刮宫方式,患者膀胱排空后,取患者膀胱截石位,掌握子宫大小以及部位,对宫腔深度进行探查。在阴道后穹窿部位放入盐水纱布,采取顺时针方式刮取宫腔内膜并及时病理送检。
实验组除以上办法外,结合宫腔镜进行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膨宫,将压力保持在20 kPa左右,放入宫腔镜对宫颈管、宫颈口和宫腔内膜进行全面探查,对发现可疑病灶全面多点位取内膜及时进行活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诊断标准:刮宫内膜组织物呈白色、质地较脆,宫腔镜表现出结节状或是局部病灶呈息肉状态,病变部位表面血管呈怒张状、走形较为混乱,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刮宫内膜组织物厚薄不均匀,于宫腔镜引导下观察呈现出区域性或是广泛性的内膜增厚情况,可见腺体呈开放状态,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黏膜下肌瘤者刮宫时无法刮出组织物,黏膜下息肉者刮宫时呈现粉红色组织物,质地柔软;在宫腔镜引导下观察其形态多样化,肌瘤或是息肉的蒂和子宫壁存在粘连性,质地柔软软,并随着镜体任意摆动。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 19.00软件包版本对两组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代表,经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代表,经t检验,P<0.05代表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诊断出子宫内膜癌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7例,黏膜下肌瘤或是息肉8例,诊断总阳性率为26.67%,对照组诊断出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黏膜下肌瘤或是息肉2例,诊断总阳性率为7.78%,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统计学意义(x2=9.976,P=0.002)。
3 讨 论
通过对患者宫腔内膜进行诊断性刮宫,进行病理学检查,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及早以现围绝经期阴道流血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2]。诊断性刮宫对整个宫腔内膜采取刮取办法,对宫腔正常组织内膜存在一定损伤,再结合宫腔镜检查时,其帮助医生拓宽视野,直观的看到宫腔内膜的具体情况,直接对可疑病灶部位直接刮取,减小了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性[3]。
诊断性刮宫属于传统检查方法,其可进行初步诊断,再与宫腔镜联合进行检查,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率。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诊断总阳性率为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统计学意义(x2=9.976,P=0.002)。内窥镜技术不断更新进步,画面十分清晰,宫腔镜引导下对宫内以及宫颈管内的局部病灶外观清晰可见,特别是针对细小病灶部位,可直接定位取材,使宫腔病灶阳性检出率更高,对病灶具体部位、形态、大小、组织性质等观察清晰,能为病理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减少诊断性刮宫的盲目性,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围绝经期阴道流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升诊断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