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2019-02-09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1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矿山环境保护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河南 洛阳 471000)

矿产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保障之一,随着大规模矿山工程的持续开发,极大的破坏了矿山地质环境,埋下矿山周围安全隐患,威胁到矿产开采安全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周边生态环境遭受极为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植被死亡,土壤活力下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愈加明显。故此,应该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情况,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理路径,以便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故此,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对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1 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地质灾害

1.1 矿山周边土壤污染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过度开采导致大面积土壤资源遭受损害,尤其是当前大矿山逐渐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矿山背景下,矿藏分布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矿产资源的浪费和土壤污染。矿产开采中会产生粉尘、固体废弃物,风化作用后形成有害气体,经过雨淋和风化逐渐融入到土壤中,导致土壤的有机毒物和重金属污染。同时,矿产开采活动改变了矿山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源分布和植被覆盖情况,导致矿山区域的土壤利用价值大大下降,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1]。

1.2 水资源污染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需要对矿坑进行排水处理,长期的排水处理会破坏矿山区域的地下水补、径和排系统,地下水位逐步下降,最终干涸。另外,开采期间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废液,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同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

1.3 加剧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包括煤矸石、冶炼废渣和尾矿。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需要大面积土地堆放,由于处理不当,长期被外界环境侵蚀,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二次环境污染,治理难度也将大大提升[2]。甚至由于长期的固体废弃物堆积,可能产生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破坏周边生态环境。

1.4 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复杂、分布广和突出性强,不同采矿方式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同样有所差异。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可能出现地面不均匀沉降问题,支撑框柱破损,加剧地面塌陷事故出现几率。由于边坡不合理设计,便于结构的稳定性大大下降,出现滑坡和泥石流问题,带来不同程度上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有效途径

2.1 健全和完善配套法规,推动保护和治理标准化

在矿产资源开采力度逐步增加下,为了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应该对矿山区域的资源开采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充分掌握矿山区域的实际情况,并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进行分析,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指导矿山企业保护与治理行为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对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具有积极作用[3]。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正,如税费中抽取部分资金用于资源补偿和污染排放处理,或是设置专项基金,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标准化,应该充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指导后续工作有序展开。由于矿山开采中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较大,开采范围-810m~-980m范围内,松散岩的孔隙水影响较小,但是会破坏含水砂,加剧地面不均匀沉降和塌陷事故。结合具体矿山地质环境实际情况,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综合评估和分析,结合具体地质勘查结果来修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完善,保护和治理标准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形成工作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化、动态化解决问题,更有效的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效。

2.2 构建信息化系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具体情况,里干活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信息化系统,并完善勘查、预警、监测和评估等多个模块,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全面监控,后续矿山开采环节得到进一步优化。相关部门应该定期更新和升级信息化系统,推动远程监控思路创新,全面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水平。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调查区划体系,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矿山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通过风险区划方法来把握重大隐患点。其次,构建完善的防治工程体系,综合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实际情况,结合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区域规划,并对矿山地质环境中的危害进行筛查和控制,们以便于提升地质环境灾害评价合理性。通过避让方式综合治理,切实将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实处。最后,构建应急处理体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出现,通常是有前兆,应该构建应急处理体系,在短期内完成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整合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促使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完整性。这样在出现地质灾害时,可以第一时间选择有效处理方法来治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形成的同时,避免自然那环境受到不良影响,减少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3 推行分类环境治理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不同区域可能产生的地址环境问题有所差异,应该遵循因地制宜,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与治理。结合国家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规定,矿山开采单位在采矿的同时,拥有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义务,在闭坑前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对于矿山开采中可能出现的地表塌陷和沉降问题,合理开采来降低此类问题出现几率。基于此,完善,矿山资源开采配套设备设施,保证供电线路和通信系统稳定运行,并做好开垦区域植被恢复工作,规避矿山资源过度开采加剧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

3 结论

综上所述,矿山资源开采期间,应该做好相应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监控,了解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开采方式,提升资源开采效率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和破坏。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矿山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