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的区别

2019-02-06王雪茹

西部学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区别中国

摘要:政治仪式和仪式政治是两个有着高度联系的概念,但涵义不同。政治仪式是指“它的举办者是政党和政府等最具有政治權力的行为体,在程序、时间和空间上遵循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规则,借助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事物和行为,对参与者与观众的政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仪式政治则专指“一种政治形态,是一种将政治完全仪式化、神圣化的政治形式”。其主要形态是中世纪的宗教政治。在仪式政治衰落的同时,我国政治仪式的神圣化却在不断提升,一是政治体系的政治整合能力加强,二是党内政治意识不断完善,三是政治仪式在不断地自我创新。在中华民族崛起的进程中,政治仪式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正向功能。然而我们必须分清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的涵义,以防仪式政治被“有心人士”利用,进而用来攻击政治仪式,阻碍政治仪式的发展,阻碍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政治仪式;仪式政治;区别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0-0027-03

进入新时代以来,政治仪式在国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古至今,政治仪式一直活跃在中外政治生活中,只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不同主体的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内涵不尽相同。在政治仪式发展的进程中,有他的“同伴”——仪式政治的存在。但是仪式政治却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衰落消亡。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是两个有着高度联系的概念,但绝不是一个涵义。政治仪式是指“它的举办者是政党和政府等最具有政治权力的行为体,在程序、时间和空间上遵循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规则,借助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事物和行为,对参与者与观众的政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力。”[1]3仪式政治广义上可以用来指一切仪式背后的政治运作或仪式的政治内涵。但本文只取仪式政治的狭义,仪式政治狭义上则专指“一种政治形态,是一种将政治完全仪式化、神圣化的政治形式”。[2]在政治中人们通常会因为权力的争夺和维护不断展开斗争,在这其中人们似乎忘记政治利益,而逐渐被带有深厚神秘色彩的仪式所诱导,最终成为了仪式政治的忠诚追随者。相反政治仪式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仪式中的神圣化逐渐弱化,现在所举办的政治仪式都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聚焦新时代的主题,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断增强其自身的聚合力和感召力。

仪式政治在现代的情景中已经逐渐退化成为一种政治动员方式,而不再是一种政治类型。经济的发展、权力与权利的博弈、政治分权制衡结构的出现、高度的组织化社会和仪式频繁所产生的仪式疲劳都导致仪式政治走向终结,可以说仪式政治的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并不能够断言仪式政治不会东山再起,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复兴的可能性。

所以区分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是十分必要的,将政治生活中不同的仪式加以区别,防止仪式政治的卷土重来,使政治仪式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当前国家中的作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巨大能量。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之间的区别,一是时代化;二是神圣化;三是泛仪式化。

一、守与进:时代化

仪式政治与政治仪式在古代是并存的两种政治类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在历史的进程中仪式政治逐渐“迷失”在道路中,而政治仪式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仪式在中国古代的每一个权力背后都有渗透,中国古代帝王在民众间建立强大的权威的一种政治方式就是通过不同的仪式来实现的,并以此证明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仪式政治总的来说是一种古代的政治形式。在早期社会,宗教力量是仪式政治的主要力量。古史学家、人类学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那就是在文明社会来临之前以及早期文明发育阶段,所有政治实体大致都是仪式政治的产物。那是因为,在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出现以前,政治如果想要获得足够威慑政治成员的权力就必须借助神秘力量给予支撑,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政治成员的精神领导以及相应的物质资源的控制,最终确立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仪式政治的特性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无法发挥其作用,而政治仪式在不同时代具有每个时代的特点,随着政治时间的更新,政治仪式不断刷新其内容形式,拥有全新的政治仪式的创制以及在既有的政治仪式上进行调整和内容上的增删等。进入新时代以来,许多影响广泛的政治仪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能够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另一方面掘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仪式,让一些仪式的糟粕退出现代社会生活,进而能够加强政治仪式的生命力,发挥政治仪式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让政治仪式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特别是在分散化社会,政治仪式对增强执政党的价值认同、增强民族共同体认同等起着无法忽视的作用。如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和国家公祭日等等。政治仪式不仅保持着其继承性的特点,继承符合时代要求的仪式,让政治仪式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功能,加深大众对仪式的内心情感。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政治仪式进行政治动员和思想宣传,直接有效地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张广泛传播,最终收获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仪式继续发挥着其在党和政府中的作用,政治仪式作为一种独特的群众纽带,凝聚群众,实现了多民族社会的空前团结。当成千上万的人们一同在国旗下齐声高唱国歌,这种政治仪式的参与过程将每个个体的情感高度凝结,又将这种情感能量传达给每一个参与者,互动交融中强化了国家认同、强化了身份认同、强化了政治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将群众的情感共鸣发挥到极致。除此之外,当下时代化的政治仪式通过对新媒体的运用,正在规范地向社会大众表达社会现实,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主人公”提供能够反映国家发展问题与诉求的有力载体,以此整合政治权力,向社会传递和表达了国家力量。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社会需求,而政治仪式作为社会活动中的“必需品”,就更应当契合社会的发展,进而能够为国家、政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以宗教象征为特质的仪式政治,在教权与王权分立时就预示其好景不再的事实。再随着社会经济力量凸显,利益集团的出现,政治权力的制衡,让仪式政治无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政治仪式在时代的变革中,发挥其继承性创新,成为了当前时代不可或缺的国家能量。

二、降与升:神圣化

仪式本身带有的神圣性在长期的政治生活中体现为宗教性。即使是在世俗化进程中,仪式的宗教性转变为政治的权威性,但仪式内在的神圣性依然是整合政治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国古代,仪式常常被赋有神圣力量,国家权力也通过垄断具有政治功用的仪式来维护其统治。

“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存在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外,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相应的外化形式有祭祀、巫术、占卜等。”[3]4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是源于对自然界未知力量的畏惧和敬仰,祖先崇拜则是对祖先的经验与传统的尊崇。因为“对原始社会来说,传统对于维系社会共同体具有无上的价值,没有比社会成员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原始氏族的社会组织模式、信仰和知识都是列祖列宗惨淡经营得来的经验,来之不易,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传统。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和信仰观念,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又是一种法律规范,必须严格遵守。”[4]43这种遵循传统的“传统”,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依然延续,就是所谓的“敬天法祖”。后夏商周三代政权延续,不断高度重视祭祀,想要通过加强宗教神圣力量来维持强化统治地位。“商代官僚系统卜史巫祝的宗教性质显而易见,是中国仪式政治达到古代高峰的体现。即使在周代经历‘绝地天通的巨大宗教变局后,中国古代国家权力也将祭天与祭祖连贯起来,以显示民众非认同现实权力不可的独一无二的权威性质。”[5]21正是因为仪式自身的传承性、稳定性与确定性,使仪式的神圣性也在滋长。

仪式政治在现代社会艰难生存,同样其内在的神圣性也逐渐下降到一个次要的位置上。当社会的分工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同社会领域的人们也有相应领域的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社会成为一个精细合作的“大工厂”,很难让所有人都秉行同样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一个缺乏互融空间的仪式,难以发挥其高凝聚力的作用,最终成为一种活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渐适应用理性的、批判的、宽容的思维看待问题,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对仪式的神圣性带来打击。因此仪式政治无法再依靠宗教与政治力量整合高凝聚力的仪式。

与此相反,我国政治仪式的神圣化却在不断提升,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体现:

一是政治体系的政治整合能力加强。“政治体系的整合能力强,不仅能够及时兑现政治承诺,而且能够提供政治共识,能够有效弥合社会裂痕,那么,就能够有效保证政治仪式的神圣化。”[6]另一方面,政治体系的政治整合也包括整合政治价值。政治价值能够起到全民遵守的政治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的作用,例如“中国梦”的理念,充分展示了我国政治价值的内涵,凝聚了全社会的共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强政治体系的政治整合能力,这就成为了政治仪式神圣性提升的“催化劑”。

二是党内政治仪式不断完善。在延安时期我党就逐渐形成了党内政治仪式的雏形及基本形式。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内政治仪式不断完善,在宣传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此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完善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通过一个庄严且规范的仪式,给予党员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政治仪式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不同类别的政治仪式需要不同的载体和方式才能够发挥它的最大力量,并且要根据社会政治的发展要求进行更新。当政治仪式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政治仪式的作用凸现,其神圣化特征也会随之强化。正是因为政治仪式在其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发展变化,才能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保持强大的影响力。

保守的仪式政治无法跟上历史的脚步,同样其内在的神圣化特征也无法再发挥主要作用。我国需要发挥政治仪式的神圣化特征,所以应当不断肥沃政治仪式发展的土壤,让政治仪式神圣化深入人心,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繁与精:泛仪式化

“采用仪式界定政治现实,随后经过频繁的集中表达巩固我们的政治信仰”[7]110。适当的、正确的以及有规律的仪式能够持续地发挥仪式在政治当中的作用,相反泛滥的仪式只会限制仪式的功能并且走向对群众专制的错误方向。

仪式政治最擅长的就是将仪式泛仪式化,高度频繁地进行仪式活动。在高组织化的现代社会,每个成员交叠在不同的组织中,而频繁的仪式让成员感到“疲于应付”,难免使得仪式的功能发生衰变。例如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加入一个谋生组织,除此之外还会因为地区、兴趣加入其它组织,而组织内部通过不同的仪式来加强成员的凝聚力,因此成员就不得不为了各自的组织身份而参加各种仪式。这种过于频繁的仪式让处在不同组织中的成员产生疲倦,很难产生像古代那样期待周期较长的神圣仪式。另一方面,仪式政治会由于无法把控,让政治权力以一种强制刻板化的仪式来塑造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形式主义的、表演性的政治泛滥。政治生活由此缺乏自由空间,所有政治生活被仪式所束缚,形成“绝对服从”的政治逻辑框架。当政治生活迈过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相对边界,将会导致政治权力通过仪式对日常生活进行全面干涉,违背政治发展规律。仪式政治就是想要通过仪式使政治权力全面入侵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发展成为中世纪的宗教政治,达到对国家的绝对掌控。这也是最终导致仪式政治“落幕”的原因之一。

政治仪式在发挥功能的同时保持着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相对边界,不用仪式去捆绑人们,进而让人们在政治仪式中更好地体会到国家的制度与政策。政治仪式以正确的方针路线为前提,发挥着其稳定性的作用。政治仪式在发挥其最大限度的高凝聚力政治能量的同时,加深政治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体记忆,可以为政治认同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政治仪式防范着“形式主义”的绑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政治仪式要按照严肃的方式、规定的方式严格举办,并且要严格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防止政治仪式的泛仪式化,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另一方面政治仪式要将信仰深深根植与人们的心中,成为知行合一的政治仪式。在政治仪式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学习党的政治主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政治仪式成为有内涵、有深度的仪式。

泛滥的仪式并不会让仪式更加深入人心,相反适当的、规律的、严格的仪式更加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四、结语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政治仪式的特殊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国家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分清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的涵义也愈发的重要,以此来防止仪式政治被“有心人士”利用,进而用来攻击政治仪式,阻碍政治仪式的发展,阻碍国家的发展。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政治仪式的正向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海洲.政治仪式——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文化分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2]任剑涛.仪式政治的古今之变[J].探索与争鸣,2018(2).

[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上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陈荣富.宗教礼仪与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5]尤锐,孙英刚译.展望永恒帝国——战国时代的中国政治思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郝宇青.当下中国政治仪式的去神圣化及其应对策略[J].探索与争鸣,2018(2).

[7](美)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王雪茹(1994—),女,汉族,新疆人。单位为新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区别中国
应用比较 区别异同
20+岁与30+岁的区别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位置的区别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