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类型分析及预防策略

2019-02-06王雨桐

西部学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发展中会面临很多不同的心理危机,主要的心理危机为环境适应型心理危机、情感困惑型心理危机、就业焦虑型心理危机等,这些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养成。针对这种情况,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纵向递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利用专业团队,横向教育,发挥教育资源最大优势,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危机;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0-0098-03

一、心理危机及现状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不难看出,大学生心理危机指的是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后随着自身状态和环境的改变出现对新的自我和环境难以适应难以把握的心理状态,如意志失控、思维不清、情感紊乱等。这种危机的存在具有共性,比如对新环境适应的焦虑,对人际交往的困惑等等,同时针对个体的不同它又具有个性。高职院校学生既属于大学生的范畴,其存在的心理危机具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一般共性,它又具有与普通高校不同的学制短、生源结构复杂、就业选择性单一等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存在特有的个性。心理危机的存在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方面,同时也会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时有发生,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有针对性地做出防范并予以解决,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的类型及成因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较为明显和突出:入学成绩较低、文化水平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低、自制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自主性,人文素养欠缺,人生目标不清晰,职业规划不健全等。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又具有动手能力强、对于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高、就业途径和目标明确等特点。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的发展中一定会面临很多不同的心理危机,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诱因大致有环境的改变,人际交往中与同性及异性相处时的困惑,就业途径单一竞争性大等等。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成长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其心理危机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环境适应型心理危机

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以后首先面临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从一个小的环境进入大的集体,从一个构成简单的地域单一型群体,变成地域多样化群体。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高中,随之产生生活环境的变化包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神生活的变化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由农村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到城市比较先进的智能的生活方式的转变,由单一地域人群共同生活的方式到全国各地不同习俗、不同习惯、不同理念的多样化人群共同生活的方式的转变,由自己一个人独占较大空间到6—8人共同使用较小空间的转变等。精神生活变化包括单一的娱乐方式到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的娱乐方式的转变,由相对较窄的信息传播途径到信息集中轰炸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转变等,选择的多样化导致对生活环境的无所适从。同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开始独立生活,独立掌控经济,独立适应陌生的环境,从被人安排被人照顾到自我安排自我照顾。在这个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无法自如操控转换而产生对于生活的恐惧对于环境的排斥,进而变得焦躁不安,无法正常地生活学习,无法正常地融入校园环境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等。这是对生活环境改变无所适从型心理危机。

其次是学习环境的转变。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成绩就较为平平,在学校时大部分都属于不被关注的状态,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过程中时时需要督促甚至监督。而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大多数是自我发现和自我吸收,教师的讲授已经不是全部的知识来源,更多的知识需要从图书馆或者网络中获取。从高中时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学习,到大学时的自主学习,这个转变使很多学生变得不知所措、难以接受,一部分原本希望通过学习环境转变进而提高学习水平的学生对于学习更加地无助和无望,进而消极厌学。一部分学生对于大学学习的理解本就是自由轻松和无人束缚的,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无人管束使他们更加放松和肆无忌惮,反映在学习中就是无故旷课、逃学等;久而久之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都会对学习绝望。

无论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还是学习环境的改变,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问题全部成为环境适应型心理危机。

(二)情感困惑型心理危机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单一,在这个单一的模式里对大学生而言有两种感情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是同性之间的友情,一种是异性之间的爱情。在这两种感情的建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由于我国的教育方式长期中重分数轻综合素养培养的缺陷,导致大部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差。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较为突出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且喜欢被人追捧。在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和睦相处是他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地域不同造成的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的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之一。由于每個人的个性特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同以及包容和涵养的程度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固有的别扭、敏感与冲动,想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同性之间的友情,是非常困难的。固有的思维方式、不知变通的相处方式,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与同性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困惑、压抑、孤独甚至对同学之间的仇视。长此以往心理上的各种危机就会产生。

大学生对于爱情的憧憬是非常强烈的,从高中时的被约束到大学时的无人约束,大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对爱情充满了渴望。相对自由的环境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较为放纵的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思想活跃开放,部分学生会产生错误的爱情观,认为恋爱的次数越多越能证明自己的魅力和能力,甚至有的学生同时和不同的人恋爱。扭曲的恋爱观会导致扭曲的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渴望爱情的到来,却由于自卑、胆怯或其他条件不足等原因始终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从而产生压抑、懦弱、内心焦灼、自惭形秽等心理,进而消极厌学,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甚至逃避现实。

(三)就业焦虑型心理危机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技能型人才,就业目标比较明确,同时相对单一。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分院的学生为例,他们的就业方向多为生产车间的一线操作工人,就业途径的单一导致就业的竞争压力较大。面临企业越来越减缩的人员需求、越来越严苛的选拔要求,还有企业对于学习成绩和量化考核的越来越重视,使得部分平时学习较为懒散缺乏自我约束的学生在就业时就会显现出明显的短板,充满强烈的失落感、焦虑感和挫败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强烈的不认同。有的企业更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对于在校时期的具体表现并不在意,这就导致在就业时有部分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将主要精力放在社团活动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面临淘汰,这种从优异的学生到不被接受的社会人的身份转变,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多为操作工种,动手能力较强,理论科研能力较弱。对于不想从事生产的学生而言,转行成为管理人员的困难较大,由于学历层次低,知识缺乏,高不成低不就的错误就业观,导致了就业时的焦虑恐慌瞻前顾后等的心理危机是非常普遍的。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危机,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大学生心理问题越來越突出的情况下,如何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纵向递进,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1.推进思政进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入学起,建立健全的思政课程体系,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武装学生的头脑,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同时,要将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让专业教师不仅传授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成为人生导师、思想领袖,让正确的、主流的思想意识慢慢地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当中,从根源上防止心理危机的出现。

2.增加情感心理学等选修课程,疏堵防治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的发展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有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等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调控能力相对较低,知识积累和人格养成都是学生的短板。利用选修课,增加心理学、情感心理学、交往心理学等科目,聘请专业教师为学生讲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调控,提高自我意识的支配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交友观,选择积极的可靠的伙伴形成彼此帮助相互扶持鼓励的关系,摒弃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的感情,可以有效化解因各种交往困难产生的心理问题。

3.合理设计课程,将职业指导贯穿全过程

将职业规划、职业指导、职业素养等重要科目贯穿三年的学习,以渐进的方式传授,帮助学生从最初的职业迷茫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合理定位,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岗位并做好合理的岗位规划;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简历制作能力、求职面试技巧等,帮助学生提高求职能力;通过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职业意识,并通过训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全面提高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时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横向教育,利用专业团队,发挥教育资源最大优势

1.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而往往学生管理的职责与任务要大于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每天往返于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如检查学生寝室卫生、检查学生出勤状况,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等等,将更为重要的学生思想政治引导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抛诸脑后。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并不是只源于辅导员自身,更是由于学校的管理方式及大环境的要求。所以培养专门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让辅导员精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从精神层面改变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精神引领行为,是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首要任务。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让辅导员工作更专业、更职业,让心理咨询更加常态化。

2.发挥榜样力量,构建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校园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尤其是生活在同一校园中的同样身份的大学生。选拔优秀大学生,或者同样有过心理问题但是经过帮助越来越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大学生,由学校定期组织举办大规模的小范围的交流演讲。在校园中逐步建立起充满正能量青春洋溢的校园氛围,让正处在困惑不堪中的大学生感染到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生活在这种积极进取的环境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邀请省市优秀大学生、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定期宣讲,为大学生带来精神动力,分批次组织参观展览馆、博物馆等,丰富学生的内心,提升心理素养。

3.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管理中心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数是没有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的。甚至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招聘或培养专业心理咨询人才,建立健全学校的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经常性地组织心理讲座,让心理咨询老师们走进学生中间,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永远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学生的咨询。可以通过辅导员的辅助,统计与上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与有问题的学生交流,通过交流和观察预知学生的心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建立跟踪机制,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追溯过往,跟进治疗,持续跟进观察心理发展进程,以确保其恢复健康心理状态。

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并且向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只有通过表征,对症下药,才能帮助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度过最有意义的人生阶段。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将是高职院校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姜士生,邓卓明.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2).

[2]朱美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趋向[J].教育评论,2011(2).

[3]彭海威,彭小辉.关于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23).

作者简介:王雨桐(1987—),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单位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院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危机”中的自信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