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本道课程”,彰显校本特色

2019-02-06田桂花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课程

田桂花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领域和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主张与办学理念,表达着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学校的特色主张只有显性地着力于学校课程层面,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并体现出特色教育的应有价值。根据新时代新的需要和特点,学校于 2016年提出“本道教育”的特色办学主张,以“坚持本真底色,追求灵动个性”为基本要义,以“儿童本位、道德本体、立人本色”为思想核心,整体建构支撑“本道教育”实施的核心领域——“本道课程”。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在现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科学地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加以统整,使其成为一个合特色目标、合校本条件、合学生需求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攀升,学校充满活力,师生和谐发展,受到地方干群的一致好评。

关注建设背景,明晰理念目标

建设背景

碧桂花城学校是碧桂园(博实乐)教育集团中的一员。创办于 2003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短短 15年时间,凭着一贯的精品意识与不懈追求,已成功走出了一条打造大佛山乃至华南地区精品名校之路。

学校立足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在继承原有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本道教育”的核心办学理念,确立了“身心健康、道德高尚、智慧乐学、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五大层面的学校育人目标指向。同时,学校明晰了“本道课程、本道课堂、本道学生、本道教师以及本道文化”五个维度为特色建设载体,进行了项目架构,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这些都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也指明了建设方向。

本道课程是本道教育的核心载体,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坚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让其都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最好的自己。具体体现为四个“课程主张”和四点“价值取向”。

理念目标

1.明晰本道课程的价值主张

本道课程以“儿童本位、道德本体、立人本色”三本价值观为思想核心,主要关注四点:一是聚焦立本:强调儿童取向、儿童需求。二是倡导乐道:强调道德引领,乐学益智。三是回归儿童生活:强调生活即课堂。四是追求灵动个性:强调尊重差异,优化选择,适性发展。在课程实施中体现出多元化和灵动性,让学生从天然所具的活力中自由选择,探寻儿童成长规律,办适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育。

2.坚持本道课程的建构原则

在本道教育的思想内涵引领下,学校的本道课程建构主要遵循如下五大原则:一是坚持本真性,二是强调生活性,三是关注适切性,四是体现融通性,五是追求悟道性。

华人时刊·校长

这样从本真思想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需要,实现跨学科教育,从而让学生实现三维目标的高水平达成。

3.确立本道课程的建构目标

本道课程建构的总体目标是:在“本道教育”的思想引领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成为“身心健康、道德高尚、智慧乐学、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合格公民。

立足校本需求,優化课程建构

按照本道教育的思想要求和本道课程的建构理念、原则,现对“本道课程”建构的基本体系特制“一览图”如下:

本道课程体系一览图”主要体现的指导思想是“三性”,即:本真性、适切性、悟道性,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按照“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育德类课程”这三大板块来建构,其中突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建构,同时,注重学生品德修为的提升,开设了个性化的育德类课程。又充分体现“本道课程”的“学生本位、学科贯通、快乐体验、乐道生长”的课程思想。现具体阐述如下:

整合优化国家基础课程

国家基础性课程属于普及性课程,我们围绕“本道教育”主题,将课程分为语文漫道、数学乐园、英语交流、体育天地、艺术世界、科学探秘、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等八大领域的课程。在保证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又对国家课程进行了综合性的整合。

综合开发拓展类课程

学校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综合开发了能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实现自身的适性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学校拓展性课程分为学科拓展课程、乐道园社团课程、特长

生专修课程和研学综合课程。

1.学科拓展课程(年段必修)

读写类课程。碧桂花城学校营造了很好的读写平台,引导学生多读,带着思考阅读,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着力把写作塑造成一种兴趣,一种记录生活的习惯。读写类课程主要包括:语文课外阅读、情境作文课程和英语课外阅读,其中语文课外阅读主要包括语文教材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名著阅读指导课等。情境作文指导课主要包括“序列化作文指导、开放式多元化作文指导、编撰情境作文教学校本课程”等。英语课外阅读主要包括绘本教学和 Phonics教学,其中, Phonics教学也称为元音拼合法,是来源于英国等英语为母语国家适宜儿童的学习方法。国际音标是传统的标音法,Phonics是针对儿童学习特点,适合儿童学习英语语音的注音系统。经多年实践,我们发现孩子在掌握了 phonics后,认字能力大大提高,所有孩子都能进行自由阅读。

思维类课程。我们认为:构建具有时代意义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特色课程体系,能使孩子们不仅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成为了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具体实施方式:保证每周一节课 40分钟,主要采取活动实践,学生自主策划,与其它学科整合等方式。

艺术类课程。为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兴趣,学校增开了舞蹈、钢琴、写字、竖笛、葫芦丝等特色艺术类课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适合学生选择参加,此类课程开设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师资问题。

2.乐道园社团课程(选修)

乐道园社团课程是属于学校校本课程,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使学生在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中激

华人时刊·校长

发思维、熏陶品性、发展特长。此课程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分为语言类、思维类、运动类、艺术类、实践类五大类别。周一下午六、七节课开设运动、艺术、实践类课程;周三下午六、七节课开设语言和思维类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每个学期可以选择两门不同的课程进行走班上课。

3.特长生专修课程(专修)

特长生专修课程是为有专业特长的孩子们量身定制的专业发展课程。参加此课程学习的孩子是通过严格的选拔产生的。老师们经过不断摸索,刻苦钻研,为每个孩子定制的个性化课程,即:为每个孩子制定学习、训练计划,用科学、严格的课程教学来强化技能。近几年,我校的舞蹈、足球、书法在区乃至全国都获得过许多大奖,很多孩子借助这个平台走上了专业化发展之路。

4.研学综合课程(必修)

此课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是以学生体验为主的课程设置。打破学科边界,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这些课程中,孩子们在体验中感知,在探究中成长。

班级国际班一年级

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具体落实

课程 UOI 科学探秘、城市穿越、帐篷节、军营解密、走近佛山

每个学年第一学期,安排研学课程体验月,每个学生参与年级相应的体验课程。

亲子实践每学期一次。

育德类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为立人之根本。育德类课程借助活动引领孩子实现品行的提升。

1.分类课程目标课程

“四节五礼”活动课程坚持活动育人,加强体验教育、仪式感教育,让学生在校园节日和典礼中感受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培养阳光个性,提升自我。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开学典礼、散学典礼、毕业典礼、开笔礼、入队礼。

养成教育活动课程用精细化、标准化、循环往复化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力量,支撑自己行走。

学校把学生的各项常规行为细化成若干个具体目标,如:文明礼仪、读写三姿、课间秩序、餐盘摆放等等。每个星期以落实一个目标为主。

2.安全体验课程

懂得安全是生命的保障,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珍爱生命,习得逃生技能。

自主建立“安全教育中心”,设置六个功能室:地震体验室、逃生体验室、风暴体验室、交通碰撞体验室、心肺复苏急救体验室、灭火体验室。对每位教师进行先期培训,每学期、每班设立一节安全体验课,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从活动中学习安全知识,真正把安全知识变成自身的本领。

3.感恩回报活动课程

学会爱自己,爱身边为自己的成长默默付出的人,并学会关注生活的环境。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发自真心、用真情学会感恩,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借助母亲节、教师节、父亲节等开展感恩体验活动。例如,母亲节教师活动:低年级护蛋、中年级孕妇体验、高年级换位一天。父亲节时在学生中开展“我为爸爸打一天工”“我给爸爸写一封信”等活动来感恩父爱。重阳节时会组织学生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教师节为老师送祝福等活动让孩子体验、表达。

4.心理健康课程

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全员参与,共同关爱每一个孩子。班主任不定期在班上召开心理辅导课,各年级每学期举行团康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感受正能量。每个学期共青团和少先队都要分年级举行团队活动课。

5.志愿服务活动课程

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和行动,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行动,在道德上实现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转变。“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学校不定期开展义卖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每学期初中的学生开展“爱心支教”活动。

华人时刊·校长

6.传承励志活动课程

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德育教育的素材,传承历史文化,发揚民族精神,培养时代要求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知晓节日所蕴含的寓意和精神。如:端午节时组织学生举行包粽子活动,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重视教材建设,落地高效课堂

理性研究,优化教材建设

1.校本教材建设的基本方向

学校一贯十分重视校本教材的建设和实施工作。教师能深度把握现代课程主流理念,结合学生兴趣需要研发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宽广平台。

截止 2016年 12月,学校已经研发了包括语文、英语、体育学科方面的校本教材 8本;德育教育的安全教育的校本教材 1本,这些校本教材体现了学校在学科特色课程方面的有益尝试,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提升,是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有效补充。

2.校本教材建设的基本定位

校本教材建设紧紧围绕“本道”的思想进行校本开发,在稳定性的、系统性的教学思想的统领下进行开发,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风貌的校本教材,体现学校鲜明的文化特征,并服务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努力培养个性鲜明的学生。

我们强调校本教材建设,既要符合新课标要求,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校本教材的实施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渠道,最后要落实在学生身上,被学生体验,成为学生独特的学习经验和个性体验。教师作为教材的开发和实施主体,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学科建设特色基础上,通过研究教材、开发教材、实施教材实现专业化提升。

3.校本课程教材建设的内容要求

我们的校本教材建设,在“本道”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能分类别、按序列、成体系地进行。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对内容文本要求较高,主要是保证“五大要点”,做到表达准确,建设到位,即:指导思想、编写原则、编写要求、教材内容、评价标准等。

学校课程中心和德育处合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编写了《德育体验式课程教材——习惯养成读本》《安全体验课程教材》;英语组编写了《英语特色跨学科课程教材——UOI探究课程教材》等。现举一例阐述建设要求。

关于《习惯养成读本》系列校本教材建设。为了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实施德育课程的内容。学校开发了《我是小学生啦——一年级养成教育读本》,此读本着眼于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的培养。帮助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编写原则:编写教材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故事、儿歌、游戏,让学生能够融入充分的情感体验,从而习得能力,养成好的习惯。

基本内容:生活习惯。包括坐立行走姿势、合理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文明健康的餐饮习惯、讲究卫生、自理自立、勤俭节约等好习惯。学习习惯。养成正确读写姿势、乐于阅读、专心听讲、勇于质疑、学会倾听、勤于思考等好习惯。文明习惯。从最简单的问候开始,教会孩子进入校门和保安叔叔、值岗学生主动问好,面带微笑,迎接美好的一天。从最简单的礼貌用语到自觉的礼貌行为,让一年级的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材组成:第一,编写《碧桂花城学校养成教育学生读本》,既要有学习内容,并尽量做到了图文并茂,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加深印象;第二,又有相应的学法指导和有关内容的考评标准,对习惯养成而言,学法指导就是细致化、标准化的、可检测化的具体行为要求。第三,开发所需要的辅助材料,通常是指与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有关的材料,如报纸、期刊、影像、展品、画片、图表等。一些习惯养成的视频资料,如养成教育的视频资料,如餐盘整理的标准化程序,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另外还根据学生的德育活动定时出版期刊、校报等。

华人时刊·校长

教材评价:对校本教材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评价,主要看学生对教材学习践行的情况;我们还设计家长参与的环节,孩子的学校学习能在家得到很好地延伸,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

注重实践,落地高效课堂

为了让本道课程能在课堂上落地,我们在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以课堂模式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本道课程引领下的本道高效课堂,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明晰建设基本思想

我们课堂建设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点”上:(1)“生本立场”是着眼点。“生本”即以生为本,立足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用科学、切合的方式给每一个学生以适当、适量的教育与教学,即“因材施教。(2)“本真教学”是切入点。我们遵循“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真谛。追求教育的本质——“为了人,发展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知识,求得真发展。(3)“乐道生长”是落脚点。在“本道课堂”上,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达成智慧;要积累成功经验、不断总结反思,习得方法;通过“悟道”,使自己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昂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学生在“本道课堂”的濡染、浸润下实现自我的不断生长。

2.优化课堂模式架构

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是以建模为抓手。本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为:尝试预习——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整理悟道——致用实训。此模式的教学流程是按照五大板块逐层推进的。具体实操要求如下:

尝试学习阶段。尝试预习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活动,在这学习的初始阶段必然有“惑”,即问题。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力,模式强调把握住这个关键学习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这也为第二流程“提出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示交流阶段。展示交流是学生把预习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大家分享:读懂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对问题进行初步陈述。这是一个“疑思结合”的过

程,在这个环节,教师能够有效过滤和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产生“真问题”,即:确定课堂上要解决基于学生需要的问题、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能促进学生三维目标发展的問题。

合作探究阶段。“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表现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这是一个“研究问题”的过程,重点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适当引导。要注重小组内的合作和分工,实现“真参与”,做到人人有事做,要使合作产生价值,切实提升学习效益。

整理悟道阶段。整理悟道,解决问题,这是问题主线模式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整理悟道,让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能在“整理”中凸显并得以解决。教师要在完成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拓展性积淀之后,抓住关键,把握契机,发现生成点,并对学法进行有效指导,启发学生的能动性,以达到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目的。

致用实训阶段。“致用实训”属于“练”的范畴,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才能达成的。课堂要让学生学到带得走的东西。“致用”要求“练在点子上,训在关键处。”切实提高实效性。

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严密的知识学习和生成的过程,在此期间我们主要把握的是:明理悟道是根本,学生发展是宗旨。

3.科学实践“五度评价”

花城学校制定的“‘五度评价体系”设立的一级指标为三项:一是“目标定位”(占 10分),这里包含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二是“主体学习”(占 60分),从“预习的独思度、主体的参与度、合作的深刻度、过程的悟道度、实训的达成度”五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这里主要通过看学生的“学”,从而评判教师的“教”。三是“主导作用”(占30分),主要看教师的组织化程度、看教师教学的灵动性、看教学效果。从评价的权重看,这个评价表中,“主体作用”占了 60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引导教师教学的关注点的科学转移。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