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合作能力的几点体会

2019-02-06林隆基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合作性重难点分数

林隆基

合作中,往往有着相对明确的目的,是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的。与传统课堂不同,合作交流期间学生将变得更为活跃、积极。而针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可取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让他们问题解决能力有所提高,于短时间内完成既定学习任务,集思广益获取课堂知识。

一、选择恰当培养时机

课堂上,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要精心选择恰当培养时机。其中,在课堂重难点部分教学时,当学生出现了“卡壳”情况,可组织他们进行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攻克难点知识。在独立操作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合作学习对学生合作能力加以培养,让他们共同解决操作中的相关困难和疑问。争议发生时,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时机,要把握好每一个培养时机,促进他们合作能力得以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时,可结合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小数除法意义,用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堂上,当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重难点知识学习时,可抓住这个时机,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接着,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妈妈去菜市场买萝卜和番茄,萝卜和番茄的单价分别是0.55元、1.2元,小明妈妈买萝卜花了1.1元,买番茄花了3元,请学生合作计算买了多少千克萝卜和番茄。合作学习中,学生将集思广益,用1.1÷0.55=2(千克)求出买萝卜2千克,用3÷1.2=2.5(千克)求出买番茄2.5千克。待学生求出正确结果以后,可要求学生在小组范围内针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展开讨论。期间,学生将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总结出要先通过移动除数小数点让其变成整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整个过程,抓住恰当培养时机,让学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牢牢掌握了课堂重难点。

二、创设合作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现实,它有着探究性、应用性特点。在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时,要创设一些适宜的合作问题情境,鼓励他们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共同解决情境中现实问题。对于合作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不能进行盲目设置。同时,要关注他们现有数学基础,对问题情境难度进行把控,不要过于简单,以激励他们能够积极参与问题情境下合作交流活动,慢慢养成一定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一课时,可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这时,有的学生会说道:“含棉量100%。”有的学生会说道:“含钙量14%。”当学生初步理解百分数意义以后,可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合作性问题情境:一根绳子长97/100米,减去了它的75/100,观察讨论百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分母是100的分数吗?基于合作性问题情境下,学生在讨论交流期间,将自主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构建,讨论出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二者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但分数可单独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而百分数不能带单位且只能表示数量关系。在这样一个合作性问题情境下,学生的合作能力将有所提高。

三、经历合作问题解决

传统课堂上,更加重视对概念、法则、公式的讲授,不重视问题探究过程,阻碍了学生合作能力养成。针对这一种情况,要在关注学生“双基”发展基础上,以合作式学习为主,为他们创造一些问题解决探究学习机会,让他们在严谨性、科学性问题探究中,得到更多合作交流体验,共同经历问题解决全过程,理解合作重要性。这种必须经历与他人合作的问题解决实践教学策略,非常有助于学生取得学以致用学习效果,促使他们拥有一定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一课时,当学生能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特点以后,可为学生创造一个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课堂上,先用扇形统计图直观展示某林场育苗基地杨树、柳树、松鼠、柏树、槐树树苗所占比例分别是33%、25%、15%、10%、17%。接着,说明柳树共有3500棵,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三个问题:林场树苗总数是多少?槐树、杨树有多少棵?松树比柏树多百分之几?在第一个问题解决中,学生将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出用“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的方法进行解答,用3500÷25%=14000(棵)得到树苗总数是14000棵这个正确答案。在第二个问题分析中,学生将合作讨论出其目的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进而用14000×17%=2380(棵)、14000×33%=4620(棵)两个公式解答出正确答案。在第三个问题分析中,学生将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要将柏树数量看作单位1,再用(15%-10%)÷10%=50%求出正確答案。通过经历合作解决问题全过程,学生将从中养成良好合作能力。

四、组织有效合作学习

在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时,要重视组织相对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要注意强调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于互动中发布相关合作学习指令,以把控好每个合作学习环节。同时,在合作学习组织中,要将组员人数控制在3~4人范围内,以避免小组合作无效问题的发生。另外,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主问题或主任务,再有序控制自学、互学、展学三个合作学习阶段,最大程度提高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分数乘法》课堂知识学习完以后,可先准备好“分数乘法”微课视频,播放微课视频之前,与他们展开交流:“这个微课视频应该呈现哪些内容呢?”互动中,有的学生将说道:“要呈现分数乘分数、单位1、倒数内容。”有的学生将说道:“要呈现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待互动结束以后,继续追问:“这么多知识点,你想怎么整理呢?”有的学生将提议:“可以将所有知识点制作成一份手抄报。”当学生提出这个想法以后,将他们分为4人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制作手抄报,以“分数乘分数”为中心点,介绍“子子相乘母母相乘”等内容,并向全班学生展示本小组手抄报内容,让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期间,学生的合作能力将有所提高。

综上可知,受教学改革片面化、低效化的影响,许多学生尚未养成一定合作能力。针对这一种情况,要严格遵从趣味性、主导性、自主性、多样性、实践性原则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再精心选择恰当的合作能力培养时机,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合作问题情境,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慢慢养成高水平合作能力。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合作性重难点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算分数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中职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