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9-02-09刘明
刘 明
(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子宫肌瘤属妇科临床常见良性肿瘤,主要病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经超声检查或盆腔检查可发现病变[1]。对于肌瘤生长速度过快,且直径超过5 cm的生育期患者,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现阶段,宫腔镜子宫肌瘤清除术等微创手术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手术要求麻醉起效速度快,术后恢复时间短,以此促进预后效果提升,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包括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样本,对比舒芬太尼、芬太尼实施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60例,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3~48岁,平均(39.29±2.58)岁,其中宫颈肌瘤14例,黏膜下肌瘤7例,内突壁间肌瘤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46岁,平均(39.24±2.57)岁,其中宫颈肌瘤15例,黏膜下肌瘤6例,内突壁间肌瘤9例,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麻醉方式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丙泊酚输注方式为靶控输注,将血浆诱导浓度设置为3 μg/mL,如患者呼叫无应答、无睫毛反应,输注0.4 μg/kg舒芬太尼,完成操作2 min后实施内镜下气管插管。
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为芬太尼、丙泊酚、苯磺酸顺阿曲库铵,丙泊酚输注方式为靶控输注,将血浆诱导浓度设置为3 μg/mL,如患者呼叫无应答、无睫毛反应,输注5 μg/kg芬太尼及0.15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完成操作2 min后实施内镜下气管插管。
1.3 评价标准
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指标包括术后睁眼、定向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指标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恶心、呕吐等,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x2检验,术后麻醉恢复指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 果
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呕吐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0)10.0%,对照组患者呕吐6例,恶心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0)36.7%,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指标(术后睁眼、定向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研究组患者分别为6.83±1.24、5.12±1.03、19.79±3.78,对照组分别为12.17±1.18、8.23±1.59、27.76±4.28,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属临床常见良性肿瘤,主要发病原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病原因与细胞突变,雌激素变化相关[2]。临床治疗直径超过5cm,症状危重患者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术中合理的麻醉方式对于改善预后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价值突出。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经舒芬太尼麻醉,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实施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主要采用丙泊酚,其主要优势为清醒速度快及起效迅速,麻醉过程极易引发CO2通气反应抑制,对患者清醒后呼吸、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主要采取联合麻醉方案。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同属脂溶性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分子结构与吗啡接近,不具备成瘾性,起效迅速,用药过程无组胺释放,对心血管不良影响较低[3]。主要缺陷为麻醉作用时间短,麻醉效果待提高。舒芬太尼属于新一代阿片类麻醉药物,μ受体亲和力高于芬太尼,可在短时间内起效,满足心肌供氧需求,对心血管具有稳定作用,麻醉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麻醉安全性较高。
由此可知,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以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优势显著,可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