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发展的新机遇

2019-02-02赵新国金炳镐

广西民族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发展新机遇中国特色

赵新国 金炳镐

【摘 要】进入新时代,民族理论发展面临着重大新机遇。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使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民族理论政策时代化开辟的新境界等为民族理论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时代对民族工作重大时代课题的解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民族工作新征程的创新推进等为民族理论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新时代对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四个自信”的提升、观察民族问题的全球视野等为民族理论发展创造了新条件。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新发展;新机遇

【作 者】赵新国,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云南昆明,650091。金炳镐,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会长。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9)06-0009-007

伟大时代呼唤和孕育着伟大的理论。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开创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并成功推进到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九大报告一个突出的亮点,是郑重宣示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全局的高度,于2014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在这次会议与先期和随后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等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考察内蒙古、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工作时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以及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构成了新时代做好中国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创新推进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些纲领性文献逐步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被学术界概括为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①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矛盾、新任务、新环境和新目标等呼唤着新理论新理念新举措,民族工作实践推进到哪里,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才有可能发展到哪里,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中实现民族工作的新拓展和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因此,新时代民族工作服务于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诉求,是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动力之源。

一、新时代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新时代新特点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成就,国家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变革是深层次的、创新性的。其中民族工作也是如此,具有许多新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的新的伟大实践上。党的十九大报告里的这句言简意赅的评价,准确反映、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实践的开拓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这个评价既包括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中民族问题变局的准确判断,也包括对国内有关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中对模糊认识的回应等,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次,体现在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守正创新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催生了新思想。对民族工作而言,新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对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阐发方面。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八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2]51~52。这“八个坚持”是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理论阐释,它涵盖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理论、根本制度、基本政策和相关法律等方方面面,也丰富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内涵,是在統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民族问题形势下而做出的中国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四个自信”的不断彰显;是开创了一条迥异于西方和苏联的、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并借鉴中国历史上民族事务治理经验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守正创新之道。实践证明,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之路“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3],为绝大多数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贡献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中国智慧、经验和方案。再次,体现在迎来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伟大战略目标和光明前景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4]这一重大论断从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两个层面阐述了56个民族亲如一家人的关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赋予于民族工作的新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进入新时代,在这一目标任务的强大引领下,我们党把“大家庭”和“各家庭”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形成了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推进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时代召唤新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紧扣时代、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不断创造辉煌的动力。任何理论都因时代而生,都要思考和回答时代问题、解答和完成时代任务。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506时代要求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既要超越“解释世界”的功用,又要发挥“改变世界”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科学把握我国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发展变化的主题、特点和规律,开辟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展创新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根据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推动民族工作走进新时代,使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理论付诸实践,大力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体系时代化和大众化,使之成为干部群众“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新时代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使其自身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必须与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同步,关切新时代民族问题主题和特点的发展变化,从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的实践中吸取养分和智慧,以体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新时代解释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新境界。

(二)新时代新使命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内生动力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在综合国力等方方面面都“强起来”的更加光明的前景,意味着我们党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开展新的伟大实践和探索。新时代赋予我们党的责任和使命是多方面的,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这一重大判断和概述既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内在条件、要求、任务、途径和目标的内涵表达,也是明确吹响和宣示了民族工作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的责任和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56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维系56个民族团结统一和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了56个民族共同的心愿。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重大课题,意义十分重大,是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理论地位和时代意义的前提,是新时代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它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鲜明主线。“准确把握这条主线,方向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凝聚力更强大的命运共同体,关键是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基础是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根基,根本是加强党的领导。”[6]新时代,我们党要完成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需要解决一些重大、关键、前沿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少,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就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三)新时代新空间的拓展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外在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使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开放发展成为“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相继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自此,“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战略布局逐步走进世界视野。在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18个省、市、自治区中,其中就包括了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云南、青海等多民族地区。2014年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2]239历史上,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形成了“中心与边缘”的格局;现实中,边疆民族地区与腹地形成了“内地与边疆”的关系。从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看,“边缘”地区属于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边疆”地区属于改革开放的滞后地区。[7]304然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区位大变局:“边缘”正在转变为开放发展的“前沿”,“边疆”正在成为内外联通的中心。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着眼点“是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这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2]194。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新疆独特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如何发挥内蒙古联通俄罗斯、蒙古国的区位优势,如何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如何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及推进与周边国家国际通道建设,如何发挥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期待中国的智慧和方案,而这些期待和认可,对于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要提高对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的抵御能力,加强民族工作领域的对外宣传工作,传播好中国声音”[2]270,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考验着我们党的能力和智慧,成为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外在动力。

总之,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发生的内在和外在方方面面环境等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理论的诉求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創新发展的动力,其演进是一个动态发展丰富的过程,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二、新时代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发展确立新坐标

(一)新时代新课题的回答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主题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课题和任务。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是在我们党成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觉、自主的实践进程中形成的,但中国民族理论创新发展主题的确立并非是我们党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不断对接和解答中国民族问题时代课题的结果。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任务。在战争与革命时代,根据这一总任务,我们党始终紧紧围绕如何认识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现状的基本情况,思考和探索采用何种制度和政策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我们党从最初的民族自决到联邦制,再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主张,并于新中国建立前两年在内蒙古成功付诸实践。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有了深刻的体认,进而推动了中国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进程。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民族工作始终紧紧围绕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中最根本的两个重大时代课题而展开:一是什么是民族,如何促进民族发展;二是什么是民族问题,如何解决民族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1992年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8]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科学判断和回答,深刻地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发展。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阐述了大政方针、重要举措,并在会后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央〔2005〕10号文件)中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十二个方面的论述,其中指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9]91~93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的表述,同样也深刻地揭示了民族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规律,也推动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发展的环境条件和目标任务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面临着重大的两个时代课题:一是“如何正确看待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这个重大时代问题。[2]52习近平同志用“八个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解答了新时代我们党民族理论政策中最集中、最突出的思想困惑。二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涵:“我们讲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10]150这个阐述,为新时代我们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八个坚持”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揭示,是对民族工作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和科学阐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主题。

(二)新时代新矛盾的逐步解决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重点内容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推动一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根据主要来自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与变化。社会主要矛盾既是决定社会中心任务展开的主要根据,也是确立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主要依据和参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同时,改革开放40年來,通过我们党和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方方面面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同时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是制约满足各民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11]。特别是在多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更加明显。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精辟地指出那样:“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2]320只要我们紧紧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和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新时代不同民族地区社会矛盾体系的结构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主要矛盾长期存在于新时代的民族地区社会之中,它对民族地区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综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重点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主要依据和参照。

(三)新时代新征程的创新推进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具体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经过15年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战略安排。那么,民族工作如何设计新时代这个时段的愿景,怎样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特征而付诸行动和取得成效?这已经成为民族工作未雨绸缪、顶层设计的战略问题。其中既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守正与创新问题、民族事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问题,也包括解决民族问题的“两把钥匙”(即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在各民族共享物质田园、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方面的成效问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边疆民族地区内通外联的开放发展问题。毋庸讳言,在这一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解决和基本消除危及中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民整合的特殊矛盾,即消除包括‘台独‘港独‘藏独‘东突等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活动的威胁”[7]349。这是中华民族迈入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之一。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民族工作的新征程必须要以针对和解决民族问题为导向,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总之,进入新时代,对民族工作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的解答、新矛盾转化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征程等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确立了新坐标。

三、新时代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发展创造新条件

(一)实践经验的总结成为民族理论守正创新的活水源头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从实践经验中获得理论的滋养,不断把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推动理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民族工作的实践进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积累经验,总结和提炼经验,并把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进而实现了实践经验的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实践经验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民族理论政策不断取得创新发展的活水源头和丰富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工作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不断把这些创造性实践经验总结和升华为新的理论成果,不断赋予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丰富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理论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内容。

(二)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成为推动民族理论发展的主体价值力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也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一项根本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新时代民族工作涉及面广、群众性强,说到底人民群众是民族工作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实践主体,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推动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不断创新发展的主体价值力量。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工作的实践,就是要在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中始终把各族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把各族人民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各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各族人民之所想,急各族人民之所急,让各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新时代各族人民需要不断集中智慧和凝聚力量,以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工作的实践,推进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三)“四个自信”的提升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精神信仰力量

自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了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的问题,其中也包括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四个自信”,并对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内涵、优势和特色作出理论阐释,说明为什么我们要坚定自信的理由,是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人民福祉的大事。2008年和2009年在拉萨和乌鲁木齐分别发生了“3·14”事件和 “7·5”事件之后,中国民族问题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错了”,他们“否定党的民族政策,主张取消民族区域自治”。[2]13面对民族理论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2]270习近平同志又强调:“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2]75这些重大判断和重要论述,既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发生的深刻变革,也批驳了对民族区域自治的错误认知,展示了中国特色民族工作的未来发展前景,这就提升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四个自信”的重要基础。

(四)全球审视民族问题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宽广视野

新时代我们党以开阔的全球视野,勇于承担国际责任,既环视世界复杂的民族问题形势,也重视本国基本国情,积极推进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当今世界有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国家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这些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如何认识理解、怎样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大课题。“一些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先后走过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同化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的路子,时至今日种族问题、少数族裔问题依然是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引起的争论、抗议、骚乱从未停息。”[13]比如,2014年初克里米亚公投加入罗斯俄从而引发的乌克兰危机及其背后北约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争夺;“2014年9月,苏格兰地区的‘独立公投,又一次触动了西方社会的敏感神经”[2]53;2015年从“伊斯兰国”崛起引发极端宗教恐怖主义势力在伊拉克、叙利亚的扩张,引发了欧洲巨大的“难民危机”;2016年英国“收回主权”的“脱欧”行动,而且也出现了2017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违宪“独立”公投的事件。发达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问题呈现了更加突出的恶化态势。这些事件充分说明了当今世界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新时代我们党能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民族问题,将中国特色的民族工作置于全球背景下来思考,形成了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智慧、方案和经验,必将为世界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应有的贡献和经验。

总之,新时代给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如何把握、抓住和充分利用新机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7-10-28.

[4] 新华社.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10-01.

[5]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龙慧蕊.把握鲜明主线、凝聚筑梦力量,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J].中国民族,2019(2).

[7] 郝时远.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8] 江泽民.加强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N].人民日报,1992-01-06.

[9]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G]//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二〇〇三—二〇〇九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1] 金炳镐.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开辟新境界[N].中国民族报,2017-11-03.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巴特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J].求是,2018(13).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Zhao Xinguo,Jin Binghao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heory is facing great new opportunities. The ethnic undertakings with new characteristics, new missions,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new picture brought by the related policies have provided new impetus for its development;the answers to its major issues, the new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its innovation journey have established a new coordinate for this theory. The build-up and accumulation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ethnic work,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eople's character, the promotion of "four kinds of confidence" and the observation of the global vision of ethnic issues have created new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heory.

Key words: new era;the ethn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ew development;new opportunities

〔責任编辑:俸代瑜〕

猜你喜欢

新发展新机遇中国特色
中国最北自贸区助力龙江扩大开放
5G赋能产业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
新高考 新机遇 新挑战——对福建省推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