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瓜州平梁东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9-02-10尹高攀
尹高攀,杨 超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
1 区域地质背景
平梁东金矿位于红柳园~白山堂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平梁~土墩泉推覆体内,地处新金厂~金庙井金、铁、稀有金属成矿带内。属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作用成矿带西段的平梁东韧性剪切构造,成矿地质建造均具有较高的Au含量,成矿条件极为有利。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简单,主要为中志留统公婆泉群(S2G)及小面积第四系。
2.1.1 中志留统公婆泉群(S2G)
中志留统公婆泉群在区内大面积分布,为非稳定性火山复理石型沉积岩建造、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建造。根据其色调,夹层成分差异及变形程度等差异,将其分为上下两个组。
公婆泉群一组(S2G1):为非稳定性火山复理石型沉积岩建造、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建造,组内构造变形强烈、片理化程度高,发育近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带,岩石组合以流纹岩、片理化流纹岩为主,色调多呈紫红色,其上与二组呈断层接触,下未见底,受剪切作用影响整体呈北东向展布。
公婆泉群二组(S2G2):与第一岩组以平梁~白墩子北断层为界,内部岩性较为单一,色调较浅,多为灰白、灰绿及浅黄绿色,沉积夹层少见,蚀变较强,构造变形弱。岩性有绿泥石英片岩、安山岩及英安岩等,其上北第四系覆盖,下与一组呈断层接触。
2.1.2 全新统冲洪积物(Qhalp)
遍布于区内各大沟谷中,由砾石、砂土组成,质地松软。砾石砾径大小悬殊,一般2cm~10cm居多,棱角~次棱角状。
2.2 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位于区域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之平梁东剪切带内,受该韧性剪切带影响,区内岩石塑性压扁拉长呈纺锤状、透镜状、扁透镜状的塑性变形,断层破碎带中见大量石英脉,断层破碎带北侧见左行雁行排列石英脉穿插。地表风化强烈,岩石破碎严重,构造整体呈北东向展布,发育五条断裂,断层整体呈北东向展布,产状145°~156°∠50°~57°。
2.3 岩浆岩
勘查区内侵入岩不发育,火山岩主要为中志留统公婆泉群的流纹岩、安山岩、英安岩等。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填图、槽探及钻探控制,区内共圈定金矿体4条,金矿化体5条,矿体呈带状展布,受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化)体分布于中志留统公婆泉群内,赋矿岩石为片理化流纹岩、片理化安山岩、绿泥石英片岩,矿化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等。
矿(化)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断层倾向143°~156°,倾角50°~57°。金矿体走向长160m~240m,厚0.64m~6.13m,Au品位1.18~3.71×10-6,矿体呈细脉状、块状分布。
3.2 矿石特征
矿石中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及自然金;脉石矿物以石英、绿泥石和绢云母为主。石英含量一般在95%左右,呈灰白、灰黑色,玻璃光泽,因受构造应力常呈碎裂状。
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它形不等粒状结构、变余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假象不等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变余不等粒自形晶碎裂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等。
矿石的构造主要有不规则浸染状构造、不规则浸染状~班点状构造、星点浸染~细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3.3 围岩蚀变
区内岩石不同程度的遭受蚀变,并伴有矿化,围岩为片理化流纹岩、片理化安山岩、绿泥石英片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赤)铁矿化等。
褐铁矿化:出现在断层破碎带及两侧的蚀变带中,地表及近地表最发育,为黄铁矿的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
黄铁矿化:出现于石英脉内,以黄铁矿假象产出,呈颗粒状分布,近地表氧化成褐铁矿而使原岩颜色变成黄褐色。
硅化:主要出现在断层破碎带中的蚀变作用,表现为破碎带、围岩中硅质的增高即面状硅化。
绢云母化:出现于绿泥石英片岩、片理化流纹岩内,多为暗色矿物蜕变的而成,多呈带状分布,规律性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
绿泥石化:出现于绿泥石英片岩、片理化流纹岩、片理化安山岩内,多为暗色矿物蜕变的而成,多呈带状分布,规律性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
4 矿床成因
区内断裂发育,赋矿岩层因构造应力作用挤压、变形强烈,形成各种裂隙构造,断裂为深部热液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志留纪的中酸性火山岩成为成矿元素的母体。受平梁东韧性剪切作用的影响,对金元素进行的萃取和富集,使得矿体有规律的赋存与北东向断裂的两侧,因此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导矿、容矿空间。并伴随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黄铁矿、褐(赤)铁矿呈侵染状分布于各赋矿岩石的裂隙中。
通过对区内金矿体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的研究,平梁东金矿体的形成于韧性剪切作用关系密切,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