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2019-02-06李远威
李远威
一、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一)种植密度对籽粒的影响
大豆的种植密度可直接对其籽粒的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合理密植。大豆植株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可影响植株的生长质量,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不利于植株个体的生长,导致大豆的籽粒缺乏阳光和养分所结籽粒小。与此同时,过大的种植密度不利于田间的空气流通,导致大豆植株易患不同程度的虫害,最终使豆粒被害虫咬食,出现虫洞,影响大豆的出售价格。当大豆的种植密度较小时,植株之间的间隙过大,不能对土地以及养料充分利用,同时密度过小会导致植株数量少,导致大豆在收获期产量不足,影响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确定大豆的种植密度至关重要,因为其决定着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大豆籽粒的品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应使用科学的种植技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出大豆的种植密度,提高大豆籽粒的品质。
(二) 施肥水平对籽粒的影响
在大豆的种植上,施肥水平可影响大豆籽粒的饱满程度、均匀程度以及籽粒色泽。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主要需在三个阶段对其施肥即基肥、种肥和追肥。对大豆施基肥,可促保证大豆生长所需的营养,提高籽粒饱满程度。如果基肥施加不当,会导致大豆在生长过程中缺少磷、钾等元素,缺磷时植株根瘤菌数量少,株体细长、叶厚、叶表不平,严重时全叶变为黄色,使植株不能结荚;缺钾时,植株的叶片在边缘部分出现黄斑,并且斑点逐渐增多扩大,但是叶脉上仍呈现出绿色,最终导致大豆的籽粒缩小,且形态不均匀。对种肥施加不当时,常导致大豆在生长过程中缺磷和硼等元素,当作物缺硼时,会导致大豆生长发育慢,新叶颜色变浅并且畸形,导致株体顶部的分生区组织停止发育,最终不能开花结荚,影响大豆产量。追肥是大豆生长关键时期进行,如不能有效进行追肥,可导致大豆生长时期的养分不充足,主要缺乏大量的氮元素,使大豆在鼓豆期缺乏足量的氮元素,豆叶发黄,生长缓慢,使大豆籽粒小,影响大豆的品质,因此,大豆生长过程中的施肥水平对大豆的籽粒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应在不同的阶段对其进行合理施肥,保证大豆正常生长的需要。
二、如何科学确定大豆的种植密度以及施肥方法
(一)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因为大豆的种植密度对其籽粒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对其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大豆品种的选择上,根据品种具体的特点,如:叶片的大小、植株的高度、品种的分枝和繁茂程度等,这些特点都和植株的密度有直接影响。对于植株较高、分枝多、叶片大繁茂程度高的品种,可适当减小其种植密度;对于植株矮、分枝少、叶片繁茂程度低或植株高、分枝少且株型繁茂程度低的大豆品种,可适当增大种植密度。第二,根据品种以及种植季节确定种植密度。通常夏季大豆的生长发育时期较长,而且植株相对较高,因此可使用较小的种植密度;而春大豆和秋大豆的生长发育时期比较短,植株高度较低,因此可使用较大的种植密度。此外,由于种植地区的土壤水平、气候条件、种植技术等因素存在差异性,导致大豆在种植过程不能统一种植密度。通常我国的黄淮平原以及长江流域在种植夏大豆时,通常控制在每亩地15000至30000株;在地势平坦、灌溉条件便利的地区,通常保证每亩地12000至18000株;土壤水平一般的地区,每亩地保证22000至30000株。第三,根據肥水条件确定大豆的种植密度。通常同样的大豆品种在有利的肥水条件下,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导致植株生长过盛,因此可减小大豆的种植密度;反之,当肥水条件一般甚至较差时,会导致株体生长缓慢,株体较小,因此可增加种植密度。只有使用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为大豆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确保大豆的籽粒的品质。
(二)提高施肥水平
在大豆的种植上,只有提高施肥水平才能使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具备充足的营养物质,避免由于施肥不及时导致大豆缺乏各种生长所需微量元素,使大豆的籽粒大小不均、干瘪等问题,因此应在种植过程中对其合理施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基肥的施加方面,可在地中施加有机肥,可利于植株根系的根瘤菌发挥其固氮作用,从而为鼓豆期的大豆提供充足的氮元素,使豆粒饱满,提高产量。若土壤肥力低,可施加磷酸钙以及氯化钾等肥料。第二,在种肥的施加方面,为提高大豆在出苗期的顶土能力,可在每亩地种子的下面或者侧面施加磷酸二铵5千克或磷酸钙10千克,若土壤中硼含量较低,也可每亩地掺加0.5千克的的硼砂。第三,在大豆的追肥方面,应根据大豆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综合确定。幼苗期,根瘤菌活动能力弱,可施氮肥,促进植株生长,开花期也应施加氮肥,用量为每亩地使用尿素10千克。此外,开花期还可使用过磷酸钙的水溶液在植株根部喷洒,利于籽粒饱满增产。通过科学施肥,促进大豆籽粒品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