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2019-02-10马冬梅
马冬梅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西院妇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本文将选取我院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护理组,各70例。其中,一般组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2.5±5.0)岁,子宫肌瘤21例,剖宫产17例,宫外孕17例,卵巢囊肿16例;护理组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2.6±5.1)岁,子宫肌瘤20例,剖宫产21例,宫外孕14例,卵巢囊肿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一般组
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指导患者正确、规范服药,了解服药注意事项,并讲解基本的健康常识。
1.2.2 护理组
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手术前:在完成一般的准备工作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讲解和指导,并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手术过程中:在监测体征指标的基础上,确保患者的体温适宜,可运用保温毯、输液器要进行合理的加热,护理人员通过手势、微笑等肢体动作鼓励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舒适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等较多的护理内容。舒适护理主要是缓解患者心理及生理的产生的应激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有效心理疏导,生理上主要是出现一定从疼痛感,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注意力转移法、药物镇痛等多种方式给予缓解。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焦虑情况依据视觉模拟评价评分法和焦虑评价量表进行对比,与此同时,比较两组间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问卷法了解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疼痛、焦虑评分比较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在焦虑和疼痛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疼痛、焦虑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疼痛、焦虑比较
组别 n 疼痛情况 焦虑程度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护理组 70 58.56±2.41 41.31±2.66 6.66±1.60 3.21±1.56一般组 70 57.57±1.99 50.53±2.53 6.21±1.31 5.36±1.01
2.2 两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比较
一般组在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20%(9/70),而护理组在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1%(2/70),组间对比(P<0.05),有意义。针对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一般组满意率为88.41%(61/70);护理组率为97.56%(68/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妇产科其疾病种类多且复杂,患者数量大的特性,护理效果要更加的合理、科学,稍有不适,就会引起医患矛盾,不利于医疗机构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常规的妇产科护理模式上进一步完善,引用整体护理模式,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的护理实施后,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程度,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护理结果较满意。
总之,整体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的身心恢复,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