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影响关系研究

2019-02-04赵新芳

大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企业绩效公司治理

【摘 要】 公司治理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又是企业绩效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以我国产业链垂直程度最完整的乳制品企业辉山乳业为案例公司,通过以该企业为负面教材分析了公司治理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并且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应该怎样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以及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来更好的规避企业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企业绩效 辉山乳业 资金链断裂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

公司治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定义。目前学术界对公司治理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人们普遍将公司治理的定义分为广义的公司治理和狭义的公司治理两个层面。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企业所有者即对企业具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对企业具有实质性权利和权威的董事会以及内部监督公司治理机制运行的监事会和对企业具有实际经营权的经理层。除此之外广义的公司治理定义还包括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例如:企业债权人、债务人公司员工甚至是产业链上到供应商下到客户等等。但是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仅仅包括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和具有实际执行权的董事会、以及起到监督作用的监事会和执行命令的经理层。本文主要站在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层面来展开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公司治理各个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有着密切而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司治理是指公司通过内部制衡来监控彼此绩效的能力。公司治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绩效水平,因此有必要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股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具有组织赋予的企业最高权限,对企业拥有最高的控制权。股东制度是公司战略的领导者,也是公司政策的领导者。因此,股东制度内的制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从一般意义上讲,股东结构分析主要分析了股东结构的集中程度以及全责是否统一。过于集中的控股权会造成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这很有肯能那个唯一的大股东对企业决策完全处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这将会严重损害小股东的利益,甚至大股东可能偷空企业这将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使得企业资金链条的锻炼,给企业绩效造成致命的打击。而过于分散的控股权会加大企业决策的难度,没有一个统一的策这将会造成企业所有劲无法一处使,拉低企业绩效。

(二)董事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董事会作为股东权利的代表者,是企业决策的审批人。当股东在股东大会制定企业行动方针以及提议时,只有在规定的一定比例董事会成员通过的前提下,这一议题才能落实贯彻。因此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环节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而董事会规模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绩效的高低。过大的董事会规模,很有可能鱼龙混杂,将一些股东的跟随者拉入,这将会影响决策的判断力,降低企业的绩效。但是过少的董事会成员又很有可能拉帮结派,以及降低董事会功能效果,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绩效。因此只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合理合适的制定董事会规模才会正向作用于企业的绩效。

(三)监事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监事会作为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监督机构。监事会主要负责监督股东以及经理层是否有滥用权力以及不作为的行为。监事会从内部监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绩效。但是同董事会类似的是若监事会规模过大就会造成成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这将影响企业绩效的实现。因此合理的监事会规模至关重要。

(四)经理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经理层作为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对企业绩效实现是直接的相关者。经理层作为公司治理链条上核心环节,它是最了解企业资源以及内外部信息的组织机构,经理层利用企业内部信息以及企业资源通过对决策的执行将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反馈给企业董事会,以及将这个信息对外输送,因此经理层是公司治理这一链条上至关重要的角色。经理层直接对企业股东负责,但是由于股东是企业决策者,而经理层是企业的执行者,两者对企业内外部信息上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经理层可能利用这一特点粉饰财务报表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就将损害股东利益并且严重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一般情况下股东都将会通过薪酬激励或是给经理层分红等来让经理层将自己当作企业的所有者,切身实地的为企业考虑,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绩效。

三、辉山乳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辉山乳业简介

辉山乳业是东北乳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它一直是一家重品牌且重质量的乳业集团。除此之外,东北乳业是我国产业链中垂直度最高的企业。輝山乳业始终提倡全产业链模式和牧场自有化。全产业链的结构包含:草场种植、精饲料的加工、精品牛的饲养、丰富的乳制品加工与开发等。辉山乳业自身拥有着大规模的草场以及大范围的奶牛养殖基地。除此之外,辉山乳业实行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是国内机器化规模化以及自有化的大型乳制品企业。辉山乳业通过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从“草场种植到餐桌乳制品”的全过程。近年来,辉山乳业在总资产数额、销售收入、产销量、企业草场规模、自营牧场面积、自有的牛群数量、自产的鲜奶量和重点市场的占有率等综合指标排名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处于行业前列。2013年9月27日,辉山乳业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全球共计发行额13亿美元。2016年6月,辉山乳业的董事长杨凯在振兴奶业高峰论坛上提出“奶业都心”模式——“以城市为核心布局工厂,以工厂为核心布局牧场”,的战略规划,它将依托以城市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大量涵盖奶源的销售范围,解决了从乳制品生产、质检、运输物流等一系列难题,这为今后中国乳制品行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2017年5月16日,据深交所的公告,辉山乳业被调出港股通股票名单。

(二)辉山乳业资金问题发展过程

辉山乳业一直是一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大型的生产高品质乳业公司。为了满足全产业链的发展,辉山乳业一直寻求契机,立足企业长足发展。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导致未来我国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现象,这将会放缓我国发展的脚步。因此为了提前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国全面出台了“二孩政策”。通过这一政策,使得我国在未来降低老龄化带来的风险。而正是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乳制品行业开拓了新市场。但是由于以往的三鹿奶粉事件,导致国人减少了对国内乳制品的需求,这造成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供大于求。因此辉山乳业为了抓住这一政策契机,并且为了开拓国内市场,推出了全产业链的模式。全产业链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囊括产品原料的供应又要生产精加工产品。因此辉山乳业在上市之后,大规模的开发草场来种植奶牛需要的优质苜蓿以及其他饲料。除此之外,辉山乳业还采取了智能化的养殖模式,这就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为了生产出高品质放心奶,就要经过多层级的质量检验,为了满足质检需求,辉山乳业就必须精细化加工乳制品。这一系列的生产加工将会耗费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辉山乳业由于自身利润大量投入到这一规模化的扩张当中,但是资金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因此,辉山乳业通过在股票市场上获得了一些资本,但是这一资金仍不能满足高速度的扩张。辉山乳业就通过债务融资来获得资金。但是由于长期融资的高成本,使得辉山乳业不得不用大量的短期债务来弥补长期资产的购置。由于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跟不上短期债务的还本付息速度,一步步的使得辉山乳业迈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地步。这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由于企业股东斥资抬高股价,使得股市没有对辉山乳业立即作出反映。但是浑水公司发现了辉山乳业资金链断裂以及股东斥资买入本企业股票这一现象。最终在2017年浑水公司对辉山乳业做出了两次的沽空报告,这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警觉,政府为了帮助辉山乳业度过这一难关,进行了融资但最终辉山乳业也没摆脱财务危机。在2017年3月这一天,辉山乳业股价创造了港股历史新低,辉山乳业做出了临时清盘的决策,其子公司进行了破产重整。

(三)辉山乳业资金链断裂的公司治理原因

1、过于集中的股权机制

通过辉山乳业财务报表中对于企业大股东的披露,我们不难发现:辉山乳业第一大股东杨凯在2016年一人就占据了该企业73.72%的股份。这一高度集中的股权会导致企业大股东也就是杨凯会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就包括关联方交易甚至是占用公司资金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并且高度集中的股权会使得企业成为满足杨凯一人意愿的工具,企业就无法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来满足企业的发展。

2、董事会权利失衡

企业第一大股东即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具有实际权利和权威的执行董事。一股独大就造成了董事会无法正常发挥自身的作用。董事会应该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设身处地为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辉山乳业的大股东又是董事会成员,这就违反了企业内部职责分离的原则。就很可能导致企业的决策都是为了满足第一股东的意志,这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高效有用的董事会是企业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缺失

辉山乳业资金链锻炼导致财务危机还要归咎于企业缺失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控制以及监事会等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内部控制部门有利于企业职责明确,监事会有利于监督企业公司治理机构的运行,这三个部门缺一不可。正是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辉山乳业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四、完善公司治理措施

根据分析辉山乳业公司治理结构,针对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股权机制

合理股权机制主要在于股权不能过度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过于集中的股权机制,就会形成一股独大的现象。这就使得董事会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成了一个人的资产,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愿,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但是过于分散的股权机制,就会造成企业无法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发展意见,使得企业人心涣散,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合理的股权机制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设立高效完善的董事会机构

董事会作为企业实际决策以及执行机构,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立一个相互制衡的董事会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董事会的科学合理决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董事会机制才能正确发挥它在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平衡作用。

(三)完善内部控制部门以及设立独立的监事会

内部控制既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内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完善的内控机制以及执行的有效性,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监事会作为监督企业内部运行的重要部门,它有利于制约一些大股东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小股东的利益,除此之外有利于制衡董事会之间的权责不清的现象,保证企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广奇,张芹,邢占雷.乐视资金链断裂:《企业财務危机的案例分析》.《经济与管理》,2017,第5期

[2] 毛文娟,李雪梅.《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成因分析 ——以辉山乳业为例》.《会计之友》,2019年第7期

[3] 张芳.《公司治理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第3期

[4] 王婷,徐哲群,李佳乐等.《从现金流量表看资金链断裂:以 ST 天润为例》.《会计之友》,2013第10期.

[5] 田倩倩,王思燃,王惠玉.《公司治理背景下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6] 刘珍,唐立新.《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商业会计》,2019年第9期.

[7] 杨茜雯.《浅析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年第2期.

[8] 黄莉,胡朝艳.《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新会计》,2018年第7期.

[9] 何慧芹.《公司治理、管理者能力与企业绩效》.《财会通讯》,2018年第15期.

[10] 周学振.《辉山乳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14期.

[11] 任博渊,王晓云.《浑水公司做空辉山乳业的案例启示》.《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年第4期.

[12] 杜占凤,冯启.《辉山乳业一波三折的自救之路》.《乳品与人类》,2018年第6期.

作者简介:赵新芳(1995年-),女,汉族,甘肃,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会计

猜你喜欢

企业绩效公司治理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