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

2019-02-06苏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发展研究数据分析

苏超

关键词: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数据分析

摘 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是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测度指标。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其文化建设与传承尤显重要。文章在纵览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研究的基础上,详述了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研究及建设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2-0135-04

1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研究纵览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机构数量为3,166个,从业人员为57,567人,图书总藏量為96,953万册,总流通人次为74,450万人次,财政拨款总计1,722,791万元[1]。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呈上升趋势,公共图书馆事业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图书馆发展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馆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相关研究文献不胜枚举,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整体性研究。主要包括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研究基本模式为“现状—问题—对策”。②围绕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评估角度、政策法规角度、社会发展角度等,如:李丹[2]等通过图书馆历次评估定级标准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改革的发展之路,冯佳[3]辩证地分析了地方公共文化法规与公共图书馆发展之间的关系。③公共图书馆的未来服务研究。主要包括微博服务、外包服务、图书馆营销、志愿者参与等。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社会公众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国家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是“人”,最后的落脚点也是“人”。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一个人口大省,虽然长期致力于文化强省建设,但受经济条件、政府制度、公众意识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取得的效果并不很明显。笔者认为,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2 河南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概述

按照时间划分,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河南省首个公共图书馆建立至1948年、1949年至1978年、1979年至今。研究人员主要研究的是各时间段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在设施、服务、制度等方面的发展,以梳理图书馆发展脉络为主,如:刘芳[4]的《河南省县级图书馆发展研究(1910—1948)》,冉笠[5]的《发展中的河南图书馆事业》,高彬[6]的《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图书馆发展研究》等。

2.1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

河南省图书馆学界普遍认为,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兴—衰—复—衰—复—兴”的过程。河南省1909年成立第一家公共图书馆,至1936年共建设了159家公共图书馆,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该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顶峰;1938年,因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我国图书馆事业遭受重创,大量馆舍、书籍等被毁;1949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开始复苏,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也从1949年的2家增加到了1960年的33家,但随后经历了十年“文革”,公共图书馆的数量缩减至13家;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再次复兴,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数量逐年递增。

2.2 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

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多以省内已有的图书馆联盟为对象,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目前,河南省图书馆联盟主要有三种形式,即高校图书馆联盟、公共图书馆联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在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中,虽然有部分地区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管理系统不统一、资源重复建设、图书馆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联盟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致使联盟服务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2.3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上,以老年群体与少儿群体为主。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建于2012年,建设时间较晚,由此可见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在少年儿童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河南省公共图书馆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存在服务形式单一、缺少针对性等问题。研究人员还针对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读者群结构进行了总体分析,挖掘了读者流失的原因[7]。

2.4 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研究

针对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分馆制建设模式上。相关研究显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可采用校园模式、社区模式、主题馆模式、城乡网络化模式等。

2.5 河南省农村地区图书馆建设研究

相关研究显示,河南省一些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针对农村地区的服务明显不足,特别是在豫东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的馆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图书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如信阳市平桥区图书馆通过建设18家标准化乡镇公共图书馆,初步搭建了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8]。

3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

3.1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机构数量为158个,位居全国第三;从业人员2,911人,位居全国第五;图书总藏量为2,874万册,位居全国第十一;总流通人次为2,951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七;图书外借册次为2,097万册次,位居全国第八。2017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为42,615万元,拨款数额位居全国第十五;新增藏量购置经费为5,808万元,位居全国第十二;人均购书经费为0.608元,位居全国倒数第三;购书经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13.7%,位居全国第十一;新购图书202万册,位居全国第十一;阅览室座席50,000个,位居全国第六,详见表1。

表1显示,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整体趋于向上,近年来发展得更加迅速。但相关数据也显示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机构数量虽多但人均建筑面积较少。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却位于末位,说明公共图书馆机构数与人口数量不匹配。二是从业人员总体数量多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所占比例不高。相关数据还显示,近两年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数量有所减少,这与行业大发展极不协调。三是财政拨款明显不足。2017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虽然达到42,615万元,但与其他省相比差距还很大。此外,购书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不高,仅为13.7%。四是图书藏量不足。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以人为单位计算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位居全国末位,这与财政投入、图书馆机构数过少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五是人均购书经费偏低。财政拨款偏少加上人口数量多,直接导致河南省人均购书经费偏低。2017年,河南省人均购书经费仅为0.608元,而位于全国首位的天津市的人均购书经费高达7.964元,是河南省的13倍。

3.2 资源建设情况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藏量为2,874万册,其中图书2,360万册、古籍111万册、报刊334万册、视听文献28.41万册、缩微制品1.23万册,其他文献39.36万册。由此可见,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结构虽然基本合理,但数量偏少,需进一步加强文献建设。

3.3 服务开展情况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2017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共组织各类讲座4,192次,参加活动人數78.06万人次,分别位居全国第五、第四;举办展览1,444次,参加人数160.77万人次,分别位居全国第五、第十七;举办培训班2,170期,参加人数14.27万人次,分别位居全国第八、第五;开展基层培训、培训辅导4.6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七。以上数据说明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讲座、展览、培训活动等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其开展的服务虽然得到读者认可与接受,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广东省2017年举办各类讲座8,394次,是河南省的2倍。

3.4 延伸服务情况

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指其在实现基本知识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本馆的馆舍、馆藏、馆员、设施设备等资源为读者提供外延性服务,主要包括延长开馆时间、配备流动图书车、建立图书流通点、举办专家讲座、开发读者资源等[9]。《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2017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流动服务书刊借阅人次为116.12万人次,流动服务车书刊借阅册次为119.76万册次,这两项指标数位居全国第一的是浙江省,其数据分别是河南省的2倍和5倍。此外,分馆建设也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内容之一。2017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数量为476家,位居全国第一的江苏省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数量是3,787家,是河南省的8倍。以上数据说明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在延伸服务方面还有所欠缺,服务辐射面积有待扩展。

3.5 网络建设情况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共有计算机9,757台,位居全国第六;图书馆网站访问16,185,946页次,位居全国第二十。自2002年国家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以来,河南省文化共享分中心致力于文化信息网络建设,目前已实现信息网络在全省的覆盖。公共图书馆网站访问页次偏低说明网站利用率不高,这与公众的认知度偏低有一定关系,也说明公共图书馆的宣传不到位。

4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

2016年,河南省出台《文化工作要点》,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重点推进全省53个贫困县的文化扶贫工作,以及加大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继续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培养乡土文化人才。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注重有用、适用、综合、配套,统筹建设、使用与管理,加快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针对发展现状,紧紧围绕构建均等、标准、普适、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在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与供给、宣传及人才培养方面深化改革,逐步提升本省的文化力量。

4.1 制度建设方面

河南省政府应完善资金投入政策,对本省各区域进行摸底、划分,依据各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等制定资金投入政策。同时,政府还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投资或捐助等方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

4.2 设施建设方面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加大图书馆分馆建设力度,建立社区图书馆、家庭图书馆、农村大队图书馆等,搭建图书馆设施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范围,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此外,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还应再造公共图书馆与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空间,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功能。

4.3 资源建设与供给方面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供给应以需求调研为基础,掌握公众基本需求,按需建设标准化的数字资源与纸质文献资源,制定多级、链条式资源配送线路,实行“订单式菜单”服务。

4.4 宣传方面

一方面,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依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精神构建主流舆论矩阵,依据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偏好,通过网络微平台、电视媒体、报纸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另一方面,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还应开展个性化服务,如阅读推广、创客空间等,并使其品牌化,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能。

4.5 人才培养方面

公共图书馆要想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充分发挥效用、促进发展、创新服务,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撑。因此,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科学划分业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比例,增加高级人才的职称晋升渠道,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陆续出台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意义重大,对公共图书馆实现更快、更好的發展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也应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文化强省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8[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44-45.

[2] 李丹,申晓娟,王秀香,等.新起点 新视野 新任务: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成人馆部分)评估定级标准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2):4-17.

[3] 冯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中的公共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3):91-102.

[4] 刘芳.河南省县级图书馆发展研究(1910-1948)[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

[5] 冉笠.发展中的河南图书馆事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1984(3):7-9.

[6] 高彬.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图书馆发展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

[7] 曾雯雯.图书馆读者群结构及流失的应对策略:以河南三所公共图书馆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240-241.

[8] 王宏鑫,仝亚伟,周云颜,等.走向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化平台:河南信阳“平桥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4):4-15.

[9] 吴汉华.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含义与边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21-26.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19-11-05

作者简介:苏 超(1980— ),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发展研究数据分析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