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变得不一样
2019-02-0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随着《零零后》压轴人物——柔柔和池亦洋的出现,家庭教育该怎么开展这个话题再次被推上了热搜。简单介绍一下:《零零后》是一部纪录片,自2006年开始,摄制团队在一所幼儿园用影像跟踪记录了十多位00后的孩子,并一直持续了十几年。2017年,5集纪录片在央视上映;2019年,两个个性最鲜明、戏剧化程度最高的主人公——“孩子王”池亦洋和“小公主”柔柔的故事,被制作成了电影版。
池亦洋这个天天捣乱的“熊孩子”被其他孩子、家长控诉,要求幼儿园将他开除,大李老师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池亦洋为男孩子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因为池亦洋虽然调皮顽劣,但他在其他孩子面前具有领导力与说服力。后来,池亦洋学了橄榄球,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再回想捣乱大王时期的他,看似是大李老师的不放弃重塑了他,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把孩子送进巴学园,不得不说,池亦洋的父母很有远见。王思柔因为讨厌数学而画的画被做成了生动可爱的动画,“这些数学公式就像森林里的毒蛇”,柔柔哭着说。柔柔的绘画才能在目前国内的考评体制中不算什么,她数学太差,未来也许只能读一个职校。
他们父母没有简单地去责备他们,而是理性地讨论分析:孩子现在就是这样,怎样才能让其健康地、更好地进入社会?池亦洋在心爱的橄榄球运动中找到了自己,教练向其他队员夸赞道,池亦洋是“爷们儿”。两个孩子原本都很普通,在小学成绩都不好,甚至在普世的评价体系中,是“坏孩子”“问题孩子”,按逻辑,长大后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然而,后来池亦洋成了一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参加比赛,最终成功踏上了去美国求学的道路;柔柔在国外学业方面出类拔萃,开朗又自信,不再像幼儿园时期一直被“欺凌”和“排挤”。
纪录片中同样被记录的还有一群焦虑的父母,他们竭尽全力想为孩子的成長找到一条更好的路径,但关于什么是更好,也许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这是一个理智和情感交战的状态,父母既是教育者,又是保护者,做父母,是两个角色在交战。柔柔父母关于该不该给孩子上蹲坑班产生争执,母亲不愿意孩子为了短期目标付出时间和精力,提出了以始为终,即一直朝着最终的培养目标努力,爸爸却不赞同妈妈的观点。这就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再熟悉不过的一幕。
有人说,这些不能代表所有的00后,他们不能代表普通的家庭,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北京都是中产以上的家庭,可以选择的路有很多。之所以能够这么支持孩子的发展,是因为他们有退路。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做不到这么潇洒,父母也承担不起孩子“试错”的成本。对此,作为家长的你怎么看?我们选择了诸多家长来稿中的部分,一起探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