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

2019-02-09龙宇飞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7期
关键词:抗滑桩卵石滑动

龙宇飞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地质结构或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地质灾害也就随之发生。因此,想要做到对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就应该深入探究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时,要在地质环境方面着重分析探究[1]。

1 案例概述

假设某滑坡,有着以粉砂岩夹泥岩为主的滑床,利用钻孔可以知道滑带的部分是黏土,这个滑坡的构成主要是灰色低硬度夹层滑动形成,且地表积水面积较大,且有水池分布。滑坡的前部分是松散物体堆积形成,成滑坡堆积物、冲积物等。

2 形成原因、防治策略及地质应用分析

2.1 形成原因

此例中,从滑坡的堆积情况来看,完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灰色低硬度夹层、松散物堆积及卵石沙土层。从钻孔情况为基础,探究此滑坡形成的原因并制定预防的策略[2]。

(1)粉质粘土层。在此滑坡中,粉质黏土层的面积较大。且在基岩面的最厚,在水池的边缘和较为陡峭的地方比较薄,因此就形成了不止一个滑动面,且滑动面积较广。所以,在土层比较厚的区域的形成主要是滑坡的原因,发生堆积作用,产生了粉质黏土夹碎石土层。

(2)卵石沙土层。卵石沙土层主要由卵石和碎沙粒组成,其中也有少量的黏土和碎岩石,有的松散,有的相对密集。河流的冲击作用一般是此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河流的流动侵蚀河床产生卵石沙土层的堆积[3]。

(3)人工堆积层。人工堆积层主要是由松散、潮湿的杂土构成的,其中有碎石块、黏土、沙土等,但是堆积面积较为集中,而且钻孔有杂土层,这与人口的密度相关。

(4)滑动面特征。从此滑坡的情况来看,形成了多个滑动面。滑动面的特点是光滑、平直,虽然少量的滑动面会有划痕,但是都和滑动面的方向一样。从历史资料来看,大型的堆积滑动就会形成很多的小滑动。

2.2 防治策略

经过详细的、深度的分析,此次滑坡的防治工作中,在土层厚的地方设置抗滑桩,在土层分布较薄的地方,使抗滑桩嵌入基岩里,但是,从历史材料看,在卵石沙层的抗滑桩会跟跟随沙土移动,从而降低治理成果。因此,应该考虑到沙土松散的特点,同样要将抗滑桩再向下嵌入到岩基里,才能防止出现抗滑桩移动的现象。

2.3 地质环境的应用分析

因此,可以看出在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中有关地质环境应用的有:①对调查区域按照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调查区划分工作,以此来对地质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调查。对比较危险的区域,将其作为重点的调查防治区域,并与之相关工作人员对其的现状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做出专业的、科学的、合理的预防其发生的相应措施。从而对地质灾害做到有效防治。②建立地质灾害工作报警机制,运用风险预警系统来对地质灾害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测,以便制定完善的紧急预案来进行防范,减小所造成的损失。③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紧急措施。通常的地质灾害的毁坏力极大,且具有不确定性,不容易对其进行预测。一旦发生,损失不可估计。所以,完善的、先进的地质灾害紧急措施可以更好的应对突发的地质灾害,减小所带来的损害。

3 地质环境的应用

3.1 地质环境的定义

地质环境是指太阳风话后的岩石渗入到地理环境、地质循环中的岩石圈。水分、大气、气候等都是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它是生态系统等非生物质的总和,是各种能量转移、物质转换的场所,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3.2 地质环境的应用

地质环境在地质灾害中的影响主要有:

(1)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要对地质环境做好调查,对地质的现状做好探测工作,对地质环境存在的风险做好评估,并建立科学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以提高地质灾害防范、做好风险评估和做好工程前地质环境探测为重点,做出完善、科学的地质环境评价。做好高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人类的安全、财产起到保障。

(2)大多情况下,一个项目开始施工前,都会对施工所在的地区进行专业的地质环境探测。专业的人员来到现场进行地质的勘查从而拟定一个科学的安全方案,依此来对工程的安全性做出保障。在勘查工作进行时,要结合工程本身的特点,注意从地质的外部、内部广泛而深入的检测,判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并制定出科学可实施的措施来规避。相关单位要加大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力度,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做到有力的保障,尽可能减少由于地质原因所带来的灾害。使工程的实施更加高效,确保更大程度上的效益。

(3)高效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离不开地质灾害环境区域的构建。在进行相关工作时要落实调查区的划分,构建完整的地质灾害环境调查区域。做好有关地质环境会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预判,并进行不同危险等级及发生可能性的划分,制定监测预警机制并采用科学的可实施的行为,落实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4)地质灾害环境区域划分后,重要的就是对区域的控制工作。在了解区域的地质条件及特点的基础下,进行全面的分析,是用科学、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对区域内地质环境做出合理的、全面的分析,进行对地质的分类并做出不同的防治方案,做到高效的防灾减灾工作,从而给予人民生活及财产上的保障。地质环境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到在工程实施方面的风险的预防,提高其工作安全性。因此,在工作前就要整理好完善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其地质环境。更便于找到科学合适的措施来对地址灾害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治。相关人员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在此环节上做好,为地质灾害的防治起到关键的作用

4 结语

地质灾害不可避免,而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等带来的损失又不可估计。因此,要积极做好地质环境调查分析,并加以应用于对地质灾害的原因探究防治工作中。为人类更好地生活和以地质环境为前提的工作提供保障,做到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抗滑桩卵石滑动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深厚卵石层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一种新型滑动叉拉花键夹具
Big Little lies: No One Is Perfect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钻石和卵石
钻石和卵石
滑动供电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