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联合主办活动2019中国特色产业经济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2019-02-06魏晓文
魏晓文
2019年11月22日,主题为“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二届中国特色产业经济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主办,广东院士联合会、中关村二维码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协办,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承办,重点探讨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和方法。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潘晨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创新与品牌》雜志编委会副主任戴金星,广东院士联合会秘书长卢育辉等领导及嘉宾致辞。
主题报告阶段,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原主任王运浩,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毕文钢等专家学者围绕县镇经济、特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品牌建设等重大议题作了报告和讨论。同时,甘肃省武山县委副书记何敬忠,湖南省安化县副县长李德辉等地方政府的领导还分享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杜志雄在《特色产业与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力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县域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也是脱贫攻坚的载体和主战场。无论是推动经济增长还是打赢脱贫攻坚仗,发展好具有县域资源禀赋特点的特色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杜志雄研究员进一步指出,要发展好县域特色产业,尤其是涉农的相关产业,需要把握好六大演化规律:一是人气是最大的生产力。发展产业需要聚集足够的“人气”作为支撑;二是资源和要素流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更决定了利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的产业的拓展能力。因此,城乡融合的经济学要义就是要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这一更广的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半径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空间和价值增值幅度的大小。因此要充分地、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发展产业;四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好坏和竞争力大小,越来越由“卖”产品和服务向“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的转化程度大小;五是产业发展效益的大小,根本上体现为产业融合程度的大小;六是生态、绿色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基因和灵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在报告中谈到贫困地区在搞特色产业时要重视科技创新,要用现代科技提升特色产品品质,要注重地域文化的保护与溯源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关注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等。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在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引擎,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县镇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原主任王运浩深入讲解了特色产业如何坚持绿色食品认证,提升特色产品的品质管理及品牌化发展。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毕文刚全方位地阐述了特色食材的分类、标准化及真实性指标与溯源管理等。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李利军研究员深入讲解了特色产品的酿造和发酵,特别是食材的工艺技术及加工方法等。
本次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郜亮亮副研究员发布了《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中国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包括特色产业对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如何选准产业、如何建立产业发展与老百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等内容。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特色产业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大中发布《2019全国特色产业品牌发展趋势报告》,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周胜利做了《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村全面发展——湖北罗田县燕儿谷村企共建精准扶贫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