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07周绍森
周绍森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将教育教学的发展上升至新的战略高度,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以期促进中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纵深推进。其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应用好地域文化资源,让德育教育更具创新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立足于将地域文化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优势,展开对有效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地域文化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中低高段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均提出了“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爱家乡,能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与国家历史常识[1]”的具体要求,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故土情结,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家乡,变得更加热爱故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意识、价值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提出学科的育人价值,应用好地域文化资源,促使学生对故土具有深厚的情感,让优秀的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
一、地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制以少年儿童的认知视角出发,课程的设置也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以充满成长关怀的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校园、社会、家乡与自然,使其懂规则、守秩序,理解法治的意义,具有建设美丽家乡的热切渴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二年级的教材中便设置了《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单元,这有助于促进孩子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家乡风土人情、旖旎风光和富饶物产,教师还可在此其中渗透地域文化知识,让教学内容更饱满。与此同时,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应用,有助于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富有活力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突破教材局限性,让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形成校本特色。此外,为积极响应新课标对培养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信息化教学,教师可带领孩子走向户外,使其切实感受家乡新变化。进而,使学生具有家乡情怀,并形成爱护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这也是爱国教育的基础。
二、地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因教学理念陈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仍维持照本选课的教学模式。其中,对地域文化的应用更是流于表面,在教学中随口带过或是秉持着口述式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缺乏兴趣培养
小学生天性率真、活泼好动,以具象认知为主。为此,教师不仅应具有创新教师理念,更应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在对地域文化资源的运用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三、地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将其代入学习氛围,教师应加强对激趣环节的设置,进而顺其自然的引出教学,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引入对地域文化的应用。例如:在《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微课资源作为激趣,促使学生观看故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为促进家乡发展而奉献着、服务于各行各业人们,促进孩子对家乡具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其形成理解、感恩和尊重家乡人的意识,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使教学变得更生动。
(二)加强多元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
为了实现创新教学,培养学生故土情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授课的能力,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授课模式[2],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应用,突出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具有参与家乡建设的渴望。例如:在高段《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知到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同时,还可向学生介绍国家改革前后的发展变化,以家乡的面貌变化作为示例,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快速发展、家乡的新变化,使学生畅想20年后,我的家乡又会发生哪些新改变,那时候我们可以在家乡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外出游玩的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本地有代表性意义的地标建筑,讲述其发生过哪些真实的感人故事。总之,教师应发挥好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促进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渗透。
(三)注重家校共育,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过程中,为使学生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单依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校方应可不定期举办关于传扬地域文化的特色活动。并且,应重视与家长的紧密合作,形成家校共育。例如:依据教师的授课设计,与家长形成协同,使其可事先带领孩子去参观本土的一些民间文化,为教学做好铺垫;还可以发动家长为学生讲述家乡中的时代楷模、平民英雄等感人故事,让孩子在课堂中分享;带领孩子去当地名胜古迹进行采风,让孩子用相机记录家乡的優美风景,并在教学中作为“家乡代言人”,分别讲述我眼中的家乡,它有哪些动人的景色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一方面应注重深研教材,适时融入地域文化,让课堂教学更加丰盈高效;另一方面应具有以生为本的意识,将授课与小学生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相结合。从而,应用好地域文化,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乡土情怀,增强其对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红霞.小学道德与法治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18.
[2]张丽菊.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7):25.
[3]陈永东.活用乡土资源,让教学更接地气而富有生气[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