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重要作用
2019-02-06申家臣张德飞
申家臣 张德飞
经过多年的营林工作,可以总结出,整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林木的成活率,对营林工作的效率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在开展营林生产活动时,需要将整地操作作为要点内容。根据林地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整地时间以及整地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造林的效率,对林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中,就从多个方面入手,就适时整地操作对营林生产活动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营林生产活动的效率,推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展营林活动时,可以发现,林地中普遍存在大量杂草与灌木,会对林地的土壤成分造成大量占用。同时,也会影响林区的透光性,對林木的健康生长造成影响。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整地方式对这些杂草与灌木进行清除,为营林活动营造良好的营林环境。而在进行整地操作时,还需要依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对整地操作的具体方案进行确定。通过控制清除杂草的数量来调节林地的透光性,从而为树种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以及土壤条件。
一、优化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土壤的保墒能力
通过整地操作可以使林地中的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同时,还可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得到保障。此时,水分在进入土壤之后,就会大部分保留,不会在短时间内流失,有效增强了土壤的保墒能力。在进行具体整地操作时,为了使其自身的保墒能力得到发挥,就需要根据区域的季节性特征,采取适当的整地方法与整地时间。由于我国的南北地区气候差异较大,整地时间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一般而言,南方地区会在春冬季节进行整地操作。而北方则是在秋季进行整理操作。尤其是对于一些干旱地区来说,更是需要加强整地操作,避免由于水分大量流失,对林木的生长效率造成影响。
二、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在现代化造林业中,许多大型机械被广泛应用。通过这些大型机械的深翻整地。改善了土壤的水分,温度和通气条件促进了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例如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有机磷分解细菌等在整地后数量都会显著增加,从而可增加土壤中可利用的氮、钾和磷等养分。相关数据显示,每百公顷造林地整地一年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比未整地的造林地分别提高146%、5%和75%。
三、减少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在杂草茂密的造林地上,由于草根盘结度很高,不仅影响林木根系向土壤深处发展,而且会发生同幼苗幼树剧烈地争夺养分和水分的现象,严重威胁幼林的成活和生长。通过大面积的整地可以消灭杂草,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可以减少幼林抚育的工作量,降低苗圃的生产成本,为企业提高经济收入。整地还能破坏生存在地下土壤内部的害虫和病菌孢子的正常活动条件,利用自然界中的阳光里的紫外线杀死害虫和病菌孢子,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危害,为林木生长提供可靠的物理保证,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发挥最大的效能。在这一点上带岭林业实验局秋整地“三步法”的成功经验已在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推广。
四、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有效调节局部径流量,为林木生长储备巨大的发展动力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利用农闲时节整地,也是一种简易的坡面工程,可以考虑用梯田的形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加以防固,种上耐旱树种,或果树等经济作物,以此在荒山上建立绿色银行,把大气降水全部贮藏起来,在该区域建立起立体水循环体系,对提高该区域经济效益,防止水土流失,在造林地上整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在我国北方采用最多的是鱼鳞坑、水平沟、反坡梯田等都是以保持水土为中心的整地方法。
在设计正确、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在造林工作中,适时整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林业企业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为林木的生长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意义深远。造林地整地与农业和苗圃整地相比,既有相似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因为造林地种类多、条件差、面积大分布广、自然条件复杂,或者地处偏远。这就是不决定了林地整地任务和方法的艰巨性和多样性,且以局部整地的方式为主。同时由于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生长周期长,故对造林前整地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很高。在进行整地之前,对造林地应进行必要的清理。如灌木、杂草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杆、伐根等,可用割除、火烧、堆积、挖除及化学方法清理。整地的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后者又可分为带状和块状整地两类。
综上所述,在营林生产工作中的整地操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的效率。这就要求进行具体整地操作时,需要对林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合理的整地方法,并且选择适当的整地时机,进行整地操作。使其自身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为营林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