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创新实践
2019-02-03曾传咏
[摘 要]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要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流利的口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学生自身的接受语言的天赋之外,教学中,教师通过口语课程的改革创新,寻找和提供一些可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尝试和探索。
[关 键 词]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62-02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最终是为交流服务的。口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和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在实际运用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因此,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然而,如何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去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师探讨的主题。本文结合我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所做的尝试——“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①,阐述了创新教学模式对于训练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围绕实践训练,创新课程设计
“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1]。因此,在合理处理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对传统课程进行整合,创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将语言的实践训练放在英力克专业实践周课程里分项实施。
(一)确定课程教学总目标
该课程为“英力克”环境下的专业实践,主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口语交际的空间场所。以实践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实施进度计划
英力克专业实践周1:开设3个学期,总学时:192,6学分,第一学年上学期,总学时32;英力克专业实践周2:第二学年上学期,总学时64;英力克专业实践周3:第三学年上学期,总学时64。
(三)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
一年级开英力克专业实践周1:园英校语、阅读与反思、英语晚会与总结;
二年级开英力克专业实践周2:民族文化与解说、网络英语、英语视听、英语游戏、购物与美食、阅读与反思、英语晚会与总结;
三年级开英力克专业实践周3:阅读与反思、专业见习、购物与美食、网络英语、英语游戏、英语晚会与总结。
(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1)观看英文短片及动画片(地点:英力克模拟讲坛、英力克英语广场);(2)阅读英文简写本(地点:英语阅览室);(3)就所观看和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地点:英力克咖啡屋、教室);(4)用TPR及GPA教学法学习日常英语(地点:英力克超市、英力克咖啡屋、学生宿舍);(5)通过手机App学习英语(地点:英力克咖啡屋、英力克游戲室及任何场所);(6)玩电子游戏学英语(地点:英力克模拟游戏室)。
除观看英文短片及动画片外,其他环节均按20~25人分为实训小组,师生均挂牌上课,每个地点或项目固定设一至两名教师,轮流滚动教学;在此阶段,在尽量要求英语交流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说中文,但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达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助学生学习有关英语表达,并将具有典型或普遍的问题记录下来,积累教学素材。
(五)考核方式
1.英力克专业实践周1和英力克专业实践周3的考核要求为: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任务的质量评分,形成平时成绩,占80%;根据自己实训期间的体会和计划,撰写一篇总结和专业学习规划,占20%。
2.英力克专业实践周2:(1)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任务的质量评分,形成平时成绩,占70%;(2)通过口语考试检查学习效果,占30%。
这样的考核方式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突出学习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形成了学习过程较为生态的管理和约束机制,激发和促进学生参与有效交流的积极性。
二、英力克专业实践周各教学模块教学设计实施案例
在英力克专业实践周的实践训练项目的总体设计下,各年级各模块课程分别由专业团队老师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做出教学进度计划,严格按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下面以一年级英力克专业实践周1“校园英语”和“英语晚会与总结”的实施方案为例,展示其教学设计理念和特色。
(一)校园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1.教学目的
通过任课教师分别与所负责的班级或者小组一起深入实训室、餐厅、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实际学习及生活场景,以实地导游方式掌握校园英语,在真实的交际场所完成相关英语口语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
依托校级自编教材《英力克汉英词汇表达手册(丽江)》第一部分校园;第三部分日常生活部分章节。熟悉课堂指令、军训口令、校园环境、学生餐厅和宿舍、日常活动的英语交流;运动场地的军训口令动作练习和图书馆学习、借书还书的英语表达。
3.教学过程及组织方式
第一阶段:(1)教师用10分钟的时间告知学生关于本课程目标、内容、实训方式以及考试规则;(2)了解学情,将学生根据人数分成小组,进行热身活动。
第二阶段:根据设计的方案和内容进入实践训练:以实地导游方式,在真实的交际场所完成相关英语口语表达,提高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成绩评定方法
本教学环节共4次课,占英力克专业实践周1课程的20%,每一次课后,任课老师给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对学生作出评价时,依据个人表现及小组活动协作能力,以及小组同学的推荐,同时结合任课教师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的评估,参照以下五个评分指标评出20%的A,10%~20%的C或D,其余均记录为B(60%~70%)。五个评分指标为:(1)The Most/Least Positive(最积极主动的/最不积极主动的); (2)The Most/Least Helpful(帮助别人最多的/帮助别人最少的);(3)The Most/Least Cooperative (最合作的/最不合作的);(4)The Most/Least diligent(最勤奮的/最不勤奋的);(5)The Most/Least English-speaking(说英语最多的/说英语最少的)。最后的成绩换算方法为:A=20,B=16,C=12,D=6(缺席按0分计,请假、迟到或早退记为D),课程结束后,计算出平均分与平时成绩记录表提交给相关负责成绩登录教师录入教务系统总成绩。
(二)英语晚会与总结课程实施方案
1.教学目的
通过组织晚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活动组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通过这个过程全面总结和检验实践周的教学成果。
2.教学内容
(1)监督和指导负责组织英语晚会的同学准备好节目,撰写教学计划并制作PPT;(2)结合实践周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回顾、联系和反思,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里学习英语;(3)通过老师对晚会的点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3.教学要求
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晚会的准备、彩排及晚会现场的活动,在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及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在整个晚会过程中将英语作为唯一交际语言。
老师自实践周第一天就告知学生组织英语晚会的要求,并确定好主持人,及早着手准备工作,注意随时跟进准备情况,指导学生写好活动计划,做好PPT。要求学生在英语晚会佩戴姓名卡,以便老师的监控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坚持在整个环节用英语进行教学和交流。
4.成绩评定方法
总课时为2节,本课程所占期末成绩的比例为30%。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参与活动的同学按照每次记1分(每表演一次节目或参加一次活动记1分);(2)选出最佳节目2个的参与人每人记为1+1分;(3)最佳节目主持人2人记全班平均数+2,其他主持人记全班平均数+1。主持人不超过5人。最后的成绩登记按照以上计算出的总数在全班所处位置决定:最高的15%记为A(30分),次之的25%记为B(26分),再次之的30%记为C(22分),其余的记为D(18分),缺席的记F(0分)。
晚会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没有固定的呈现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智和风采,但是内容必须用英语呈现,而且最好与实践周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使晚会为巩固和提升学生在该周的所学服务。通过晚会的形式给学生就专业实践周的学习用英语进行学习总结和反思。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
(1)许多学生因有了多次参与和组织活动的经历,消除了面对公众讲话时的羞怯感,克服了公共发言的紧张感,在组织发言、沟通交流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学生通过各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英语口语水平从整体上相对较高。实践训练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整体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讨论式、任务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四、结论
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流与联系,既扩大了交际的范围,也增加了学生交际练习的机会,实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开辟了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新途径,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教、学、做”的全过程,实现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化组合”[2]。
参考文献:
[1]张文萍.浅谈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8).
[2]曾传咏.浅谈“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4(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