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甘肃矿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9-02-09司马宏昊王沐容
司马宏昊,王沐容
(兰州文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1 国内外矿业现状综述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消费大国。就2018年来看,中国矿产品进口总额为26429.9亿元,同比增长26.0%。但其中自产资源相对短缺,根据对2020年的我国有色金属供需量的预测来看,铜的缺口为800万吨、锌的差量为43万吨;石油、铁的缺口分别将达两亿万吨以上;煤炭差量将超9亿万吨。这也就表明了与其他国家建立资源合作战略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和我国呈现出良好的拼接组合。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铅、锌、钼的储量居亚洲第一位,铜的储量也达到600万吨。并且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吉尔吉斯斯坦铜储量为250万吨,钼储量为10万吨;乌兹别克斯坦铜储量都在2500万吨以上。这些国家的GDP除俄罗斯外都在世界的后位,中国在此经济带上可以作为其最主要的进口国,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甘肃省矿产储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矿产资源。加快深化对甘肃矿产的开发,不仅可以解决我国现阶段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够奠定“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合作基础,互通有无,双赢互利。
2 “一带一路”视域下甘肃矿业存在的问题
2.1 矿业对外发展中外部环境不稳定
(1)政治环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不同,以及出于对本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认为中国的对外多边合作战略是善意的,存在怀疑。这种掺杂敌意的情绪,严重影响着我国矿业对外发展中政治环境的稳定性。
(2)经济环境。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国际经济环境波动剧烈,在去年矿产资源的价格波动,沿线各国贸易壁垒增强,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矿产进出口、省内矿业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受限,并且违约风险变大,经营环境不安全。
(3)社会环境。人才流失是甘肃矿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留不住人才就留不住知识,更新不了技术,就无法使得矿业整体朝着高效、节能发展。
(4)自然环境。甘肃处于三大高原与新疆交叠的地带,成矿的条件优越,但自然环境,地势条件恶劣。开采挖掘费用相对于其他地区成倍高出,限制了甘肃地区的外来矿业投资和发展。
2.2 矿业整体内部管控不完善
(1)产业结构。矿业在甘肃省经济中处在支柱地位。在众多矿产企业中,生产铜、铝、铅、锌的小型民营企业较多,主要优势在采选项目。很少有大型企业进行有色金属深加工、生产精矿产品以及矿产副产品。因此,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让矿业的劣势趋小,使矿产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形成整体实力提高的新局面。
(2)生态破坏。金属矿产为甘肃的经济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开采、生产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不规范的行为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沉降、土地盐碱化等等,其中土地沙漠化和地下水污染尤为严重。矿产企业管理层缺少可持续性发展意识,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下,造成了产能过剩以及资源浪费现象。
(3)制度障碍。资源管理条例、规范存在着很多疏漏。另外政府监管和企业相关监管人员监督不力,相关基层工作人员执行不到位,致使矿产企业的发展滞后。
2.3 勘探、开采能力不足
由于甘肃地处内陆,地形复杂,勘探障碍很多。再加上省内矿业对外交流一直都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没有充裕的、来源于外部的投入资金支持产业的进步,导致了如今基础设施、开采技术、生产技术都处在滞后状况的局面。
3 “一带一路”视域下甘肃矿业发展战略构想
3.1 注重预防外部风险
积极的运用《联合国宪章》中有关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的相关规定,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保护、分配好各方的利益,充分体现出我国是为了各国的共同发展,是合作不是侵犯,是共赢而不是图谋他国资源。大力引导支持省内相关大型企业的合并、合资、参股、重组,强强联合提高产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面对政治、经济风险之时,可以游刃有余,具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掌控和解决能力。鼓励省内矿产企业购买有关对外投资的保险产品,可以更好的分散风险。其次是政府给与进行对外贸易的矿业一些指导,提供国内外矿产产业的信息交流汇通,帮助该企业更好的评估风险,做出成熟的决策。加强与国外矿业的合作,政府可以给省内企业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国内外的矿业相互联合,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双方都可以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对抵御矿业外部风险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3.2 内部体制优化调整
管理创新,研究思路创新对内部体制结构进行调整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要多学习国外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大政府整改力度,将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乱采乱挖的现象,整顿开采贫化率、资源浪费率高的相关企业。让省内矿业能够有一个稳定而健康的发展环境,不仅可以吸引沿线各国外来资金的投入,还可以巩固企业自身实力对外投资矿产。
政府激励政策的出台也是对矿业整体发展有着强大推动力。剔除过时的产业模式,依靠科技的力量改变现状。对于勘探资源技术研发有贡献的企业、机构给予资助;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的产业合作,取精华去糟粕,优化升级内部体制结构,使其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要做好传统企业的转型,以及破产倒闭企业的风险防控工作。让矿业企业更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倒闭企业对市场的影响降到最小。
3.3 优化矿业产业结构、调节同业竞争关系
十种有色金属及铜的生产是甘肃省矿业的优势,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衡,产业分布不集中,投入产出的比率过高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在新建企业中,政府需要对冶炼铝、铁、铅、锌的生产单位进行限制,减少产能过剩的现象。同时扶持经营生产重点是进行有色金属深加工、研发高精尖材料的企业。着重关注铜的精矿产品以及附加产值。其次,是要对矿业进行整合,很多小企业产出率不高,却使用大量的原料,因为成本问题对污染物的处理也不到位,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此时大企业兼并小企业,不仅取得更多的资源,而且用其相对于小企业更高开采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做到物尽其用。从大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进行原料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的合理共享。相对于生产原料储量大的企业可以用此来置换其他企业先进技术,使得同行业共同前进与繁荣,缓解竞争压力,减少恶性竞争。
3.4 学习引进外省以及外国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建立一个经济技术沟通渠道,让各省市大学、研究机构、管理部门之间进行知识技术的讨论研究。促进省内的矿业朝着技术更专业,开采更高效,发展更全面的方向迈进。同时,放眼全球,在矿产开采生产领域,应当大力引进可以帮助现阶段企业提高综合生产利用率,开采率,选矿回收利用率的技术,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将稀缺性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进行深加工,尽可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让矿业企业逐步可以根据矿山的地质,矿种来制定采选、开发方案。让矿业的开发更加绿色,循环能力更强。
3.5 减少本地人才外流、吸引外来人才
矿业的开展离不开新技术,对外开放离不开国际政策、语言知识。为留住本地技术人才、策略人才、管理人才,政府应设定激励政策,例如住房补贴、提供科研基金等。相关企业设定为本公司研发、学习新科技的专用基金,让他们能够迸发出创造的活力。此外,甘肃省可以加大到各个外省高效签约在矿业研发相关方面取得奖项或专利的学生,给予更好的发展平台,从根源上缓解技术落后的问题。
3.6 加大环保力度
首先,我们要全员树立绿色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其次,查明目前甘肃矿山污染的实际情况,包括水质,地质,空气质量等,依据污染程度,量“山”定制解决方案。再者,矿山开发后的治理离不开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激励政策,对污染处理好的企业进行减税等优惠。大力培训企业监管人员,提高其业务能力,增强企业的环保自主性。最后,建立完善的污染物长期处理机制,将废弃、废水、废渣在源头先进行防治;生产过程中,使用低能耗清洁能源,设立无尘化的制造场所,对污染物进行符合标准的处理,对已经废弃的矿山恢复其原有生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责,用制度约束企业不合规、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世界环境治理。
对外发展中不仅是要“引外”,更要“托出”。首先做好风险预测,尽可能在安全的环境下与他国进行合作,减少抵触,增强各方互信;另一就是履行好国际社会责任,如在其他国家投资,必须建设好相关的基础设施,为东道国提高就业率。切实做到融入其中,为双方国家的经济效益扩大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