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大棚土壤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9-02-09姜红梅
姜红梅
由于大棚的高投入,所以大棚种植在蔬菜茬口安排上要求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导致了土壤得不到有效休整。同时由于长时间连作和化肥的不当投入,造成危害大棚土壤问题严重发生。
一、土壤盐渍化
(一)危害症状
土壤盐分高、溶液浓度高,使根系细胞液倒流入土壤,失水导致植物根系萎缩不生长或死亡,造成瓜果蔬菜植株瘦弱矮小,叶片墨绿,色暗淡,坐果性差,易落花落果和产生畸形果;造成植株生长弱,使其原来的抗病性、抗逆性降低,易感染土传病害。
(二)主要原因
1.蔬菜棚室由于长期覆盖薄膜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条件,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是残留在土壤耕作层。
2.棚室栽培,灌水次数比较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相对减少,通透性逐渐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盐分便在土壤表层及耕作层积累下来。
3.化肥施用量過大。大量施用化肥,被土壤固定的部分肥料易生成盐酸盐结晶物,被肥料下渗的地下水矿化度高,随着地表水分蒸腾而返回地表。
(三)应对措施
1.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解决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手段。多施腐熟有机肥,配合施用化肥,施基肥时要配合施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也撒施适量氮素化肥,避免施用单一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按需供给。追肥推广灌根,叶面喷施。注意化肥不易过多,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稀土肥和菌肥。
2.实行休耕。应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休耕。冬闲时节深翻土壤,使其风化。夏闲时节深翻晒白土壤。
3.灌水洗盐。最好在多雨夏季,揭去顶膜,使土壤自然雨水淋洗,冲洗掉土壤表面或表土层的盐分。必要时,大棚内灌水洗盐。
4.利用作物除盐。揭去顶膜,种植生长快的植物,如玉米、苜蓿、绿豆、大豆,这些植物可根据种植需要随时拔除,把土壤中的无机态氮转化为植物内的有机态氮,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5.地膜覆盖。种植时采用地膜覆盖,其效果是多方面的,对减缓土壤盐渍化效果非常理想。
6.秸秆还田。在大棚内大量使用稻草、稻壳、玉米秸秆,利用其含碳量高的特点来吸收土壤中富集和游离的氮、磷、钾,减轻或降低土壤盐分危害。每667 m2使用稻草、稻壳、玉米秸秆1000~2000 kg,先将秸秆切短,深翻后加尿素15 kg,做畦,灌大水,薄膜覆盖,闷棚,20 d即可。
二、土壤酸化
(一)危害症状
1.土壤酸化,pH值低,超出了植物的适应范围,影响作物生长。同时,酸化又可加重土壤板结,根系弱,吸收功能降低,缓苗困难,容易形成老苗、僵苗,抗病能力低。
2.土壤酸化使磷钙镁等矿质元素被固定,难吸收;铝、锰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度增大,对蔬菜产生毒害作用。
3.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土壤表面的绿霉、红霉就是酸性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结果。
(二)主要原因
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加之棚内受雨水淋溶少,耕层内的酸根离子积累越来越严重,导致土壤酸化。氮肥磷肥钾肥投入过多,而钙、镁等中微量元素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土壤胶粒中的钙镁元素很容易被氢离子转换。
(三)应对措施
1.施有机肥,结合微生物菌肥,提高土壤对酸化的缓冲能力,使土壤酸度降低,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发展,抑制蔬菜病害的发生。
2.施入生石灰,中和酸,改善酸化状态。使用土壤改良产品,硅钙镁肥、碳酸钙肥以及碳酸镁肥也可以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
三、土传病害
(一)危害症状
土传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炭疽病、枯萎病,青枯病、菌核病、疫病、根结线虫病等。为治疗蔬菜整个生长期的各种病害,要投入大量药剂进行防治,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经济效益也大大缩减甚至绝收。
(二)主要原因
1.连作。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由于连作,蔬菜对土壤养分吸收的选择性,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容易出现缺素症状。一些有益微生物(硝化菌、铵化菌)受抑制,有害菌迅速得到繁殖,导致肥料分解过程受阻,病害加重,土传病害蔓延;一些害虫基本无越冬现象,周年为害作物;作物根系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有毒物质得到积累,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2.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可刺激土传病中的镰刀菌、轮枝菌、丝核菌的生长,加重土传病害。
(三)应对措施
1.消灭菌源。利用温室封闭性能好的特点,用硫磺粉熏蒸床土或设。或用甲醛浓度为50~100倍液,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或每667 m2用80%的乙蒜素260 g进行土壤处理,或每667 m2用50%尿酸500~1000 g土壤菌毒,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2.施入有机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养有益微生物,培植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