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周边外交问题研究

2019-02-04王梦梦

大经贸 2019年11期

王梦梦 

【摘 要】 周边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居于首要位置。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邻国众多的大国,但周边安全形势复杂,现实问题突出,如领土争端、海洋争端以及周边地区动荡等突发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等。中国外交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分析判断,精心策划总体策略和对待周边国家的对策。

【关键词】 周边关系 周边外交政策 外交形势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我国是世界大国中地缘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我国邻国之多也是占世界第一,一共有14个陆地邻国,6个海洋邻国以及9个不直接相邻的近邻。中国的外交在定位上由“发展中国家、东亚的地区大国”的定义,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中国有了崭新的定位——世界大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很多国家从我国的发展过程搭便车,但有的国家忧虑中国的发展。我国现在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国际环境和周边问题的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有内涵的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科学的评估了中国周边外交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从而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边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是我们的可靠的战略依托。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

根据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联系,可以将中国周边划分为东南亚、东北亚、中亚、南亚四大板块。

东南亚形势分析及对策

首先,我们从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关系说起。“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合作最为密切的应当属东盟,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在中国最早建立的,中国和东盟对话始于1991年,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我们应抓住“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抓手,不断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断扩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东南亚国家从中受益。然而,美国提出“重返东南亚”,日本实施“东盟优先”战略,印度也加速推行“东进”战略,东南亚成了各大国的角逐区域。与其他各国在东盟的公共外交相比,中国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边境问题一直是区域不稳定的热点问题,再例如,南海问题,一些国家企图以南海问题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关系,从中牟利。我们需要利用好中国-东盟的外交平台,增强中国与东盟在地缘上的紧密联系,将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共同发展繁荣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增强在东盟国家间的公信力,缓解、消除东盟各国对中国的疑虑。

东北亚形势分析及对策

东北亚地区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和影响力成为世界的重点区域。中国地处东北亚,东北亚是中国利益的核心,与中国利益关系极大。美国以军事同盟为支撑,力图主导东北亚安全体系,不仅是朝鲜,连中国和俄罗斯也被排除在外,其安全部署有着很强的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因素。冷战后,中美和俄美都有了正常的双边关系,但是缺乏一个能够共同接受的、以共同安全为基础的安全框架。中日关系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不时浮出水面,就钓鱼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然而,美国一直坚持钓鱼岛在日本的行政管辖之下,且认为钓鱼岛处于美日共同防卫区,加强了中日领土问题解决的困难性。中朝关系堪称鲜血凝成的牢固关系,朝鲜拥核将会成为动摇中朝关系的长期利益基础。中韩关系以经济共同利益为纽带快速发展,然而韩国同意美国部署“萨德”,损害了中国的安全利益,使中韩关系发生退步。东北亚安全困境既有地缘政治、大国角力的因素,更主要还是争夺经济资源的矛盾,未来各国都将加快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争相提高军备水平。中国把东北亚外交重点放在防止生乱和生战上,这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考虑如何付诸行动和如何发挥导向性的影响力。中国承诺要做新型大国,以新理念为指导,使中华积累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发挥作用,构建一个基于东北亚历史文明的地区秩序。

中亚形势分析及对策

十九大的召开,中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中亚国家是中国的安全腹地。未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逐步落实,中亚必将成为中国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国与中亚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安全问题: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毒品问题等,这需要中亚地区国家间、中亚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在阿富汗形势日趋恶化、西非北非深陷动荡危机、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四处蔓延的情况下,中亚成为中国西北方向重要的屏障。中国积极谋划中亚战略即向西开放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且中国的地缘优势明显。我国应加强对海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教育,加快推进旨在安邻、睦邻、富邻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巩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和深化全面合作,并加快新疆沿边开发开放,大力推進西进开放战略。随着双边合作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已经大大的拓展,一方面,影响力增大,中亚国家都很重视与中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另一方面,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增多了,需要与中亚国家进一步深化安全合作,共同消除各种现实的威胁和挑战。

南亚形势分析及对策

作为连接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南亚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南线的核心地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南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和当今时代都与中国保持着较深层的联系与交流,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正在努力寻找务实且平衡的方式与海上丝绸之路接轨。另一方面,印度是中国西南周边重要的近邻,印度由“东向战略”向“东进战略”转变,不断加强与东盟和日韩澳等亚太国家的关系,尽管印度长期的安全孤立主义使得其在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安全合作时保持谨慎的态度。海上丝绸之路的未来发展会给印度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出于对中国崛起的地缘政治顾虑以及对中国在印度洋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担忧,印度对海上丝绸之路心存芥蒂。因此,为了有效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中国不应盲目地从整体上寻求与南亚各国进行多边合作,而应充分把握南亚国家迫切寻求海外经济合作的诉求,积极推行中巴经济走廊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深化双边合作的同时努力在次区域合作领域取得突破。中国需要着力加强与南亚大国印度的战略协调关系,取得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地区战略利益的谅解。良好的中印关系是中国发展与南亚各国全方位关系的基石所在,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南亚全面、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结 论

周边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日益显现,重视周边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坚定的选择。虽然目前遇到了领土、领海纠纷等问题的挑战,但中国的国力仍在持续上升,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空前重视。中国如何发挥影响力,如何在实力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继续开展睦邻、富邻、安邻外交,如何构建共赢的地区政治经济合作机制,如何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制定新的周边战略来妥善应对。中国已经在推行差异化外交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后续工作如何推进,如何巩固已有联系,建立常规机制,扩大共识基础,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C. Raja Mohan,” An Uncertain Trumpet? Indias Role in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India Review, Vol. 12, No. 3, 2013, pp. 134-150.

[2] 付瑞红:‘“一带一路”与公共外交在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发展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3] 胡彩云、阴帅。“构建中国——中亚安全共同体”《兵团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

[4] 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合作》,《俄罗斯学刊》,2014年 第5期

[5] 马振刚。“中国外交:无限风光在险峰”。人民论坛。2016年11月上(六中全会特刊)

[6] 唐小松,景丽娜。“中国对东盟的公共外交: 现状、动因与方向”。《东南亚研究》2017年第4期

[7] 吴磊、曹峰毓。“多从利益碎片化与南亚区域合作——兼谈中国的角色与作用”。《国际论坛》2017年3月 第19卷 第2期、

[8] 于洪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当代世界》2013年第12期,第12页

[9] 张蕴岭。“东北亚地区关系:格局、秩序与前瞻”《东北亚学刊》。2017年3月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