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山湖最美夫妻:“船上小学”的掌舵人

2019-02-02波澜

妇女 2019年12期
关键词:西村夫妻俩渔民

波澜

在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上,有所全国唯一的“船上学校”。“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王升安和妻子在这所“船校”坚守41年,倾其一生教3000多名渔家苦孩子读书识字。这对夫妻的别样爱情与一代代湖上学子励志成长的故事并线进行,生生不息地续写着……

“水校”光杆司令,把妻子“骗”上船

王升安是一个热情爽朗的山东汉子,家住济宁市微山县微西村,这里的渔民世代生活在船上,以在微山湖区捕捞为生。

因交通不便,早些年微西村与外界的联系很少,渔民们都没上过学,吃尽了文盲的苦头。直到1964年,全国唯一一所“船上学校”微西小学创立,当地孩子才终于有学上。

1978年,高中毕业的王升安作为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本可以留在县城工作,但为了让乡亲们的孩子也能像自己一样有些文化,他毅然回到微西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那时学校只是一个平板式渔船,条件十分艰苦。上课时,个子很高的王升安只能佝偻着身体。而刚到微西小学任教没几天,他就赶上了一场风波——因为水位上涨,“离锚”的校船被风浪推向了湖中心!他跳入湖水,试图将锚重新压入泥中,但无济于事,校船带着铁锚和他一起剧烈地摇摆……幸亏是一片芦苇地勾住了铁锚,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两个多月后,一所岸上的中学见王升安教学水平高,又踏实敬业,就想把他要走。转头看看那艘既是教室又是住所的简陋小船,王升安也有些退缩了。但在40多名学生的齐声挽留中,王升安最终拒绝“上岸”,咬牙留了下来。

这一留就是41年。后来若没有妻子曹桂英的加入,王升安难以想象他这个校长兼唯一老师的水校“光杆司令”,在小船上的教书生活会多么孤寂。

可曹桂英却说,她是被“骗”到微山湖来的。曹桂英的老家在江苏扬州,当时到了待嫁年龄却一直没有合适对象的她,急坏了亲友,纷纷给她物色男孩子。那时任教没几年的王升安境况也十分窘迫,因为是民办教师还没转正,工资只有几块钱,他在当地也找不到媳妇。

双方父母托在京杭大运河跑运输的亲戚帮忙牵线,不久后便互换了照片,经过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王升安决定去扬州提亲。初次见面,曹桂英就被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民教师吓到了,咋像叫花子一样?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曹桂英和家人都十分认可王升安的人品,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结婚后,曹桂英随王升安来到微西村,她想看看王升安工作的校船。到了学校跟前,她再一次傻眼,这个连窗户都没有的船就是微西小学!破烂的船体、简陋的教室,一阵风吹来就会左右摇晃!曹桂英又急又气,可世上哪有后悔药。

渐渐地,她发现湖区有的孩子十几岁了还没上学,而丈夫不仅要家访劝说家长送孩子入学,还要管理学校一切事务,并给全校四个班级上课,这个“光杆司令”太不容易了!她心里的气也就渐渐消了。当时船舱内的高度是1.6米,而王升安的身高是1.8米,即使这样的条件他都没有放弃,曹桂英越来越佩服丈夫的这份坚持。

1986年起,曹桂英成了工资少得可怜的微西小学代课老师。因为每天要忙于工作,加上夫妻俩经济拮据,王升安甚至连健康也置之度外。1989年冬天,为了备战期末考试,他顾不得高烧仍旧站在讲桌前,一天吃6粒退烧药扛着。到了第4天,他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教室……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王升安的右眼角膜严重受损,视力几乎为零。

白天教学,晚上割芦苇赚钱养家

教书没两年,成为“船长兼校长”的王升安月工资达到13块5,后来又涨到了二三十块!这让他和妻子曹桂英挺满足的。

但是改革开放后,渔民出船一天能赚近百块,王升安两口子微薄的收入渐渐应付不了物价的提升,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差。两口子都是穷苦出身,决定自食其力,在保证备课、上课、批作业等教学任务的同时,决定另谋营生养家糊口。

每天下班后,王升安夫妻就把两个儿子放到嫂子家,然后去割芦苇。有时候凌晨三四点,他们就爬起来干活儿,这样才不会影响“船校”的事。

一捆芦苇能卖1块钱,一天能挣20块。“20块钱啊,赶上一个月的工资了。那时候人家还说呢,你们当老师的,受那么大的罪能行吗?可是你说,不这么起早贪黑,日子怎么过啊。”曹桂英回忆说。

1999年,王升安终于评上了高级教师,近两年又调了工资,每月拿到3000多元,“总算和村里一般的渔民家收入差不多了”。然而曹桂英至今仍未转正,每月工资只有800多元。

微西村隶属山东省济宁市高楼乡,当地村民多以捕鱼养蟹为生,他们每天黎明出船,一去就是一整天,中午根本顾不上接孩子吃饭。所以,王安平为“船小”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9点10分开始上课,中午休息半小时,孩子们吃自带的干粮垫一垫,下午3点放学。回家以后,他们再和家人一起吃一天当中的第二顿饭。

即便如此,仍然常有家长赶不及划船来接孩子。遇到家长“打网”未归,学生就跟着王校长回家,安静地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曹桂英不光要辅导他们学习,还得免费管饭。

最美船上教师,三千渔民娃的命运“摆渡人”

教了这么多年书,夫妻俩对待微西村的娃娃们一直问心无愧,唯一觉得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大儿子王会昆在泰安上大学时生病住院,他们周四接到的电话通知,但两人一走学校就得停课,思前想后没办法,熬到周六才出门,星期天下午就往回赶。“我们儿子也没说过什么,谁让那边是孩子,这边也是孩子呢。”

2012年8月,王升安夫婦曾接到央视邀请,赴北京参加教师节晚会,还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同年,有几名热心的年轻人,跑来微西小学当起了支教老师。王校长老两口更多的是感激,在工作上给予帮助,生活上处处关心。王升安对他们只有一个严苛的要求,必须学会游泳!湖区处处都是水,熟悉了水性才能保证孩子们和自己的安全。

虽经过几次更换,微西小学的船比前三艘已经大了许多,但孩子们只能挤在狭小的甲板上玩闹,每一个课间,王升安和老师们都提心吊胆。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个自由活动的操场,王校长磨破嘴皮跑断了腿,2014年,校船终于停靠在一块用工业石渣建成的高地上。牢稳的平地,明亮的教室,令他和妻子在校舍落成的当晚激动得一夜没睡。

2015年,在两家爱心企业的帮助下,王升安接受了右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他想在退休后把这四十多年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把这些年帮助过微西小学的好心人都写下来。

王升安是生在湖区渔村的人,他对渔家孩子有着浓浓的亲情。看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他和妻子总会伸出援手:有一对小姐妹爸爸去世,妈妈改嫁,而妹妹又有智障,别的学校根本不要她们。老两口毫不犹豫收留了这对小姐妹,让她们感受到了家庭温暖……

每年教师节前夕,王升安和曹桂英都会收到孩子们的电话、微信问候,更有学生从北京、上海等地给夫妻俩快递来了小礼物。“曹老师,这些年我走过许多城市,发现还是小时候在你家吃的饭是世界上最香的!”“王校长,感谢你们把我‘摆渡出了湖区,没有像父辈一样成为靠水吃水的渔民,当上了科学家……”

41年来,夫妻俩先后教过3000多名渔家娃,用文化给他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其中近百名学生,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

如今,夫妻俩仍在“船校”中做着孩子们的“摆渡人”,他们早已爱上了这种在茫茫湖面上渡人渡己、苦中有乐的生活。

编辑/倪萌

猜你喜欢

西村夫妻俩渔民
一笔勾销
柳河县凉西村探索发展电商扶贫模式
认错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生孩子
专家的妙招