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丁香—石门地区成矿规律初探
2019-02-09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3)
1 区域地质背景
查区在区域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与皖南钨~钼~锡成矿带之间的江南过渡带(图1)。
区域上,江南过渡带位于扬子陆块下扬子前陆带与江南隆起带之间,地层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受晋宁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活动控制,晋宁期形成紧闭同斜褶皱,构造线走向呈北东向。印支期褶皱轴向北东东,呈宽缓波状的直立水平褶皱,枢纽起伏变化,且发育于晋宁期褶皱之上,构成七都~横北岭复背斜。燕山期褶皱其规模及影响作用较小。
区内发育有北东向的高坦断裂、北东东向周王断裂、北东向江南断裂等主要断裂和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次级断裂,构成本区菱形构造格架。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沿周王、高坦断裂带侵入的一系列超浅成相石英(辉石)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组合,构成了江南斑岩带,伴有中酸性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脉侵入,这些小型侵入体及脉岩普遍具有铜、金、银多金属矿化。其后为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组合和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大规模侵入,燕山晚期为花岗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闪长岩组合和正长花岗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若、辉绿玢岩组合等侵入。江南过渡带的矿产资源以金、铅锌、钨、钼为主,锑、银、铜次之。其中钨、钼、铅、锌、铜等矿种主要以矽卡岩型为主,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接触带位置;锑、银以热液型为主,在青阳岩体内、外均有分布;金以(类)卡林型为主,主要沿高坦断裂带分布。
2 成矿地质条件
(1)地层。本区从新元古宙至古生界沉积记录较齐全,前南华纪沉积一套碎屑岩建造构成褶皱基底;南华纪~志留纪世沉积地层出露较连续,代表了扬子陆块稳定的盖层沉积建造,其不同时代、不同沉积建造地层对特定矿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南华纪地层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北缘,主要由碎屑岩~冰碛岩的冰海沉积和陆相与滨、浅海相沉积组成,是区内重要的赋矿部位。如查区里梓树片区铅锌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为南华系休宁组、查册桥金矿(程檀矿段)金矿主要赋矿层位为南华系南沱组。震旦纪地层主要由炭质泥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组成,为陆棚、盆地相沉积,具较高的Au、Ag、Zn、Sb、Mo等元素背景,其中蓝田组有利于(类)卡林型金矿及热液型多金属矿的形成,也有利于形成层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如百丈岩)。
晚震旦~寒武纪地层为一套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由深变浅的陆缘浅海~滨海相碳酸盐硅质沉积,其中晚震旦—早寒武世为海盆相碳、硅、泥质黑色岩系可能为盆山转换型碳硅泥质热水沉积,富含V、Ag、Mo、S、P及Pb、Zn、Sb,伴有As、Au元素,是重要的初始矿源层,经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叠加改造可形成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奥陶纪东南部以盆地、陆棚沉积为主,其西北为碳酸盐台地斜坡相沉积,同时奥陶系灰岩、白云岩层位本身利于形成矽卡岩型、热液型银金多金属矿化,并与其上的志留系间形成重要的硅钙面。区域上仑山组与岩体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热型金铜多金属矿化及类卡林型金矿化。志留纪地层为一套浅海相陆棚相~滨海相碎屑沉积岩,其与奥陶系地层界面是良好的硅钙界面,有岩浆活动易形成铜多金属矿盖层和地球化学障。侵入于志留系内中酸性岩体多利于形成斑岩型和热液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化。
(2)构造。区内褶皱构造具明显的控岩作用,一是褶皱构造控岩而间接控矿,二是与褶皱相关的断裂构造为矿化提供有利的空间,褶皱形成的层间破碎带也是重要赋矿构造,褶皱转折端和核部同样利于成矿。与褶皱构造相关的走向断裂也具重要控岩作用。区域上断裂构造以北北东向、北东东-近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形成的菱形断块构造为主体,次级不同期次一般性断层、推覆~滑覆构造及层间滑脱带为补充,分别控制了矿带、成矿远景区及矿田、找矿靶区及矿床、以及矿体的产出和规模。区域上北东东向长江深断裂和高坦断裂是两条控制区域性构造岩浆岩带的岩石圈深断裂,控制着成矿亚带乃至成矿带的分布;高坦断裂和江南断裂作为构造分区边界断裂,控制了不同构造分区的成岩成矿作用。
(3)岩浆岩。岩浆作用与区内成矿关系密切,是本区最重要的控矿因素。区内主要发育燕山期岩浆岩,作为重要的含矿母岩,对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直接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其岩体中成矿元素的高背景值为区内铜金、钨钼等成矿提供了物质保证;二是本区复式花岗岩侵入体及相伴的小型花岗斑岩体的多期次活动有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叠加,在岩浆活动的作用下,赋存于围岩中成矿物质被活化,产生迁移富集。
3 成矿规律分析
总体上看,本区区域地质发展经历前南华纪基底发育阶段、南华纪~早三叠世盖层沉积阶段和中三叠世~新生代碰撞造山及造山后板内活动(变形)阶段,经历晋宁至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成矿作用经历矿源(胚)层形成、控岩控矿构造形成、成岩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和后期表生作用改造等阶段,最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研究区金属矿产的矿源(胚)层主要形成于基底发育阶段和盖层沉积阶段,而矿床(点)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成矿作用与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及相关的岩浆热事件密切相关,区内的金属矿床(点)是该期构造作用和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这一时期也正是中国东部发生构造大转折、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大规模爆发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