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康建筑发展
2019-02-04蒋国强
【摘 要】 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背景,剖析国内外健康建筑发展状况,辨析健康建筑概念,从新材料、新技术涌现、行业转变升级、政策法规完善与落实,对健康建筑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健康建筑 行业转变 发展前景
0引言
随着国家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健康话题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由建筑环境造成的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一个危害较大的风险因素。建筑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环境对人造成的影响反映在多个方面[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但是依旧没有处理好生活环境中的基本健康问题[3]。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5],指出优先发展战略中必须有健康。2017年1月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制定《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逐渐使得健康建筑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1 健康建筑发展历程
1.1国外发展历程。20世纪初,国外便开展了有关居住与健康的话题讨论。日本成立健康住宅技术研究所,以实际行动引领建筑行业向健康建筑发展。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将健康建筑的重点放在利用既有的对环境和健康有益的建材进行建设,统一环保认证体系,建立建材产品的健康指标,搭建室内空气标志评估系统,建立健康建筑的保障体系。
1.2 国内研究历程。国内相关人士对建筑健康性能的聚焦从20世纪末国际“健康住宅-健康城市”研究开始。1999年我国成立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对《健康住宅技术要点》进行改正修补,制订关注居住健康问题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17年1月颁布《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从声、光、湿热度、人体工程四个方面提升建筑舒适度,打造以交流、心理、适老为目的的健康人文环境。
2 建筑发展理念辨析
生态建筑被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利用天然资源,来组织、构造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能源在建筑生态体系中有序转换,打造低能耗、零废物、零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起居生活中的环境惬意性。
绿色建筑理念来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能源损耗的主要途径是建筑物,削减其能源损耗量以及怎么提升利用率成为建筑在能源缺乏情况下的发展核心问题。绿色建筑本着节约能耗和削减污染的目的,打造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以经济、社会、生态和功能等不同方面,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予以说明,意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落实可持续发展信念,提升资源使用率、削减污染排放。
健康建筑概念来自20世纪90年代,健康建筑在运用彻底无害的建筑材料,在迎合建筑基础功能上,来改善房屋内部温度、空气、水质和温度等因素,为居住者打造更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发展。
3 健康建筑的发展需求
目前,人们已经明白发展绿色建筑可升高资源利用率,完成节能减排目的,持续提高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力发展健康建筑已慢慢成为社会共识。
3.1新材料、新技术的涌现。新技术、新材料在健康建筑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研发、制造这些材料、技术势在必行。健康建筑发展要把技术创新摆在重要位置,组织科研人员对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发展、鼓励新型材料的开发、健康产品以及服务的推广。利用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将其消化吸收发展成为可以适用于中国的技术理念,开发适合我国国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3.2行业转变升级。建筑行业中持续有新的概念、思想出现,由智能建筑、绿色建筑、再到健康建筑。人类科技水平不断精进,新材料应运而生,设备制造不断创新,互联网发展日益扩大。而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两者都忽视了“人”在建筑中的需求,来自人、自然和建筑三者的和谐一致,成为发展健康建筑的最终目的,因此中国的建筑产业应当快速向健康建筑实现升级转型。
3.3政策法规完善与落实。当前国内健康建筑的推行多数只是表层的政策,落实上还不到位。通过合理的手段在基层中全面推行健康建筑研究,持续扩大其推行范围和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上述举措来推进健康建筑制度的最上层和最下层一致实行,找出问题且通过有效机制化解问题,规范健康建筑发展,使得各利益相关方产生正反馈效应。
4 发展前景与展望
打造健康的建筑环境、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健康,这也是完成健康中国目的的内在要求。
国内健康建筑发展逐渐开始,市场规模较小、配套体制设施等不完善,因此造成目前我国健康建筑成本较大,要想降低建设成本,必须快速推动健康建筑的市场化发展。迎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风貌,同理想模型与实际情形相融合,合理规划建筑的整体设计,尽量从建筑自身角度提高建筑健康程度。只有充分考虑各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充分协调合作,才能使健康建筑的成本最低化。
5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可以预测,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的健康建筑将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健康建筑产业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叶海,罗淼,徐婧.健康建筑及其评价标准[J].北京,建筑科学,2017.
[2] 王清勤,孟冲,李国柱.T/ASC 02—201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编制介绍[J].北京,建筑科学,2017.
[3] 王清勤,孟冲,李国柱.健康建筑的发展需求与展望[J].北京,暖通空调2017.
[4] 杨茜,李德英,胡文举,王梦圆.国内外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北京,建筑科学,2016.
[5] 王祖和,周静.基于AHP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建筑经济,2013.
作者简介:蒋国强,(1992.11) 男, 汉族, 籍贯:陕西西安 学歷:在读研究生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