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浙江基层人大创新“密码”

2019-02-07

浙江人大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密码浙江试点

浙江是改革创新的先行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实践同样精彩纷呈。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来,我省各级人大立足实际、创新载体、优化机制,在探索实践中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有的还被赞誉为人大工作的“金名片”和创新样本,演绎着人大制度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为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提供了浙江素材和浙江经验。

基层人大工作创新是人大制度創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浙江人大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积极鼓励地方创新。一方面,对刚“萌芽”的新做法,不急于“催熟”“摘果”,也不“一棒子打死”,使之有足够的空间“自然生长”,经受实践检验、时间拷问。另一方面,对已经被实践证明的好经验好做法,看准了就试,试对了就推,不失时机全面推广,让“盆景”变成“风景”,推动全省人大整体工作发展。破解浙江基层人大创新的“密码”,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激发制度活力,鼓励在人大制度框架内探索创新。人大制度的设计原理是开展人大工作的遵循准则。浙江省人大历来重视营造在制度空间内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鼓励和支持基层人大在激活、做实法定职权上大胆探索实践。在浙江,温岭“参与式预算”、宁海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等创新实践,走过十多个年头不断焕发生机,就是把创新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有效行使上,立足人大职能,撬动综合行权,最终获得最可靠、最持续的内生动力,并成长为可借鉴、可推广的复制样板。

注重问题导向,树立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创新思路。浙江基层人大的创新实践不是为了“赶时髦”“夺眼球”,追求轰动效应,而是紧扣党委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期盼,解决迫切难题。票决制工作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宁海县力洋镇老客运站改扩建过程中出现的“钉子户”问题;云和县人大开展特定问题调查,针对的是当地政府 “家底”不清的现状;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全覆盖,就是为了健全“两联系”制度的落地落实。这些创新实践大多解决了现实难题而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从而在各方面支持下持续深化,破蛹成蝶。源于问题倒逼,从而萌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微创新”,在解决问题中深化机制创新,用制度保障民生问题解决,这是浙江基层人大工作探索一直遵循的逻辑。

坚持务实有为,抓住有利时机放大创新试点功效。正如当前正在开展的街道人大工作试点一样,在全省部署、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适时制订相关地方性法规,是今年以来推动基层工作的又一大亮点。对于法律有依据、实践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的地方人大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省人大积极作为,通过召开各级人大交流会、现场观摩、代表主题活动等形式在全省面上推开,并建立每年召开各级人大常委主任学习会,系统总结、交流各地人大创新经验,每两年开展一届“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评选活动,以制度化方式推动形成“创新—深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永葆基层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密码浙江试点
密码里的爱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密码抗倭立奇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夺命密码
浙江医改三部曲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