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2019-02-10吕娜丽
吕娜丽
(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妊娠期牙龈炎为妊娠期女性常见不良症状,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妊娠期女性发生此病的几率为55.5%,牙龈炎发生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牙龈炎、牙龈肿痛等,若未及时得到干预则可能进一步发生溃疡及假膜,患者痛感明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目前在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方案效果一般,患者满意度低,为改善此情况,本文选入本院50例患者探讨相应护理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纳入,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传统组,观察组年龄23~29岁,平均24.29±3.02岁,孕周平均26.57±3.69周,传统组年龄22~30岁,平均24.35±3.11岁,孕周平均26.36±3.87周,对比可知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传统组给予口腔清洗、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传统护理。
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同时,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如下。
1.2.1 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利用脱斯敏刷牙,每次刷牙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相关标准进行,先利用棉花球擦拭口腔,利用弯血管钳夹取浸透生理盐水的湿棉球,轻轻擦拭口腔,后续再利用脱斯敏进行刷牙,若存在牙结石者,则先需给予患者超声洗牙。指导其正确使用消炎药物,避免感染发生。
1.2.2 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牙龈炎的主要发生机制,叮嘱其做好日常自我护理工作,从行为习惯着手,每日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一般早晨1次刷牙,晚间1次刷牙,每次吃东西后需利用盐水或清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日常饮食中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引起口腔炎症,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禁忌冷饮、火锅等对牙龈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1.2.3 心理护理
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家庭式沟通的优势,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倾听其烦恼、委屈、焦虑倾诉,并给予心理疏导。告知产妇妊娠期牙龈炎为常见疾病,但病情并不严重,只需做好日常自我护理工作,病情均可有效控制,完全无需忧虑。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3.1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粘膜保持水分,具有良好的湿度及完整性,牙龈未充血,无感染症状;有效:粘膜受轻度破坏,口腔气味有轻微异常;无效:发生口腔溃烂,气味恶臭,感染严重。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x100%。
1.3.2 护理满意度利用调查表收集,表内设满意、中度满意、不满意,患者自行填选1项,护理满意度=(中度满意+满意)/例数x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内无效0例、有效6例、显效19例,护理有效率100.0%,不满意0例、中位满意4例、满意21例,护理满意度100.0%,传统组内无效3例、有效5例、显效17例,护理有效率88.0%,不满意4例、中位满意6例、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84.0%,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x2=12.766,P=0.001;x2=17.391,P=0.001)。
3 讨 论
妊娠期为女性特殊生理阶段,此阶段若发生不良事件,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均较大。妊娠期牙龈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生后对产妇进食有一定影响,长期未得到有效干预可能导致其营养不良,影响胎儿发育[2]。
目前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针对性低,对患者口腔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不大,无法显著控制患者牙龈炎发展,已难满足临床护理需要[3]。
针对性护理措施为结合患者病情、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性护理的常见护理方法,在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护理中,着重注意患者的口腔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通过让患者掌握良好的口腔护理方法,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使其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自我口腔护理,有效避免了牙龈炎发展为口腔溃烂,其整体应用效果较传统护理更佳[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进一步证明实施针对性护理在此类患的临床护理组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护理中可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提升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