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
2019-02-06叶小芹
叶小芹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敷衍学习、假学习甚至不学习的情况。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入,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深度教学指的是让学生真正学习,学得真,学得透,学得深。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愿意深挖钻研,而且乐在其中,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就是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入研究数学的系统结构和教学规律,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科素养;学习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深度教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在小学数学中完成深度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要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内因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想尽办法来做好。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快乐和动力。数学知识包含很多相对枯燥的内容,老师要化繁为简,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有趣和实际用处,让学生更乐观地面对学习过程,开展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更加顺利。老师要想出好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在实践中运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努力战胜了一道有难度的数学题时,内心的喜悦会促使学生更热情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老师可以制作导学单,相关知识点的微课等。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况来拟定导学单,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探索和学习中,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微课内容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上传到相关的平台,让学生观看和学习。老师可以制定相关的问题,并收集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起点,开展教学。导学单和微课类似预习,但是胜于预习。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学习,也可以在课上学习。老师要掌握学生的自学状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随时给予指导。课前预习或者微课自主学习,都是实施深度学习的前提。学生课前的学习,可以明确基本学习内容,提前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或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点和兴趣点来听课,是有目的的一种学习,真正的学习。
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之前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先找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教材预习和相关的微课先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提醒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知道生疏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上面,可以利用旧的知识来解决新的知识。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引导得好,就会让学生从内在感觉数学知识的联系。学生通过提前积极主动地实践和思考,再回到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带领和讲解,明白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而高就是宽,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就是面积。学生动手实践和提前自主学习后,获得深度学习的机会,获得新知,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乐趣。
二、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明确每学期、每阶段、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是老师要关注的主要问题。运用主问题来引领学习活动的开展,来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主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展开课堂实践活動,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数学课堂中,一节课可以设立一到几个主问题,不要过多,每个主问题要对应一个学习模块,把解决主问题放在该模块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设计就是将主问题的解决过程作为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老师可以将导学单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当作是主问题;也可以把学生普遍认为的难点作为主问题;老师梳理出的重点或者课后练习中的重点问题,都可以作为主问题。在整堂课中以解决某个主问题的知识点作为主要目的,依据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有策略地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不同的知识点,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归类或者划分到某个学习模块中,逐一解决某个知识点,某个模块的各个知识点,进而解决各个学习模块。开展模块式学习活动主要是围绕主问题,由老师来组织和引导,在师生共同参与下的相对集中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围绕某一主问题来深入问题,深度学习,利用小组讨论或者交流展示,来开展模块式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老师就要充分了解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的境界。
由每堂课的主问题,循序渐进地累积到某个学习模块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完成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途径。因为任务单一,加上目标明确,让合作探究有更强更高效的方向。主问题可以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更独立、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相对线性学习活动来说,学生安排更加灵活,促使学生可以真正合作、深度学习。学生学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学习对学生终身有用的真东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成长,更好地发挥了学习的价值。老师的作用就是解决学生不会的,变为会的,除了教给学生不会的知识外,还要教给学生不会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学生才会深度学习。
比如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时,就可以设计主问题,倡导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提问统计有什么用处,如何将统计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等问题,吸引学生参与和研究。在收集条形统计图的信息资料中,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男女生的人数,或者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合作的方式来收集。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问和问题,根据统计图考考小组内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向深入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可以取决于一两个关键问题,好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更好地给予学生启发。课堂上用问题作为支点,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深度思考、辩论和探索。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让学习任务的过程成为一个自然学习的过程。
三、将学习和运用结合,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读书是学习,深度学习就要深度读书。使用也是学习,深度学习就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学好了知识,获得了相关的学习技能、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等,也非常有利于新的下一步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灵活运用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尝试运用学习的知识,在运用中深化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老师将知识教成技能,让学生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读和做就是必要的实践环节。老师对某个知识点,某个学习模块,引导学生完成了,仅仅是基础的阶段。总结和运用数学中的各个知识点和学习模块,是更加重要的环节。总结和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迁移学习,让所学知识可以获得更大的深化和提升,是学生形成概念、法则并进行储存的一个过程,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是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环节。
当下的课改,正着眼于学习本身、学生终身发展、生命成长。深度学习是要让学生提升认知程度,引导学生进入更深更广的一种学习境界。即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到社会也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在小学数学的每堂课中,每个阶段都要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和归纳的习惯,学生提炼自己的知识,学会更深刻地思考,才会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应试教育虽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但是如果不看形式和不良现象,更好地去理解应试教育,会让应试教育带给自身更多的正面影响。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比较直接的手段,相信运用好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考试时是不会错漏百出的。虽然存在高分低能现象,但这只能说明深度学习的基础阶段还不错,而运用能力或者实践能力并不强。深度学习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能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实践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各种好处。
深度学习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除了积累知识外,还会积累情感、体魄和思想等,量变引起质变。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科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学生处于积累的黄金期,深度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活学活用。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的高峰体验,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力。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将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获得一种深度学习的情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旨在促进学生的主动性,让深度学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学生的深度学习要有深度,就要老师学会适当地撤,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到深度参与学习。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学习理论都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将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是深度学习的必要操作。作为老师要深刻钻研、深度反思,让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学会和享受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小学生年龄小,老师要加以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鑫娅.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王艳玲.指向数学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中国教育学会小學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9(5):58-62.
[3]赵国防.深度学习:教学变革的时代呼唤——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教学研讨会综述[J].小学教学研究,2018(34):15-17.
[4]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未来课堂”教学研讨峰会暨全国第十二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一等奖精品课例展示活动[J].小学数学教师,2015(9):80.
[5]庞舒勤,赵庆林.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人民教育,2013(22):38-40.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