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1400例临床分析
2019-02-09和树静
和树静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2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1]。在全球疾病的死亡原因中,慢阻肺仅次于急性肺部感染、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属于常见且危害极大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点,为治疗护理慢阻肺提供依据,现将1400例慢阻肺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9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或者正压通气以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好转、死亡)、住院时间以及死亡情况。
1.4 诊断标准
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2 结 果
2016年~2019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经过筛查,符合慢阻肺诊断的共1400例,其中男756例54.0%,女644例46%,男女之比为1.17:1;患病年龄36~84岁,中位年龄(67.12±1.26)岁。以中老年人为主;患者均存在咳嗽、呼吸困难、咯痰等症状,存在慢阻肺危险因素史者100%。在1400慢阻肺患者中,280例患者合并肺心病20.00%;268例患者合并冠心病19.14%;100例患者合并肺心病、冠心病7.14%;80例患者合并肺炎5.71%;100例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7.14%。
经综合治疗后,1348例患者病情好转,好转率是96.29%;52例患者因为合并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病死率是3.71%。患者住院时间在8~26天,住院中位数为(14.15±2.62)天。
3 讨 论
对于慢阻肺来说没,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且气流受限是不完全可逆的,呈进行性发展[2]。其病因未明确,有学者认为慢阻肺与吸烟、吸入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在1400例慢阻肺患者中,存在上述慢阻肺危险因素史的100%。说明上述慢阻肺危险因素具有独立致病作用或协同致病作用。在患者气流受阻前的很多年就会出现咳痰、咳嗽等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咳痰、咳嗽等会进展成慢阻肺。故在发生慢阻肺的早期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时积极预防慢阻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临床时期的慢阻肺症状不同,重度慢阻肺和极重度慢阻肺是患者死亡的要重时期[3]。
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来说,属于临床中比较棘手的难题,临床根据慢阻肺患者的发病时期提出相应的对策。比如白介素8、白三烯B4抑制剂、速激肽拮抗剂、核因子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抗炎药物以及组织蛋白酶抑制剂、支气管扩张剂等[4]。针对不同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是治疗慢阻肺的成功经验。在慢阻肺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的全身给药的疗效确切,连续口服七天到十天后可减量到停药[5]。临床中主要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主要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以及抗胆碱药物。对于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来说,经最佳药物治疗以及氧疗后,可持续存在严重呼吸困难或(和)呼吸性酸中毒,所以要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因此在机械通气前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意义重大。而且在无创正压通气的同时,当pH值低于7.25时,就要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对于存在无创正压通气禁忌症的患者来说,就要考虑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并送入ICU。总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可延缓其病情进展的进程,给予患者个体化的联合治疗方案及精准化个体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