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江西植棉效益和实现植棉现代化问题探讨

2019-02-03张允昔

棉花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江西

摘要:为了江西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作者通过对江西棉花产业状况的调研,总结和分析了“江西植棉区农业农村面临的问题和阻碍棉区农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从“振兴农业、保障内需和江西植棉适宜性”等方面阐述了江西发展棉花生产和实现植棉现代化的必要性,同时对江西植棉区提升种植效益和实现植棉现代化提出了一些举措。

关键词:江西;植棉效益;植棉现代化;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9)06-0003-06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9.06.001

Abstrac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Jiangxi cotton industry, promoting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tton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autho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faced by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and some problems hinder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Jiangxi cotton area”, expounded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cotton production and realizing cotton planting moder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revitalizing agriculture, ensuring domestic demand and realizing cotton planting moderniz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planting benefit and realizing cotton planting modernization in Jiangxi cotton planting area.

Key words:  Jiangxi; Cotton planting benefit; Cotton planting modernization; Discussion on problems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达和进入万物互联互通的新时代,传统农业在面对自然灾害频发和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弱质短板,城乡差别在扩大。农业和乡村不振兴对我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有较大影响,对我国14亿人口的吃和穿问题难确保。为了补短板、提振农业、改变乡村面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围绕乡村振兴“人、地、钱”等要素供给,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农”工作会议中和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中均阐述了这一重要性,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还要推动人才的振兴、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以及组织的振兴。

当前,农业和农民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种植业效益低下甚至出现负效益。农村许多人为了富裕而往城市打工谋生,造成农村土地抛荒(在武成高铁上可以看到,曾经的国家优质棉基地产区江汉平原植棉区,现在看不到“一望无际”的棉花种植了,种植的是玉米和红薯等杂粮,其中大片的绿茵地块远看像水稻,近看其实是水草),这样怎能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呢?因而作者认为提升种植业效益,让种植养殖业有效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提升种植养殖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含金量是基础,举措有效和政策扶持是保障。

1  江西植棉区农业和农村面临的几个问题

1.1  棉花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生产成本高,原棉缺乏竞争力

中国的棉花生产与美国、澳大利亚相比,生产方式落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江西植棉区亦是如此。中国平均生产50 kg皮棉的用工量为10个工日左右,而美国只要0.5个工日;同等质量的皮棉,国产棉每吨进厂价要比进口棉高出2000多元[1-2]。

在江西棉花生产的鼎盛时期的2008年,江西省棉花生产平均用工436.5个/hm2,每个用工收益只有8.30元,比2007年降低64.8%,棉花收益同比也大减65%[3]。据中国棉花景气报告披露[4-5],江西棉花生产雇工的劳动工价由2009年的40元/天至2012年上涨到80元/天,如今天维持在100元/天左右;且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60%~70%。另据中国棉花景气报告披露数据换算[4],2014年全国平均单位皮棉生产成本为16.67元/kg,西北内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三大棉区的平均单位皮棉生产成本分别为17.50、13.17和21.05元/kg,江西平均单位皮棉生产成本为17.59元/kg。而棉花的交易价格低于国家的目标补贴价格18000元/吨,也就是成交皮棉价格低于18.0元/kg,不算收购加工和仓储运输费用,大多数植棉区已出现了负效益。2017年棉花平均净利润全国为-7054.2元/hm2,江西为-18020.25元/hm2;2017年早籼稻净利润全国为283.95元/hm2,江西为1675.95元/hm2,相对种水稻而言棉花的效益不知低到哪去,因而,出现了弃棉不种的“抛荒”现象。这几年农业生产更是只有低落没有雄起。

相对美国和澳大利亚我们的棉花生产是机械化程度低和劳动生产率低,而相对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虽然我们的生产水平和技术不差,但劳动力工值高和生产成本高,因而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面对形势,围绕节能增效,建立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现代化棉花生产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6]。

1.2  生产方式传统,缺乏新技术的快速应用

许多棉花专家均指出[7-9],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农村有知识的青壮年人多外出打工,进行棉花生产的劳动群体趋于高龄化和女性化(据对江西九江的彭泽、瑞昌和柴桑区3个产棉县棉花种植者调查,1950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占29.5%,1960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占85.5%,1970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占99.3%。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几乎没有人从事棉花种植[10]),这样的劳动群体结构对棉花生产要求投入多和管理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适应(目前长江流域棉区主要采用稀植大棵、精耕细作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植棉模式,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大面积应用已历经30多年,因其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管理繁琐,无法适应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等現代农业发展趋势[10]),不少农户会以减投省工的广种薄收来应付,造成一些节本增效提质的新技术不能快速推广应用[11]。因此保持生产水平不下滑又省工省力的生产模式会得到青睐,而轻简化或机械化生产就符合这一要求。

1.3  植棉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含金量低

据湖南省安乡县抽查,务农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57.3岁,且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2]。从参考文献[10]对江西植棉区从事植棉人员情况调查来看,江西植棉区的情况与安乡县的情况是非常类似的。随着农村人口外流,近年来农村劳力老龄化现象还在加剧,这些植棉人只有传统的植棉经验,从不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和更新。

1.4  政策保护不力和基地建设不完善

虽然江西省伴随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设立了九江市的彭泽县、九江县(今柴桑区)和新余市渝水区三个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县,湖口县、都昌县、鄱阳县和高安县等辐射产区;但是由于政策保护不利和物多价廉等多种因素影响,植棉没效益,棉农利益受损,这些县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同时,基地县建设大多只是建设了技术培训楼、种子服务渠道和收购轧花厂,对棉田灌溉设施、农机化工具等没有配套完善,集中连片、生态友好和旱涝水利保障设施均匮乏。如今渝水区已经见不到一棵棉花了,国家的优质棉基地也就成了一纸空谈。另据湖口县农业农村局余研究员讲:“地方政府只重视对GDP有贡献的事情,农业对GDP的贡献太小(如湖口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的80%以上,而农业的GDP不到3亿,占不到全县的10%),因而政府不重视农业、抓工作不谈农业”。

1.5  面源污染影响耕地质量和生态宜居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农业和农村自身产生的人禽粪便和秸秆腐烂焚烧产生的污染能被植物吸收转化利用,其危害不是很大;但农业生产施用的农药和化肥及应用农膜地膜和包装物的残留物对耕地的质量破坏是极大的,且农药和化肥随水流失对河流污染将影响人们的生活。形成了污染源工业生产农业排放的局面。另外大量的建筑物垃圾往农村投放对耕地土壤的破坏是永久性的。

1.6  居住分散,不适合村镇化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及智能现代化建设

现在农村依山旁水而建独家独户住宅不在少数,或者是三五户聚在一起,形成一定气候集中居住的村落占比不高。这些居住分散给村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互联互通建设及智能现代化建设带来难度,且投入成本较大、不利于节约资源。

2  阻碍江西植棉区农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2.1  分散经营和生产效益低,既影响植棉积极性,也不利于技术的更新和机械化生产

江西植棉区如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还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方式。每个家庭承包的土地大多数不到一顷地(也就三五“亩”),就不可能想到应用机械进行农事操作(一台机械的工作效率一天就是几顷甚至几十顷地),亦不去谋划技术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再者,生产者与销售者对利润分配的比例失衡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效益低的原因。据对蔬菜生产户调查,生产的蔬菜产品给批发商的价格是市场零售价格的1/3,而批发商和零售商要分去市场零售价格的2/3;农民出力流汗还要贴上生产成本(种子、农药、肥料),不如转手倒卖的得到的多。这样农民自己的吃饭穿衣都解决不了,怎么可能有钱去投资技术革新和购置农业机具呢?种地的积极性谈何而来?

2.2  农业生产布局和不完善,缺乏政府政策性引导种植

虽然我国省级以上农业部门均设立了农业种植布局规划(或研究)机构,但很少见到一个区域种植指导计划出台,农业种植存在盲目性。形成了上年哪样紧缺价格高来年大家都一窝峰去种哪样,然后就是物多价廉不好销,农民叫苦连天。曾经的“大豆、玉米、芝麻”事件就可见一斑。同时植棉区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足,会加剧棉花产业的集聚度和棉花产业组织结构的弱化[13]。

2.3  土地经营权不集中,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格局

江西省农业土地的经营权还是以家庭为主体。虽然国家提出农业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已有两三年了,地方有关部门也正在落实,但省内耕地流转经营没有形成气候,缺少财力雄厚懂管理懂技术的能人来组建公司进行农业经营。

2.4  全程机械化植棉的技术保障还不成熟,缺乏全程机械化植棉规程

面对当前棉花生产的许多胁迫,江西的棉花人正在想尽办法走出困局,各地都在进行棉花轻简化和机械化生产的探索,以降低棉花的生成成本。从2012年开始,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积极开展一系列适应本地区的棉花轻简化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工作[11]。但均没形成适合本区域特点的、成熟的、棉农青睐的和轻简高效的成套生产技术。急需集成适合区域特点的、适合不同生产模式的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特别是适合江西植棉区特点棉花油菜两熟双直播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土地要求、基础设施要求、品种、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措施、秸秆返田技术等一整套规程。

3  江西发展棉花生产和实现植棉现代化的必要性

3.1  振兴农业和保省内纺织工业需要发展棉花生产

2008年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66600 hm2,在全国25个产棉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13位,占全国植棉总面积的1.16%;棉花皮棉总产111.915千吨,在全国排名第10位,占全国棉花比重的1.49%;棉花皮棉出售91.444千吨[4];而2017年江西的棉花产量仅为77.0千吨,远不能满足本省纺织工业90余万纱锭的需求量[10]。

3.2  弃棉改种无替代作物可选

如今种植业的效益均很低,各种作物都处在需求的饱和状态。若想江西植棉区现存的4万多公顷棉花都改种其他作物,没有哪种作物可以承受得了。除非种水稻,但水稻需要的是水田而不是旱地,旱生稻还处在研究阶段,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3.3  棉花是耐旱耐盐碱和耐瘠薄较强的作物,适合江西的冲积洲地进行集约化生产

因棉花的抗耐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俗稱先锋作物,适合规划集中连片的集约化生产。我国新疆植棉区和沿海滩涂地植棉均是以盐碱地为主,种植棉花取得相当成功。

3.4  棉花是战略资源,不进行生产和贮备,将受制于人

江西省纺织纱绽在90万锭左右,需求原棉在100千吨左右。若不本省自保,而使用新疆棉受制于物流溢口瓶颈(兰州中转半年以上到货)和运输成本较大,使用和依靠外棉又受制于贸易摩擦影响,且会削弱我们的农业。

4  提升江西植棉区产业效益和植棉现代化的举措思考

4.1  进行棉花生产方式新旧转变是提高棉花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

江西省的棉花生产还是以家庭为个体的生产方式,面对农业发展的需要实在难以为继。其生产效率的低下,既不便于统防统筹,又无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只有抱团进行集约化生产,才能降本增效,提升原棉竞争力。虽然江西省也出现了不少棉业专业合作社,其只是进行生产物资的统一采购或病虫的统防统治,但没有进行“钱、权、物”于一体的产业化高度联合,没有向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现代植棉发展的迹象。因此,走集约化、规范化和机械化植棉路子,进行产业化联合,平衡利益分配是植棉现代化的所需,是当务之急,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4.2  以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量统一为导向,规划现代棉花产业基地

建议发挥农业规划部门的作用,结合常年市场需求量和生产供给量因地制宜地规划出江西省主要作物和特经作物的生产基地(最好一县或一乡镇为一种作物的生产基地),确保常年市场需求量的80%在基地生产,另20%由基地外零星种植和自由调节。这样可以避免种植面积年度间的大起大落而冲击市场,确保稳定供给。同时也有利于生产基地进行现代化生产打造。在此基础上对全省比较优势植棉区进行保护,并投资棉田基础设施建设。对江西省而言,沿江沿湖的冲积洲地进行机械化植棉改造难度不大,丘陵植棉区可吸纳缓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也就是坡度在20°以下连片依坡整平,对机械操作等没影响,但对灌溉抗旱难度大些,遇特殊旱情可采集打竹节档的办法从高往低灌跑马水是一样的。对高坡地就不能改造和作为基地,只能作不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其他作物自由种植。

4.3  构建现代棉花产业体系、生产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

现代棉花产业体系是主体,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之一,是高效的棉花现代化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下是网络式的生产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形成新型棉花生产经营、棉业技术进步、现代金融、人力资本协同的棉花产业支撑支持体系。建设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现代棉业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建设现代棉花产业园、棉花特色产业“物联网”小镇、棉花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大县(或乡镇)试点。

4.3.1  现代棉花产业生产体系

一是在生产基地内,遵照国家农业土地“三权”分置方针,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若干个单元,该单元应该是企业管理性质股份制公司,每个单元的土地在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和参与投工获得报酬,经营管理者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公司管理,并设立一整套制度(包括土地的整合改造、资金筹集和运营、生产计划的安排、生产技术的谋划、生产资料和机械机具设施的购进、产品销售渠道开拓和人才的招聘等)。二是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大力打造会农业各类机械操作和维修的新型职业化农民。植棉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因而机械操作手奇缺,在人才培养上要补齐这一短板。三是生产体系要按照纺织业需求时常进行技术革新,生产纺织需要的优质原棉,并进行品牌建设;既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源增效,又可提高原棉竞争力。

4.3.2  现代棉花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江西省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健全,且力量薄弱和责任缺失。如今,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只有卖产品的去说,其他没有人员跑,特别是产学研用没有结合。因此要促进棉花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健全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立以棉花纺织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和生产需求统一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目标的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服务体系。发挥科研院校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作用,尽快整合出适合江西植棉区特点棉花油菜两熟双直播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建立出现代棉花产业的技术服务交流平台(网络平台或微信公众号),便于专家学者及时发布指导意见,植棉者及时收看信息或提出问题给专家释疑。

4.3.3  现代棉花产业经营服务体系

建议纺织企业兼并400型轧花收购企业,实行用棉企业与产棉企业衔接的订单服务体系。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减少收购的中转环接和从中分走利润;二是有利于原棉质量的统一和提升;三是解决用棉与产棉双方的后顾之忧,稳定市场和棉花产业。

4.4  健全防控棉花生产风险的保障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启动棉花价格保险试点,推广棉花保险+期货的棉花价格保障机制,以稳定棉花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实行或完善棉花生产财产保险制度,以应对不可预测自然灾害风险;三是完善农业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让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其实大部分都到了养老的年龄)老有所养,失去土地后不要为吃饭和穿衣发愁。

4.5  政府部门和技术研究部门合力打造植棉现代化示范区,进行先行先试

改变棉花传统的"小而分散"生产方式,推动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迫在眉睫。省主管农业农村的政府部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并划定示范区进行先行先试。如在传统植棉区的彭泽县棉船镇或柴桑区江洲镇设立一个村或全镇为植棉现代化示范区。地方政府负责土地流转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并指导运作。省棉花专业研究机构——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负责技术指导服务,进行植棉现代化攻关,拿出一整套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包括品种、机械与农艺措施、秸秆返田措施等),并跟踪服务。省纺织龙头企业进行订单收购。经营者(产业化联合体)组织物资、人员按规程实施,并探索节本增效的方法。在示范区总结出成熟的可复制的模板后,在全省棉花生产基地进行推广。

这样通过政府的重视、各方的相互协作、攻坚克难,江西省棉花产业发展将是一片美好蓝天,植棉区乡村振兴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张建美. 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OL]. 安徽农机网,2007-06-30.

[2] 张允昔,田绍仁,鲁速明,等. 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机械化与轻简化设想[J]. 棉花科学,2011,33(S1):32-37.

[3] 鲁速明,田绍仁,刘水仙,等. 重视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棉花生产的思考[A]. 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 安阳:中国棉花杂志社,2010.

[4] 毛树春. 中国棉花景气报告:2014[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17-120.

[5] 夏绍南,杨磊,张丽娟,等. 江西省近5年棉花生产指数与生产述评[J]. 棉花科学,2013,35(5):24-29.

[6] 曹鹏,羿国香. 湖北省短季棉优质高产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棉花科学,2016,38(3):37-42.

[7] 孙亮庆,田绍仁,崔爱花,等. 江西环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J]. 中国棉花,2010,37(10):45-46.

[8] 程关怀. 正确分析形势稳定棉花生产[J]. 棉花科学,2014,36(6):3-5.

[9] 陈宜,柯兴盛,杨磊,等. 江西省棉花生产发展的困局与思考[J]. 棉花科学,2013,35(3):3-7.

[10] 汪宏伟. 我国棉花产业现状及长江流域棉區转型升级的思考[J]. 棉花科学,2019,41(3):2-5.

[11] 陈宜,张允昔,杨磊,等. 江西省棉花轻简化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中国棉花,2016,43(9):10-14.

[12] 张运胜, 孙冰, 卜茂平. 对湖南省安乡县棉地结构调整的思考[J]. 棉花科学,2015,37 (4) :3-5.

[13] 王桂峰,孙玮琪,魏学文,等. 山东棉花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基本途径研究[J]. 农场经济管理,2019(3):40-46.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江西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ADAGASCAR: MALAGASY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金玉良言等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强化农村经济管理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江西是个好地方
2008年度《江西教育》获奖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