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于创新型人才模型的辅导员工作

2019-02-03戴天刘哲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作能力创新型人才新时代

戴天 刘哲君

【摘 要】辅导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基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是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论文以创新人才模型对高校辅导员的新要求为切入点,阐述辅导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Abstract】Counselors play a key and cor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how to improve the working ability of counselor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 model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working ability of counselors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辅导员;工作能力;新时代

【Keywords】innovative talents; counselors; working ability; new era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2-0104-02

1 引言

随着国家创建一流大学战略的实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持。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辅导员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基于创新型人才模型构建,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要紧紧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而开展工作。

2 创新型人才模型对高校辅导员的新要求

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新时代教育的主要任务,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优化基于创新型人才模型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开展工作。结合实践调查,创新型人才培养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一是高校辅导员的个人素养。个人素养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心理素质有关,具有高素质的个人素养能够在辅导员工作体系中认真负责。其主要指标为品性、耐挫折能力、学习能力等。二是职业态度。辅导员属于职业,辅导员职业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态度与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团队精神等内容有关。三是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与工作能力。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例如,辅导员是否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技能、辅导员的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主要是辅导员在工作中所体现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1]。基于高校辅导员专业结构、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高校在构建创新型人才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定位,需要对辅导员的职业标准进行完善,并要在改善辅导员的工作待遇的基础上提升辅导员的个人能力。

3 高校辅导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模型的辅导员工作体系是高校适应教育新时代发展,构建双一流高校的必然举措。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①辅导员创新意识有待提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辅导员职业的定位为服务学生、保证学生的安全。甚至有人将辅导员定位为“万能油”,指到哪打到哪。可见,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尴尬地位导致辅导员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识不强。例如,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辅导好学生的日常工作,创新型技能培养属于创业部门的任务,因此,其不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②辅导员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对创新教育的有效指导。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辅导员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很多时候由于辅导员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一是辅导员基于日常的工作压力,难以腾出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创新人才培养中。例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辅导员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锻炼平台,但是各种烦琐的工作使得辅导员很难真正投入实践指导中。二是创新型人才培育,辅导员首先要具有自我革新的意识以及自我创新素养的提高,如针对某一问题的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社团文化活动等。而这种自我创新素养提高以及科学管理方法等的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制约辅导员提高创新人才培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问题。

③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创新指标考核。创新型人才模型构建的关键是体现创新性,但是目前高校对于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仍然以对烦琐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决定[2],例

如,绩效考核指标为辅导员的学历、工作年限、工作任务完成进度以及日常考勤等指标。而工作任务完成进度主要侧重量化的工作,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考核,最终导致辅导员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4 优化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辅导工作是辅导员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特点,辅导员必须要积极调整工作模式,加强学习,以此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实践调查辅导员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4.1 转变思想意识,提高对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推动辅导员职业化是构建双一流高校的重要举措,通过辅导员职业化体系能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解决辅导员岗位的消极问题。针对创新型人才模型的要求如下: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辅导员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必须要立足于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既要加强对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又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例如,高校要建立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将辅导员个人技能提升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创新教育的宣传,让辅导员树立创新意识。高校在辅导员创新型人才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让辅导员群体对辅导员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并要对创新能力的内容进行明确。

4.2 加强学习,提升辅导员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模型对辅导员专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作为辅导员必须要树立危机意识,主动学习,通过学习提升个人职业发展能力:一是主动学习,掌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技能。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化特点趋于突出。作为辅导员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消极态度,提高对辅导员岗位的认同感。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职业知识,满足新时代的挑战要求。例如,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辅导员必须要加强该方面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加强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知识的学习,以便在日常工作中实现高效的工作状态。二是主动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以便开展针对性的工作。每个学生不同,对于创新创业的实施理解也不同。辅导员必须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以便能够实现精准辅导的目的。例如,辅导员要加强国家宏观政策的学习,结合区域人才需求為学生提高精准化的辅导工作。

4.3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增强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对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考核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创新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中是构建创新型人才模型的关键。因此,高校要针对当前辅导员对创新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一是优化绩效考核的内容,细化绩效考核指标。针对高校辅导员考核缺乏创新指标的问题,高校必须要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细化针对辅导员的考核指标。将出勤率、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其中要提高创新能力的权重分值,以此激发辅导员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二是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辅导员的个人能力,所以高校要完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重点是做好关于创新指标考核信息的反馈,以此让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在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4.4 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针对性开展创新教育活动

辅导员在日常创新教育辅导管理中必须要加强与专业教师、学习管理者的沟通,通过完善的沟通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管理的针对性。例如,在构建创新型人才育人模式中,明确辅导员的育人定位,突出辅导员的纽带作用,借力思想政治教育、社团以及集体文化管理和教育活动开展, 提高创新型人才的育人水平。

总之,基于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的要求,构建创新型人才模型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辅导员必须要加强自我学习,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精准地辅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喜冬.高校辅导员人才队伍职业化及专业化建设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26):61-62.

【2】刘振强,郭敏.高校辅导员素质模型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03):14-17+27.

【作者简介】戴天(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能力创新型人才新时代
关于高校行政秘书工作的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国企政工师的工作能力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