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共同体视角下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探究

2019-02-02刘奕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师范生

刘奕

【摘 要】本文分析在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中构建教学共同体的意义,基于教学共同体的视角,提出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学校见习结合、加强教学实践与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结合、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反思性实践等措施,创新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的路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学共同体  师范生  语文教学技能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136-02

教学共同体最先是在高校之间开展,不同高校之间通过构建教学共同体,共享教学资源,实现校际的优势学科互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这种高校之间的合作模式,促进了高校的共同发展,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培养,需要以职前的教师教育观作指导,与实践学校进行合作,构建教学共同体,以实际的教学情境为基础,提高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质量。

一、教学共同体的内涵及构建的基础

作为社会学的概念引入到学科领域,共同体指的是有共同的信念以及認同感,群体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分享经验的群体。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关于教学共同体的研究理论也逐渐增多,由于研究者的出发角度不同,研究方向也不大相同。共同体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置于共同体研究中,强调了教师专业由个人的发展逐渐转变为向教师群体的合作交流发展。本文的教学共同体指的是由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教师与实践基地的教师、教育管理者等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探索各种合作形式,提高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地提高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为培养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语文专业教师奠定基础。

教学共同体的构建需要通过相关的教学规划以及约束机制来促进完成。首先,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合作的单位之间、成员之间要通过平等的合作方式,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实现合作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成员之间通过彼此帮助,实现共同的培养目标。其次,与高校合作的实践学校要为师范生提供课例观摩以及教学实践的机会,课后要进行讨论反思,指出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不断提升。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教书育人。可以观摩教师的真实上课情况,或者进行真实的教学体验,通过真实的情境进行学习,不断地积累、发展自己的实践教学技能。再次,高校教师除了教授关于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定期收集关于语文课堂观察、案例教学的素材,提高自己的实践知识素养,让语文专业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最后,还需要有适当的约束机制来为教学共同体提供保障,比如见习制度、师范生与实践学校教师的结对帮扶制度等,更好地促进教学共同体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教学共同体的意义

(一)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是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目前,高师院校的教育改革存在滞后性,对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某些方面存在缺失的现象,比如口语表达技能、阅读技能等,因此,造成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当前环境下,高师院校要加快改革进程,推动课程改革、通过与实践学校建立教学共同体,让理论教学走向实践,让师范生进行听课或者是与实践学校的教师进行请教、对话等,了解未来教师的新要求,掌握一线的教师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高师院校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对于后续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完善、更新,使师范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实际教学需求,避免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实践学校的教师也可以参与关于师范生实习方案的制定、教学技能的培养等工作,高师院校应该就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积极听取实践学校教师的意见,让培养的方案更加地贴近新课改的要求,发挥教育实践的支撑作用,保证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

(二)促进师范生教师素养的提升

在高师院校语文教学课程中,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占比大,实践课程的教学不足,师范生的语言表达、写作、阅读等技能训练不足。据调查发现,新毕业的师范生在实际的教学岗位中工作两年左右的,整体的专业教师素养不高,因此,要注重加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因此,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养的教师。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可以让师范生走出理论课堂,接触实践教学,通过教学技能训练、与实践学校教师对话等形式,让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当然,需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指导。通过实践学校教师的教学情感以及教学意识的感染,促进师范生职业意识的提升,按照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师素养。

三、教学共同体视角下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学校见习结合

加强语文学科专业的课程学习,以及与教学技能培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的学习。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定期到实践学校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在观摩前,教师要在紧密结合教育理论的前提下,给师范生确定明确的主题,让教学观摩更加具有针对性。高师院校教育专业教师结合教学任务,与实践学校的教师协商后,让师范生进行教学观摩,在观摩的过程中,师范生要做好课堂记录。观摩结束后,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给师范生,比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很好地把控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师范生对于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归纳,让师范生将实际教学中隐含的教学理念进行内化,不断地积累实践知识。此外,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在与师范生的互动中,也积累了自己的实践知识,为后续开展教学提供指导,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加强教学实践与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结合

加强师范生与实践学校教师的互动,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实践性知识。研究表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根基,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时可以进行有效的筛选,并指导教师应用相关知识。组织师范生到实践学校听实践教师的研究课,语文专业教学教师与师范生共同参与。在听课前,要指导师范生了解听课的内容,以及在听课过程中怎样进行课堂信息的搜集与记录。课后,对于实践教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与实践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师范生也可以将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实践教师请教,通过答疑解惑,积累教学技能。语文专业教师要引导师范生去体会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了解其整合教学资源的策略,以及如何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等信息,让师范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进行借鉴并逐步地内化为自己的经验,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三)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可以将实践教师与师范生结成师徒帮扶关系,通过结对帮扶,让师范生更深层次地掌握语文教学技能。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以将师范生分为若干小组,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5~8人左右,一个帮扶教师负责一个小组,可以向小组内的师范生公布自己的课程表,让师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跟班听课,实践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语文教学经验对师范生进行传授,同时,师范生可以参与班级活动的指导,提升活动策划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语文专业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给师范生布置教学任务,选择语文的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师范生在资料收集、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向实践教师请教,让教学设计更加符合课堂需要。师范生进行模拟教学以后,可以在实践学校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培养师范生口语表达、范读、讲授、课堂把控、多媒体运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教育专业教师与实践教师要及时发现师范生在教学体验中的问题,促使师范生及时改正。

(四)加强反思性实践

反思性实践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可以对原始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审视、完善,去伪存真,让教学经验成为教师成长的必备技能。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让师范生在不断地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技能。将反思性教学纳入日常实践学习中,反思之后要有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學体验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内容等)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反思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科学的教学设计。语文专业教师要引导师范生学会撰写反思日记,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体验中的成功或者疏漏的地方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反思日记可以让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进行审视,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

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强化训练的实效性,通过多渠道的技能训练,帮扶结对,加强反思性实践,不断地提升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素养,为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波,季素月.课改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内涵探究及培训模式建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2]伍成艳.专业建设共同体视角下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文教资料,2016(32)

[3]韦芳,罗之勇,石秋香.教学共同体视角下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1(3)

[4]郑玉真.初等教育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现状及培养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

[5]李晓兰.校地教学共同体视阈下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GXGZJG2017B075)

【作者简介】刘 奕(1977—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