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元济对唐诗文献辑印与研究述评

2019-02-09任晓勇

关键词:刊本张元济文集

任晓勇

(合肥学院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张元济(1867-1959),浙江海盐县人。不仅是20世纪著名的出版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献学家,1948年入选首届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在唐诗文献的辑印与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杰出贡献。

一、《四部丛刊》中的唐诗文献

《四部丛刊》是由张元济及其同仁团队所编辑,汇集了五百多种中国古代经典,由民国时期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影)印出版。该丛书沿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将所收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部。

学术界公认此书的最大特色是讲究版本。辑印者拣取宋、元、明旧刊(间及清本者,则必取其精刻)以及精校名抄本,还有少量外洋(日本、高丽)本。所以其版本价值之高远远超过《四库全书》。数十年来,该丛书一直深受文史工作者推崇,所收书籍常被用作古籍整理的底本。本丛书前后共出三编,基本情况是:

《四部丛刊》初编:民国八年至十一年(1919-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影)印,2100 册。民国十五年至十八年(1926-1929)第二次印刷即“二印”,对初印本的许多书籍有所整理和完善,共2112 册。据张元济《四部丛刊刊成记》,初编“初印”收书323 种,(“二十四史”不在内,另行),共8548卷(另有四种无卷数),2100 册。又据其《重印四部丛刊刊成记》,“二印”收书323 种,8573卷(四种无卷数),2112 册。①

《四部丛刊》续编: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1932-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印。据张元济《辑印〈四部丛刊·三编〉缘起》,“续编”收书75 种,500 册。

《四部丛刊》三编: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935-1936),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印。收书106 种,522 册。

以上三编共计收书 504 种、3134 册、232478页,近九千余万字。[1]

《四部丛刊》辑印的是经史子集四部之书,从数量上看,“集部”最多,尤其是唐代的集部之书收录丰富。下面是该丛书收录唐人诗集以及相关文献的具体情况:

《四部丛刊》初编(“初编”有“初印本”与“二印本”,此处以“二印本”为据):

1.寒山诗一卷 附拾得诗一卷 释寒山、释拾得撰 景宋刊本

2.王子安集十六卷 附录一卷 王勃撰 明刊本

3.杨盈川集十卷 附录一卷 杨炯撰 明刊本

4.幽忧子集七卷 附录一卷 卢照邻撰 明刊本

5.骆宾王文集十卷 骆宾王撰 明刊本

6.陈伯玉文集十卷 陈子昂撰 明弘治中杨澄刊本

7.张说之文集二十五卷 补一卷 张说撰 明嘉靖 十六年刊本

8.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二十 卷附录一卷 张九龄撰 明成化中刊本

9.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 分类编次文五卷 李白撰 元杨齐贤集注 元萧士赟补注 明吴会郭氏刊本

10.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 附年谱一卷杜甫撰 宋阙名集注 宋吕大防撰年谱 宋蔡兴宗撰年谱 宋鲁訔撰年谱 宋刊本

11.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六卷 王维撰 元刊本

12.高常侍集八卷 高适撰 明活字印本

13.孟浩然集四卷 孟浩然撰 明刊本

14.唐元次山文集十卷 拾遗一卷 元结撰 明正德中刊本

15.颜鲁公文集十五卷 补遗一卷 附年谱一卷 附行状一卷 附碑铭一卷 附旧史本传一卷 附新史本传一卷 颜真卿撰 宋留元刚撰年谱 唐因亮撰行状 明刊本

16.岑嘉州诗七卷 岑参撰 明正德中刊本

17.昼上人集十卷 释皎然撰 景宋精钞本

18.刘随州文集十卷 外集一卷 刘长卿撰 明正德中刊本

19.韦刺史诗集十卷 附录一卷 韦应物撰 明刊本

20.毘陵集二十卷 补遗一卷 附录一卷 独孤及撰 清乾隆中武进赵氏亦有生斋校刊本

21.钱考功集十卷 钱起撰 明活字印本

22.唐陆宣公集二十二卷 陆贽撰 宋刊本

23.权载之文集五十卷 补刻一卷 校补一卷 权德舆撰 民国姜殿扬辑校补 清嘉庆中大兴朱氏刊本

24.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外集十卷 遗文一卷 韩愈撰 宋朱熹考异 宋王伯大音释 元刊本

25.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 别集二卷 外集二卷 附录一卷 柳宗元撰 宋童宗说注释 宋张敦颐音辨 宋潘纬音义 元刊本

26.刘梦得文集三十卷 外集十卷 刘禹锡撰 武进董氏景宋刊本

27.吕和叔文集十卷 吕温撰 清述古堂精钞本

28.唐张司业诗集八卷 张籍撰 明刊本

29.皇甫持正文集六卷 皇甫湜撰 宋刊本

30.李文公文集十八卷 李翱撰 明成化乙未刊本

31.欧阳行周文集十卷 欧阳詹撰 明正德中刊本

32.孟东野诗集十卷 孟郊撰 明弘治己未刊本

33.唐贾浪仙长江集十卷 贾岛撰 明翻宋本

34.歌诗编四卷集外诗一卷 李贺撰 金刊本

35.沈下贤文集十二卷 沈亚之撰 明刊本

36.李文饶文集二十卷 别集十卷 外集四卷 补一卷 李德裕撰 明刊本

37.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集外文章一卷 附校文一卷 元稹撰 民国张元济撰校文 明嘉靖三十一年刊本

38.白氏文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撰 日本活字印本(当明朝万历四十六年)

39.樊川文集二十卷 外集一卷 别集一卷 杜牧撰 明翻宋刊本

40.姚少监诗集十卷 姚合撰 明钞本

41.李义山文集五卷 李商隐撰 旧钞本

42.唐李义山诗集六卷 李商隐撰 明嘉靖二十九年毗陵蒋氏刊本

43.温庭筠诗集七卷 别集一卷 温庭筠撰 清述古堂精钞本

44.丁卯集二卷 许浑撰 景宋钞本

45.唐刘蜕集六卷 刘蜕撰 明香城吴氏问青堂刊本

46.唐孙樵集十卷 孙樵撰 明香城吴氏问青堂刊本

47.李群玉诗集三卷 后集五卷 李群玉撰 宋刊本

48.碧云集三卷 南唐李中撰 宋刊本

49.唐李推官披沙集六卷 李咸用撰 宋刊本

50.皮日休文集十卷 皮日休撰 明刊本

51.唐甫里先生文集二十卷 附校勘记一卷 陆龟蒙撰 民国张元济撰校勘记 黄荛圃校本

52.玉川子诗集二卷 外集一卷 卢仝撰 旧钞本

53.司空表圣文集十卷 司空图撰 旧钞本

54.司空表圣诗集五卷 司空图撰 唐音统签本

55.玉山樵人集一卷 香奁集一卷 韩偓撰 旧钞本

56.桂苑笔耕集二十卷(新罗人) 崔致远撰 高丽刊本

57.唐黄先生文集八卷 黄滔撰 明刊本

58.甲乙集十卷 罗隐撰 宋陈道人书籍铺本

59.白莲集十卷 附风骚旨格一卷 释齐己撰 景明钞本

60.禅月集十卷 释贯休撰 景宋精钞本

61.浣花集十卷 补遗一卷 前蜀韦庄撰 明朱子儋刊本

62.广成集十七卷 前蜀杜光庭撰 明正统道藏本

以上是别集。下面是总集以及相关重要诗话、韵书:

1.中兴间气集二卷 附校文一卷 高仲武辑 何焯撰校文 明翻宋刊本

2.河岳英灵集三卷 附校文一卷 殷璠辑 民国孙毓修撰校文 明翻宋刊本

3.国秀集三卷 芮挺章辑 明刊本

4.才调集十卷 前蜀韦縠辑 清述古堂景宋钞本

5.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 附校勘记一卷 宋姚铉辑 民国林志烜撰校勘记 明嘉靖中刊本

6.乐府诗集一百卷 宋郭茂倩辑 汲古阁刊本

7.唐诗纪事八十一卷 宋计有功撰 明嘉靖中刊本

8.增修诗话总龟四十八卷 后集五十卷 宋阮阅辑 明嘉靖中刊本

9.广韵五卷 宋陈彭年等奉敕重修 宋刊巾箱本

据张元济《重印<四部丛刊>刊成记》一文,《四部丛刊》(初编)“二印本”对于“初印本”进行了一些完善。下面介绍有关唐诗文献的情况:

属于“版本之变更”的有:《寒山子诗》初印使用高丽本,改用影宋刻本;《岑嘉州诗》初印用明正德本,改用正德济南足本;《唐文粹》原用元刊本,改用明嘉靖徐焴刊本,补以宋本校勘。

属于“卷叶之增补”(即“罗致多本,参考互证;挹彼注兹,藉得补正”)的有:《李贺歌诗编》无《外集》,补以宋本;《权载之文集》、《李卫公文集》,各补佚文若干首;《元氏长庆集》卷十,阙第五、六页,据宋本补;《白氏长庆集》卷三十一,阙七十三行,据锡山华氏活字本补;《李义山文集》卷一,遗四百余字,据徐氏《笺注》本补。《唐诗纪事》卷三十八,《诗话总龟》卷二十,皆有阙叶,予以补完。

又:《广韵》的景德四年大中祥符元年牒,陆法言《切韵》序,孙愐《唐韵》序,《酉阳杂俎》的邓复、赵琦美、周登、二无名氏序,《杨盈川集》的皇甫汸序,《骆宾王文集》的郗云卿序,《曲江张先生文集》的苏丰华后序,《元次山文集》的李商隐后序,《白莲集》的孙光宪序,《河东先生集》的张景序,以上诸文,原本漏略,编者们“复广蒐旧刊,旁考他籍,为之裒辑,俾成完璧”。

属于校勘方面的是:“初印诸书,附校勘者仅若干种;既成之后,偶遇名家精校,复为迻录”,如:《元氏长庆集》得钱牧斋校本,《唐文粹》得江铁君、顾千里校宋本,“均经掇拾,附载卷末”。又如:《张说之文集》、《权载之文集》、《吕和叔文集》、《李卫公文集》、《唐甫里先生文集》,“或根据旧刻,或钩稽众本,或参以己见,辨别异同,辑为《校记》”。“即初印诸书,曾经校勘者,亦必反覆研求。偶有纰缪,悉加是正。”[2](P858)

《四部丛刊》续编:

1.东皋子集三卷 附一卷 附校勘记一卷 王绩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明钞本

2.宋之问集二卷 附校勘记一卷 宋之问撰 张元济撰校勘记 明刊本

3.郑守愚文集三卷 郎云台编 附校勘记一卷 郑谷撰 胡文楷撰校勘记 宋刊本

4.朱庆余诗集一卷 附校勘记一卷 朱庆余撰 张元济撰校勘记 宋刊本

5.周贺诗集一卷 附校勘记一卷 周贺撰 张元济撰校勘记 宋刊本

6.李丞相诗集二卷 附校勘记一卷 南唐李建勋撰 张元济撰校勘记 宋刊本

7.切韵指掌图一卷 检例一卷 宋司马光撰 景宋钞本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 条式一卷 宋阙名撰 张元济跋 宋刊本

《四部丛刊》三编:

1.唐皇甫冉诗集七卷 皇甫曾诗集一卷 补遗一卷 附校勘记一卷 皇甫冉撰 张元济撰校勘记 明刊本

2.梨岳诗集一卷 附录一卷 补遗一卷 李频撰 张元济跋 明钞本

3.胡曾咏史诗三卷 胡曾撰 陈盖注 米崇吉评注景宋钞本

4.唐秘书省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十卷 补一卷 附校勘记一卷 徐夤撰 张元济撰校勘记 钱遵王精钞本

5.窦氏联珠集一卷 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撰 唐褚藏言辑 宋刊本

综上所述,《四部丛刊》初编、续编和三编共编印唐代诗人别集72 种,相关总集、诗话及韵书11种。数量非常可观,约占全套丛书所收古籍的1/6。

以上古籍影印时采用的底本,除了涵芬楼历年所收藏的版本外,还有从海内外公私图书馆与藏书楼付费借用的版本,如:江南图书馆(即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北平图书馆、江安傅氏双鉴楼、常塾瞿氏铁琴铜剑楼、江阴缪氏艺风堂、乌程刘氏嘉业堂、无锡孙氏小绿天、长沙叶氏观古堂、乌程蒋氏密韵楼、上元邓氏群碧楼、南陵徐氏积学轩、平湖葛氏传业堂、闽县李氏观槿斋、海盐张氏涉园、嘉兴沈氏、德化李氏、杭州叶氏等名家秘笈。

从版本方面看,有宋刊本、金刊本、元刊本、影宋钞本、影宋刊本、明刊本、明钞本、明活字本、日本、高丽旧刊本、明《道藏》本、清朝精钞精刻本,等等。

张元济还对部分唐诗文献作过“校勘记”,共有十二篇,[2](P857-973)具体情况如下:

《四部丛刊》初编:明嘉靖本《元氏长庆集》校文、明钞本《甫里先生文集》校勘记。

《四部丛刊》续编:明钞本《东皋子集》跋、明本《宋之问集》跋、宋本《朱庆余诗集》跋、宋本《周贺诗集》跋、宋本《李丞相诗集》跋、宋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跋。

《四部丛刊》三编:明本《唐皇甫冉诗集附皇甫曾诗集》跋、明钞本《梨岳诗集》跋、影宋钞本《新雕注胡曾咏史诗》跋、钱曾述古堂钞本《唐秘书省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跋。

二、《涵芬楼烬余书录》对唐诗文献的著录

张元济撰写过一部重要的古籍书目类著作,即《涵芬楼烬余书录》。根据本书《序》,1932年日本侵略者发起了“一·二八”淞沪战争,次日日本军机就偷袭了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含涵芬楼),数十万册的图书被焚毁。此前张元济曾经从涵芬楼所收藏的古籍中选择“珍秘”之本共六百余种,“移存故租界金城银行保管库”中,仅有这一批古籍幸免于难。②不久,张元济“爰于暇日,各撰解题,成此四卷”,“稿成,储之箧中,未敢问世”。大约到了1949年“始付制版”。

《涵芬楼烬余书录》是书目解题类著作,烬余之书共六百多种,其中属于唐人别集以及相关的古籍有五十余种,[3](P341-840)具体情况如下:

1.陈伯玉文集十卷 唐陈子昂撰 明弘治刊本 四册

2.张说之文集二十五卷 唐张说撰 明嘉靖刊本 八册

3.张文献公集十二卷 唐张九龄撰 明成化刊本十二册 乐意轩吴氏石研斋秦氏染素斋刘氏旧藏

4.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 唐李白撰 元杨齐贤集注 元至大刊本 十六册

5.又一部残三卷 版本同前 五册

6.杜工部草堂诗笺三十三卷 唐杜甫撰 宋鲁訔编次 宋蔡梦弼会笺 宋刊本 十二册 文征仲朱文石季沧苇旧藏

7.又一部残二十一卷 版本同前 十册 周久松旧藏

8.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残十一卷 唐杜甫撰 宋黄鹤补注 元刊本 十二册

9.须溪批点杜工部诗注残十八卷唐杜甫撰宋刘辰翁批点元刊本六册 唐荆川唐六如旧藏

10.杜诗会粹二十四卷 清张远撰 元刊本 八册 王文简校藏

11.唐王右丞诗刘须溪校本六卷 明弘治刊本 三册 叶石君黄荛圃旧藏

12.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六卷 唐王维撰元刊本 二册 丁小疋旧藏

13.类笺唐王右丞诗集十卷唐王右丞文集四卷 唐王维撰明顾起经笺 明 嘉靖刊本 十册

14.毗陵集二十卷 唐独孤及撰 明抄本 六册 沈辨之钱梦庐旧藏

15.韦苏州集十卷 唐韦应物撰 明刊本 四册 王静庵校

16.唐陆宣公集二十二卷 唐陆贽撰 宋刊本 十二册

17.又一部 明刊本十二册

18.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考异释音附残三十卷 唐韩愈撰 宋朱熹考异 宋王伯大音释 宋刊本 八册 澹生堂祁氏吴墨并高澹人张芙川旧藏

19.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集传 一卷遗文一卷 元天历刊本十八册

20.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残集二卷 宋刊本 四册

21.又一部 残十七卷 版本同前 四册

22.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别卷二卷 外集二卷附录一卷 唐柳宗元撰 宋童宗说注释 宋张敦颐音辩 宋潘纬音义 元天历刊本 十八册

23.皇甫持正文集六卷 唐皇甫湜撰 钞本 一册 钱遵王顾肇声黄荛圃旧藏

24.李长吉诗四卷外集一卷 唐李贺撰 明刊本 二册

25.昌谷诗集四卷 唐李贺撰 钞本 二册

26.锦囊集四卷外集一卷 唐李贺撰 明弘治刊本 二册

27.王建诗集十卷 唐王建撰 宋刊本 四册 汪阆源缪小山旧藏

28.李文饶公文集三十四卷 唐李德裕撰 明万历刊本 六册 萧蓼亭旧藏

29.元微之文集残二十四卷 唐元稹撰 宋刊本 二册 元翰林国史院刘公旧藏

30.白香山集四十卷 唐白居易撰 清汪氏一隅 草堂刊本 二十册 何义门校藏

31.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唐白居易撰 明活字体 二十四册

32.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唐杜牧撰 明覆宋本 六册 王铁夫陆香圃旧藏

33.姚少监诗集十卷 唐姚合撰 明抄本 一册 毛子晋黄荛圃旧藏

34.陆鲁望文集八卷 唐陆龟蒙撰明抄本 二册 汪退谷旧藏

35.唐甫里先生文集二十卷 唐陆龟蒙撰 明成化刊本 六册

36.司空表圣文集十卷 唐司空图撰 钞本 二册 赵味辛校汪季青旧藏

37.韩君平集三卷 唐韩翃撰 明万历刊本 一册 曹楝亭敷槎堇斋旧藏

38.浣花集十卷 唐韦庄撰 明抄本 四册

39.河岳英灵集三卷 唐殷璠编 明刊本 一册 毛斧季校 黄荛圃旧藏

40.文粹一百卷 宋姚铉编 元刊本 三十二册 差映山刘麓樵旧藏

41.万首唐人绝句一百一卷 宋洪迈编 明嘉靖刊本 四十册 怡府旧藏

42.唐人集残四十七家一百四十三卷 明活字本 六十册

43.又一部 残二十四家七十六卷 版本同前 三十一册

44.唐诗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七卷 元杨士弘编 明刊本八册

45.唐诗二十六家五十卷 明黄贯曾编 明嘉靖刊本 二十册

46.诗纪一百五十六卷 明冯惟讷编 明嘉靖刊本 四十册 天一阁旧藏

47.广韵五卷 宋陈彭年等撰 宋刊本 二册 杨星吾旧藏

48.又一部 影宋抄本 五册 法时帆旧藏

49.又一部 清曹楝亭刊本 五册 何义门校藏

50.又一部 清张氏泽存堂刊本四册 黄荛圃校藏

51.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残一卷 宋毛晃增注 明覆元本 一册

《涵芬楼烬余书录》对所收的古籍都做了叙录,大致是按照古代目录学著述的体例行文,极具学术价值。此处仅选一则示例:

杜工部草堂诗笺残三十三卷唐杜甫撰宋鲁訔编次宋蔡梦弼会笺宋刊本十二册文征仲朱文石季沧苇旧藏

题“嘉兴鲁訔编次,建安蔡梦弼会笺”。半页十一行,行十九字。小注双行,行二十五字。版心细黑口,书名题“杜诗几”。左右双阑,阑外记卷数叶次。存卷四至十九,卷二十二、三,卷二十七至三十五,卷四十八至五十。其卷九、卷二十七、卷四十八末页,均有“衢山”或“云衢俞成元德校正”一行。卷一、二、三钞配,摹写极精。

藏印:“玉兰堂”、“华亭朱氏珍藏”、“大宗伯印”、“集庆堂”、“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古吴王氏”、“圜明”。[3](P654)

附带介绍一下,1957年为庆祝商务印书馆创建60 周年,张元济选印了一部宋本《杜工部集》作为《续古逸丛书》第四十七种,并作《宋本〈杜工部集〉跋》,该文详细地叙述了杜诗版本流传情况,甚有价值。其跋云,王洙(原叔)编辑、王琪(君玉)于南宋初刊印的杜甫诗集是杜集的“鼻祖”,是为“王本”。绍兴三年吴若在建康府学覆刻之,是为“吴本”。“吴本虽后于王本,牧斋已推为近古,由今观之,两本实为稀世之珍。近人之疑吴本为乌有,而深讥虞山之作伪者,观此亦可冰释。”张氏选择的本子是上海图书馆所藏宋版杜甫集,据其“摄景精印”。[2](P1126-1129)张氏考定此书是合二种版本而成。一种为南宋初年浙江覆刻嘉祐四年(1059)王琪增刻宝元二年(1039)王洙编订原本;又一种则是钱谦益所谓吴若校刻之本。

又:张元济出身于浙江海盐的书香世家,九世祖张惟赤创建“涉园”藏书处,世代相传,至清乾嘉之际六世祖张宗松时达到鼎盛。作为第十代传人,张元济继承先祖的志业,使“涉园”传统重放光华。他曾为海盐县张氏先祖藏弆、刊刻的典籍做过文献学整理与研究,其中与唐诗相关的有:明嘉靖东壁图书府刊本《王摩诘集》跋、《杜工部集》跋、清雍正十年松柏堂刊本《读杜随笔》跋、明嘉靖二年刊本《李文公集》跋、清海盐张宗橚手钞本《唐人诗集》跋。[2](P1054)

三、《四部丛刊》编辑团队的文献学思想

商务印书馆当时还出版了一本《〈四部丛刊〉书录》,没有作者署名。第一篇为《印行〈四部丛刊〉启》,张人凤收入《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下册);第二篇为《〈四部丛刊〉例言》,落款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张人凤《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未收;《〈四部丛刊〉刊成记》一文落款也是“商务印书馆”,张人凤收入《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本书最末是《识后》一小节文字,署名孙毓修,张人凤编《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上、中、下册)也没有收录。笔者将《〈四部丛刊〉书录》正文部分与张元济所作《涵芬楼烬余书录》比对,同一种古籍的叙录文字有同有异,初步估计可能是孙毓修所作。笔者认为这是以张元济为首的编辑团队的成果,所以在此附带加以介绍。③

《〈四部丛刊〉书录》的前面是《〈四部丛刊〉例言》,其中较为详细地表达了编印者们的文献学思想,主要是版本学观点。其要点如下:

1.编印古典丛书的意义:“昌明国故,端赖流布古籍”。“筑涵芬楼,广收善本”,以便影印之需。换言之,影印“流布”古籍就是为了“昌明国故”。

2.选择版本的意义:“汇刻群书,先宜抉择”版本,如此“于存古之中,兼寓读书之法”。

3.“古书非注不明”,该丛书尤其重视“宋元以前人旧注”。

4.宋元旧刻,虽“尽善尽美”。但阅世既久,非印本模糊,即短卷残叶,以之影印则多遗憾。明代嘉、隆以前离宋、元未远,所刻古书,侭多善本。本丛书所采,多取明人覆影本,因其字迹清朗,首尾完全。

5.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兹编所采录者皆再三考证,择善而从。有些北宋本失传之书赖有元明人翻本,其版本质量转出南宋本之上。若仅以时代先后论之,则不免于盲人道黑白了。

6.书无论钞刻,虽然大体完善,欠叶阙文总不能避免。所以每印一书,常罗致多本,此残彼足,藉得补正。如果诸本并阙,无可取证,则“疑以传疑”,不能妄作。[4]

《〈四部丛刊〉书录》也是目录学著作,共为“初编”(“初印”)323 种古籍作了著录,孙毓修自谓是“仿近代藏书志之体”。[4](P73)下面选择其中二则以管窥其体例与面貌。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 二十五卷 十册南海潘氏藏宋刊本

卷前列王原叔等叙记传赞,次门类、集注姓氏、年谱,每叶十八行,行大二十字,小二十六字。上下黑线口,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元勤有堂刊行者题东莱徐居仁编次,临川黄鹤补注。此本无撰人名氏,门类集注亦与元椠不同。集注姓氏止有徐居仁名是,尚在黄鹤补注之前,诚罕见之秘帙也。有谦牧堂顾千里印记。[4](P29)

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一册上元邓氏群碧楼藏宋刊本

唐李群玉撰卷首载进诗表勅旨,令狐绹荐状勅旨。后有临安府棚前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行一行,后集末叶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南陈解元宅书籍铺印一行。每叶十八行,行十八字。白口鱼尾,上记字数。黄荛圃取校毛刻文山集云:其异不可胜记,且其谬不可胜言。足知宋刻之可贵。荛圃与碧云集同收,皆有跋。有玉兰堂徐健庵季振宜冯静观安麓村士礼居印记。[4](P36)

笔者通览了《〈四部丛刊〉书录》唐诗文献部分,共八十多种古籍,仅发现极个别瑕疵,即:高常侍集,作者高适,字达夫。书录中误将“仲武”当成高适的字。而实际上高仲武是《中兴间气集》的编者。孙氏为三百余种经史子集四部古籍作著录,千虑一失,乃白璧微瑕。

注释:

①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了扩大发行数量,《四部丛刊》初编曾出“三版”,三版为缩印本,“缩本”在外表上与原刊略异,由原刊之32 开扩大为24 开,由线装改为精平装,而内容方面也有进一步完善,因系后出,善本续有发现,所以改用版本者15种。全书共收321 种,8571卷。

②张元济又有《涵芬楼原存善本草目》,见张人凤编《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第765-835页,如将其与《涵芬楼烬余书录》比照,即可大致查知被日本飞机轰毁的古籍情况。诚如顾廷龙所言“损失之重,旷古所无”。(顾廷龙《涵芬楼烬余书录》后序)

③孙毓修(1871~1922),江苏无锡人,不仅长于传统目录学,还是现代图书馆学的先驱,在清宣统元年(1909)著《图书馆》,首次介绍了欧美通行的杜威“十进分类法”,并制定了一部适合中国图书特点的新编目分类法。

猜你喜欢

刊本张元济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从刊本到手稿——王建中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研究(上篇)
《横浦集》校勘献疑
明代戏曲刊本插图的非叙事与图像重构
不以资历选人才
《郭汉城文集》简介
张元济婉拒孙中山
张元济“犯傻”
联墨双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