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术后管道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9-02-09高伟
高 伟
(扬州友好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2)
负压封闭引流 (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属于是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修复受伤组织的治疗方法,VSD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利用可再生生物半透膜对患者受伤创面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在此部位放置引流管,从而形成负压空间促进患者创面和伤口愈合[1]。但在临床治疗过程汇总极易出现引流管堵塞等现象,从而为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本院骨科收治的20例VSD术后管道堵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堵塞的主要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改善方案。旨在为以后的VSD术后引流管护理提供可借鉴性经验,具体报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出现管道堵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为7例,患者年龄范围均在11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6±6.38)岁。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经诊断后均符合行VSD术后出现管道堵塞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中患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及伴有精神类疾病患者。
1.2 护理方法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内置引流管与普通输血管连接,并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适当的VSD泡沫敷料,将负压控制在60—80kPa之间,然后将引流管和中心负压进行连接,持续导出患者创面内渗液,接着护理人员需要将输血器另一端连接500ml的0.9%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冲洗速度需要控制在每分钟60—80滴之间,每次冲洗5—10min,每隔2—4小时对患者冲洗一次,根据患者分泌物的减少可以适当延长冲洗间隔,在冲洗过程中严重遵照规范流程进行,在进行5至7天的负压引流后观察患者创面情况,并根据肉芽的生长情况对患者实施皮瓣转移术等治疗。
2 结 果
研究结果显示,造成患者VSD术后管道堵塞的主要因素为创面感染13例,占总人数的65.00%、创面过大5例,占总人数的25.00%,和2例引流持续时间过过长,占总人数的10.00%。
3 讨 论
3.1 管道堵塞因素分析
根据对所选患者出现管道堵塞因素分析,其中创面感染最为常见,患者在出现创面感染时炎性分泌物会增加,由于分泌无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随着分泌物的记录会逐渐形成微栓,并且炎性分泌物中还含有大量的细胞成分,长期聚集与蛋白质、纤维等相互缠绕,最终对引流管造成堵塞现象;其次由于患者创面过大,必须要采用多块VSD,对于创面过大患者,创面处分泌物也会增加,为了能够形成较大的液体引流力,在对患者治疗时需要采用多块VSD,但因为创面位置、大小等存在差异,造成渗出液浓度形成梯度,从而造成湍流现象,并且患者创面周围液体极难被有效吸出,最终造成导管堵塞;本研究显示,造成引流管堵塞还与持续进行负压引流有重要关联,根据对相关资料研究显示,若患者进行持续负压引流在48h以上,则出现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将超过74%,并且渗出液中所含血浆成分较少,纤维成分则出现增加的趋势,由于纤维粘滞性相对较大,极易造成引流不畅现象。并且分泌物中还会存在大量间质细胞和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以上细胞在分化成熟后都会分泌出大量胶原纤维,并且在多种复杂分泌物的作用向造成引流管堵塞。
3.2 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
首先需要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创面感染额预防,护理期间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管导出引流液的颜色、状态及引流量等,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若出现异常则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其次,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当硬度和口径的输血管,并与输液瓶进行连接,输血管另一次则需要与引流管连接,按时对引流管进行冲洗,从而对管壁内黏连的渗出物进行有效冲洗;防止出现引流管堵塞现象;在实施负压吸引过程中采用间断性吸引方式,每个半小时或一小时暂停5min,从而保证泡沫敷料能够得到充分舒展,使粘附物从孔壁上脱落下来,防止影响下次负压引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加,骨折及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也出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主要采用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泡沫敷料对患者缺损的组织和皮肤进行填充和覆盖,并且将创面出现的渗液和坏死组织通过引流管吸出,从而为创面的恢复提高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患者创面愈合有重要帮助[2]。VSD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现阶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各种皮肤及软组织受损治疗中。根据对相关资料研究显示[3],VSD治疗中主要存在的缺点在于引流管极易出现堵塞现象,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由于患者术后24小时至48小时之间患者VSD管道吸出血型液相对较多,而患者创口初期将会分泌出大量的纤维、蛋白值、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此类物质长期处于较高浓度下极易出现凝集现象,最终形成血凝块、斑块、菌团块等现象,从而造成引流管堵塞。本研究主要对收治的20例VSD术后管道堵塞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从而为VSD术后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帮助,此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