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浙”样干

2019-02-07拱宸

信息化建设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上云全市制造业

拱宸

浙江各地市在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方面,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智能化改造。不同地市立足本地情况和特色,以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产业数字化等抓手,有力地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201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吹响了浙江傳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冲锋号”。两年多来,浙江各地市按照省政府“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的部署,建立完善“四大体系”,纵深推进“五大转型”,在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浙江实现全省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到6%左右,增加值率提高到20.8%,亩均增加值提高到近100万元。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数字经济占GDP的41.5%,“一号工程”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经济在高基数上的高质量发展。

那么,浙江省及各地市是如何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作的?从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推进会上,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全省以数字经济推进产业赋能

浙江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旭在会上进行了汇报发言。发言中,他特别指出,浙江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聚焦产业赋能,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在这方面,浙江主要做了三件事。首先是加快“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行动。通过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专项激励政策,2017年以来浙江传统制造业领域累计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300多项、完成投资1931亿元。2019年1—9月传统制造业规上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8.9%,高出全省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其次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目前已培育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平台110个,接入工业设备约20万台(套),平台数量、服务能力均居全国前列。最后是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47家,上云企业达到32.5万家;建设121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130个骨干数字企业,127个数字化重大项目,100个数字化园区。2018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占GDP比重高出全国6.7个百分点,全省产业数字化指数列全国第一。此外,通过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浙江传统制造业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9家,建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1个。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四“链”齐抓

传统制造业是宁波工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互联网+”“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转型行动,通过狠抓四条“链”,加快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力推动了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狠抓智能制造“生产链”。2017年起,宁波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规上企业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工程,从“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转变。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共有7321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8144个、覆盖面达到96.6%,竣工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4466个、完成投资659.8亿元,占比均超过50%。

深化网络赋能“价值链”。宁波大力实施企业上云、深度用云计划,推动企业利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现生产线“硬装备”与控制端“软装备”协同升级;鼓励引导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深挖数据价值,加速向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转型。目前,全市累计上云企业8万余家,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5家、省级示范单位15家。同时,大力推动企业“云端”聚合,以“特色产业链+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加快建设生意帮、物联网家电创新云、众车联等行业云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文谷云、用友精制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跨行业跨领域的SaS平台,引导慈星、海天、雅戈尔等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行业发展能级提升。

强化技术“创新链”。宁波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栽树工程”,围绕智能制造关键领域,全力引进共建一批新型高层次创新载体。截至目前,共计引进培育60家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布局建设省、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4家,培育市、县两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160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2025”工程,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第一批已发布新能源汽车、智能器件、先进材料等8个重大专项,成功研制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目前,宁波市正积极打造基于鲲鹏系统的“5G+AI+安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为传统制造业升级筑牢产业安全防线。大力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今年1—9月,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3.3%,比201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优化智造生态“服务链”。宁波大力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3315系列计划”。截至今年9月,累计引进制造业人才团队项目733个,实现产业增产近700亿元;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连续18个月全国第一。全面深化产金融合,积极推动银行机构紧跟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优化制造业信贷资源配置,向智能制造等核心领域倾斜,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争先提速”。深入开展“三服务”“三联三促”服务企业行动,依托市8718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改造升级“政策云”,累计推送政策44.5万余条,企业网端查询超165万次。加快构建“一十百千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精准服务全覆盖。

做好数字化赋能“融合”文章

杭州市紧抓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契机,扎实推进“一号工程”,在深入实施“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即100个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攻关项目、1000个以工厂物联网为方向的推广项目、10000个基于“云端服务”的普及项目和数字工程服务产业培育工程,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市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用地三亩以上的规下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0%,厚植杭州“网络化集成制造”和“产业生态自我进化”能力。

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已组织实施攻关项目139个,完成投资14.5亿元;实施数字化推广项目1090个,完成投资155.72亿元;实施数字化普及项目14442个,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65%以上;筛选确定“云端服务”供应商105家,实施“企业上云”项目22641项(历年累计数)。在全域数字化改造氛围驱动下,企业投资积极性显著提升。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立项备案项目1173个,新增立项项目计划总投资307.74亿元;已开工项目数648个,实际完成投资65.33亿元。

深化“两化”融合,加快动能转换

温州市通过坚持数字赋能,深化“两化”融合;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这两个“坚持”,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航天云网落地温州,获批省经信厅“数字经信”试点项目。2017年以来,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3个,瑞安获批为“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完成1家数字化园区、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40个工业互联网App的评选、建设。新增上云企业超3万家。

二是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2017年以来,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和试点示范项目4个,乐清电气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行业,形成以报喜鸟、奥康、庄吉等企业为代表的鞋服个性化定制企业群。2017年以来,全市新增“机器换人”服务公司20多家、工业机器人3942台。

三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2017年以来,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重点设计平台43家、省级企业研究平台153家,全市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达6家、市级26家。加快提升浙江创意园、乐清工业设计基地等2家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成温州时尚智造设计中心,形成良好的创新设计氛围。

四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和人才引培。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计划,2017年以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91家。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增长25.6%。同时,出台人才新政“40条”,建成2个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2018年,每万人人才资源数综合评价从全省倒数第一跃居全省第二。

融合应用、科技创新“双突出”

湖州市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牵引,以“绿色智造”为主线,持续打好传统制造业高新化的“组合拳”。

突出融合應用促提升。一是实施百项“机器换人”,引导全市制造业生产模式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截至目前,湖州市在役工业机器人577台。二是开展百项“两化融合”,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县区全覆盖。今年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家,累计达19家;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达到6家。三是推进百项“智能制造”,建立102家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库,率先开展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已有5家企业建成省级无人车间、工厂。四是实施千家“企业上云”,今年新增上云企业3100家,累计1.2万家,完成率居全省前列。

突出科技创新促动能。一是大力培植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达到85家。二是大力推动创新品牌。截至2018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覆盖率达到90%。打好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优秀新产品、湖州首创产品等创新组合拳,2019年1—9月,全市传统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5.6%,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三是大力引育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传统制造业引育创新人才、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着力增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135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2人,数量居全省第三。

以数字化、智能化打造传统制造业新优势

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是嘉兴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首位战略,也是实现嘉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内容。为此,嘉兴市围绕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企业上云行动、智能化技改“十百千万”行动等专项,努力打造形成传统制造业新优势。

一是智能化技术改造全面加速。今年以来,全市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完成投资211.4亿元,新增购置工业机器人1891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914项、验收294项,省级重点高新技术产品鉴定6项。同时召开多场行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特别是平湖市服装行业数字化做法获得广泛认可。

二是企业上云全面加速。推进企业深度上云、上平台、用云,逐步实现云计算深度应用,通过业务重构和数据整合提升企业价值链,打造可复制的深度用云行业解决方案,全市企业上云累计2.45万家。

三是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推进嘉兴市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支持嘉兴睿航至臻科技公司列入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服务支撑单位,浙江汉脑数码等15家企业被推荐为省级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新凤鸣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共享物流服务平台等4个项目被推荐为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创新驱动力

金华市以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为抓手,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在2019年1—9月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一号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金华充分发挥本地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实施“百项百亿”数字化改造行动。浙江龙芯智慧产业园项目落户金义都市新区,目前已有43个项目签约落地。2019年1—9月,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增速全省第一;新增上云企业3万余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提升至88.39,居全省第4位。传统制造业领域共实施市重点技改项目371个,认定“机器换人”示范企业191家,新增在役工业机器人120余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到19.2%、42.2%、39.9%。

深入实施“8710”科技支撑行动,增强创新驱动力。通过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八大重点细分行业,围绕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发机构建设、“卡脖子”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研发投入、“百博入企”服务、全球资源对接等实施“七大行动”。积极融入长三角C60科创走廊,全市92家高新技术企业、15个产业园区加入科创走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首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28家,第二批申报160家。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27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三抓”数字式改造提升

绍兴市深化数字经济赋能,通过三大抓手,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1—9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02.4亿元,同比增长8.5%;五大重点传统产业实现增加值529.5亿元,同比增长11.8%。

一“抓”数字经济。绍兴全面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制定实施《绍兴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积极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招引中芯国际、怡华电子、北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大湾区“芯”高地;成功创建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小镇初具雏形。今年1—9月,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3%。

二“抓”工业互联网。通过编制实施《绍兴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深化“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战略,构建“一区域一平台、一行业一朵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体系,陀曼智造轴承云、创博龙智袜业云等6个平台被评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1—9月,全市新增上云企业3500余家,累计超过2.9万家。

三“抓”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编制出台《绍兴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在纺织、印染等13个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今年1—9月,全市新增购置工业机器人1620台,在役机器人累计达10558台。

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衢州市坚持产业为王、优势再造、动能培育,聚焦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

抓动能培育,促数字转型。一是抓改造。组织实施《衢州市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培育100家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企业,抓好100个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以来,累计上云企业6200家,在役工业机器人1634台,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357个,传统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两年两位数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万元/人·年,居全省前列。二是搭平台。出台大科创专项政策,加大数字经济支持力度,组建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成立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和数字经济产业联盟,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引进阿里巴巴、智网科技等国内知名数字经济企业。

抓精准服务,促环境优化。一是统筹服务载体,强化资源共享。建立网格化“组团联企”工作机制,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产教融合、数字化改造以及帮困解难等个性化服务。二是构建服务平台,推动闭环落实。依托浙江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上线衢州市政策信息服务平台推行涉企政策宣传及资金申报兑现网上操作,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腿”。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率。突出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深化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部门内串联和部门间并联的服务流程,专门开发企业政策线上兑现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在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100天”基础上,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省级试点,确保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同时,严肃查办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坚决破除发展壁垒。

以数字化技术提升发展质量效率

舟山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切实围绕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机械制造等行业,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促进优化升级发展。

一是推进智能化改造。每年在全市实施百项智能化改造项目,重点实施大洋兴和水产品智能工厂、良海粮油的粮油智能工厂等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3年来累计实施智能改造项目300余项,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600多台,重点行业内骨干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5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升10%以上,一线用工人员年减少7000人以上。

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重点抓螺杆、水产加工等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引导企业从资源上云,逐步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数据上云升级,今年1—9月完成企业上云1294家,累计近3000家。

三是推进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舟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认定7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务机构,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全市已完成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40余家。

练好数字经济“内功”,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台州是制造业大市,也是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全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以制造业为主战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全市有6个县(市、区)入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今年前三季度,以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为主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6.7%,高于全省33.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

台州统筹产业发展的“内与外”关系,既要练好“内功”,又要眼睛向外。其中,“练内功”就是指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做优存量,主动补齐短板,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今年,台州重点实施100项数字化转型和100项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大力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同时,坚定走好科技新长征,重点抓好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每个千亿产业和县(市、区)都建设一个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其中6个列入省级创建行列,2019年全省综合体扶持资金的20%投向台州。并且,全面启动实施企业管理创新五年行动计划,按照“三个100”和“三个全覆盖”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改造,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大提升。

此外,台州作为今年全省唯一的地级市,参与了全省数字化小微企业园标准暨《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建设运营通用要求》标准的起草、制定及发布。

以产业智能化改造谋划转型升级

丽水市创新运用“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努力推动生态工业“第一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成效初显。2019年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

以产业谋划促转型。生态工业发展方面,丽水坚持工业经济为“第一经济”,谋划出台丽水市生态工业发展“31576”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创新能力提升、绿色发展引领、对接资本市场、两化深度融合、精准服务企业五大行动,推动金属制品、汽车配件、木制玩具、泵阀制造等12个具有特色优势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数字济发展方面,丽水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谋划出台丽水市数字经济“12358”五年行动计划,引导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广PLM、ERP、MES等系统和机联网应用普及,推进关键环节、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推广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建立全市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特色行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

以智能化改造促转型。丽水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提高智能化改造扶持力度,项目补助比例从原来6%—8%提高到12%,最高限额从1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进一步明确对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按照设备购置款的20%比例予以奖励,全市累计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000余台;强化示范带动,在全市组织开展10个分行业智能化技改试点,其中缙云机床、青田鞋革、庆元竹木加工、松阳不锈钢、云和木制玩具、龙泉汽摩配、开发区合成革7个行业先后列入省级试点。同时,丽水每年编制实施智能化技改示范项目计划,以示范项目的实施带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强化服务保障,成立丽水市智能化技改推广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服务;积极培育智能化技改专家指导组和工程服务公司,先后成立金属制品与汽车零配件行业等6个市级专家指导组,培育浙江爱易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工程服务公司。

猜你喜欢

上云全市制造业
高速公路视频上云架构及视频智能分析
高速公路视频上云工程建设浅析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自然资源应用系统“上云”研究与探讨
企业上云成数字化转型必经之路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