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9-02-04金睿吴艳军张卓
金睿 吴艳军 张卓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作为样本,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A组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行PFNA术治疗,C组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A组切口长度(14.5±1.0)cm、手术时间(114.2±3.8)min、术中出血(360.2±10.9)ml、Harris(85.6±3.8)分、VAS(4.1±0.1)分、ADL(89.8±1.8)分有效率85.7%、并发症发生率23.8%、骨折愈合时间(2.45±0.1)d。B组切口长度(6.1±0.5)cm、手术时间(53.1±0.5)min、术中出血(200.78±11.0)ml、Harris(87.1±4.0)分、VAS(2.1±0.3)分、ADL(90.1±1.6)分、有效率95.2%、并发症发生率4.8%、骨折愈合时间(2.60±0.2)d。C组切口长度(14.58±1.6)cm、手术时间(90.3±3.6)min、术中出血(415.6±13.0)ml、Harris(88.0±1.9)分、VAS(4.6±0.6)分、ADL(92.3±1.0)分、有效率85.7%、并发症发生率4.8%、骨折愈合时间(2.41±0.3)d。结论 行PFNA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率高,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佳,适用于老年患者。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PFNA术;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文献标识码】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1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发病率占全身骨骼的2%,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规治疗术式,包括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PFNA术以及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三种。为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作为样本,分析了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A组(21例)性别:男/女=15/6,年龄(74.15±10.21)岁。B组(21例)性别:男/女=14/7,年龄(75.46±8.48)岁。C组(21例)性别:男/女=14/7,年龄(74.30±8.46)岁。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A组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行PFNA术治疗,C组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
1.2.1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
(1)局部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C臂机下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将臀部垫高。(2)以骨折为中心,于股外侧切口入路,暴露股骨转子,清理骨折端,复位。(3)将钢板体部及连接的颈部对应粗隆下股骨外侧骨质,采用复位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
1.2.2 PFNA术
(1)给予椎管内麻醉,患者患肢内旋15°,内收。(2)C臂机透视下给予复位,做4cm切口,食指探及大粗隆顶点,于大粗隆顶点前1/3偏内侧进针,置入克氏针。(3)C臂机透视下,确定进针方向与位置,扩髓,沿导针将主钉插入髓腔,安装导向器。(4)置入股骨颈导针,沿导针钻开股骨外侧皮质骨,插入螺旋刀片,加压,锁钉螺钉,逐层缝合。
1.2.3 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1)局部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大粗隆顶点偏后做15cm切口,逐层切开,暴露骨折部位。(2)股骨头下截骨,取出股骨头。(3)扩髓,清理髓腔内松质骨,打入股骨假体柄。(4)打入骨水泥假体,复位髋关节,缝合关节囊,缝合切口,置入引流管引流。(5)术后常规预防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对比
B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A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要求采用钢板作为内固定物,充分考虑患者骨折部位的解剖生物力学特征,对骨折进行固定,促进骨折愈合[1]。PFNA術又称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要求将常规螺钉更换为防旋髓内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要求采用人工关节替代骨折部位关节功能,将骨水泥注入其中,促进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行PFNA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率高,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佳,适用于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 陈 涛,王越凤.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表达的影响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6(02):124-126.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